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魏忠賢死不死和大明不滅有什麼關係?

揭祕:魏忠賢死不死和大明不滅有什麼關係?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魏忠賢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大明天啓皇帝朱由校據說是一位非常喜愛做木工活的人,每每當他沉浸在木工活中不能自拔時,國家的政事便有自己的親信魏忠賢一一代勞,他少有過問。

但是,當我們打開《明熹宗實錄》閱讀時,卻很輕易的發現這位皇帝在文華殿講讀的記載比比皆是,對軍國大事、財政稅賦親自發表議論更是不絕史書。

民間的傳言和當時的私人筆記描述的木匠皇帝,與史料記載的情況大相徑庭,探究其原因,或許和天啓臨終之前傳位他的弟弟崇禎並囑咐說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有着重大關係。

魏忠賢出身清苦人家,在一次狂賭中輸得一乾二淨,自知再沒有翻身的可能性後,他一咬牙揮刀自宮,入京當了太監。隨後,在後宮摸爬滾打多年,終於天啓皇帝朱由校登基後,成了最受皇帝信任的人,他的個人意見在國家的政事敲定與否上有着重大的影響。

明代宦官參與政事軍事先例頗多,鄭和、王振、劉瑾、馮保都是可以在左右大事的人物。

不過,在明代的文官們看來,對政事的決定權在於文官集團與皇帝兩方,文官集團提出計劃與建議,皇帝在內閣的幫助下決策與拍板。宦官最多隻能是爲皇帝代筆而已,沒有資格參與。

揭祕:魏忠賢死不死和大明不滅有什麼關係?

於是,誓死捍衛當前權力的文官集團,與最容易成爲皇帝的代言人宦官集團,雙方爲了權力結成了天然的死對頭。

雙方在皇帝的眼皮下,爭權奪利不可開交。因爲正常情況下,皇帝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所以雙方積極向皇帝靠攏,以最大限度取得君王的支持。政治鬥爭殘酷異常,失敗的一方不僅自身命喪黃泉,全家全族喪命也是屢見不鮮,能得到皇帝的信任與支持往往是鬥爭勝利的關鍵所在。

無形之中,皇帝通過權力的平衡得到絕大多數聽話與忠心的臣子。

上述這段“皇帝、宦官、臣子”的三方關係,便是天啓臨終囑咐弟弟崇禎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的深刻解讀,可惜天啓沒有時間一一解釋,而崇禎也一時沒有領悟。

明朝後期,土地兼併嚴重,富者愈富,貧者愈貧。朝廷之上左右兩班站立的不僅僅是大明朝的文武百官,也是全國大地主大富商的代言人,更有的人本身就是大地主。

官位與功名在身,他們便有辦法或正規或不正規地避開國家稅收,結果就是無權無勢的下層人民納稅負擔愈來愈重,而最後的結局往往就是官逼民反,一個沒落的封建王朝被無數人民的屍體所湮沒。

揭祕:魏忠賢死不死和大明不滅有什麼關係? 第2張

在這樣的情況下,魏忠賢的作用開始突顯出來。

魏忠賢上臺後,得到了天啓皇帝的信賴與支持。魏忠賢既是出身清苦人家,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地痞無賴,據說他曾因爲賭債而將妻子女兒抵給債主,自宮入京做宦官不僅僅出於此生再無翻身機會的絕望,也是躲避債主追債的一種手段。

這樣的人品,自然很難指望他得權之後爲國家做出真正意義上的貢獻。他那利用特務機關對反對自己政敵的殘酷迫害,還有巧立名目肆意新增的稅收都是他遺臭萬年的鐵證。

但就是這樣的惡人,他作惡的間接結果卻是天啓一朝國家行政機關些許恢復了高效運轉。

自媒體篇幅不宜過長,下面簡單分析一二

揭祕:魏忠賢死不死和大明不滅有什麼關係? 第3張

自萬曆“爭國本”事件後,又歷經短命泰昌皇帝1個月的統治,到天啓登基。這個時間段,文官集團大有蓋過皇帝自身的勢頭,雖說不至於到隨意更換皇帝的地步,但是他們嚴格要求皇帝一言一行必須符合文官集團的意願,如果皇帝沒有按他們的意願行事,便有鋪天蓋地的輿論壓力向皇帝壓下。

萬曆皇帝想立自己喜愛的兒子爲太子,被文官集團否決。相冊封自己喜歡的女人爲皇后不能,退而求其次封爲貴妃也是磕磕碰碰。

如果上述兩件事,還是因爲有政治因素摻雜在內,那麼萬曆皇帝想爲太后修葺宮殿遭到文官集團否決,並被指出賢明的君王應該愛惜民力,而不應該這樣的浪費,則是對皇帝徹徹底底的道德綁架。

因爲文官集團們這邊上書要求皇帝無慾無求,全心全力撲在政事上,這邊他們自己府邸卻是雕樑畫棟,極盡奢華。

而魏忠賢出現,打破了這樣的局面。

爲了權力,他極力討好皇帝打壓政敵,明朝特務機關在他的掌控下進入了一個輝煌時期。絕大多數文官們並不像他們表面上那樣公正廉明,他們背後的髒事往往是特務機關抓捕下獄絕好的藉口。

一隻敢對主人呲牙的惡犬,現在遇到了另一隻更兇猛的惡犬,它除了掉頭向主人祈求援助,在沒有別的辦法。因爲另一隻更兇猛的惡犬也是主人所養,都住在一個家庭內,它沒有辦法躲開這條更大的惡犬。

於是,“皇帝、宦官、臣子”的三方關係難得回到平衡,國家政事不再是一家獨大,其他兩方暗地裏生悶氣,使絆子的局面。

得到了權力,金錢便是下一個目標。之前的稅收因爲特權階級有正式或不正式的理由避免,所有借用國家名義巧立針對富人階級特權階級的稅收,便是“九千歲”魏忠賢斂財的重要手段。

特務機關血腥與殘忍的手段,讓所有被納入新稅徵收範圍的富人階級特權階級心驚肉跳,不敢做過多的反抗。

新稅的徵收魏忠賢自己不可能全部中飽私囊,於是一部分稅金不可避免的流入國庫,作爲新增的稅種,這自然是國家新的收入。

飽受魏忠賢迫害的文官集團雖然沒有能力做暴力上的對抗,但是他們武器卻是書本與筆墨,在一些人的發泄似的記載下,天啓皇帝成了一個目不識丁終日沉醉在木工活上不能自拔的昏君,儘管真實情況很有可能只是天啓皇帝這個青年人對精巧的木質工藝品比較感興趣罷了。

至於魏忠賢,他本身就是不是一個好人,只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他的主觀行動間接上改善了國家的政事,儘管他從來沒有這樣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