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揭祕:“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是什麼意思?

揭祕:“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是什麼意思?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太祖曾有祖訓:宦官不得干政。自誅殺胡惟庸、廢除宰相制後,皇帝的工作量越來越大。雖說權力越大責任越大,皇帝也必須治理國家。但皇權最吸引人的除了至高無上的權力,還有最讓人羨慕的樂趣,因爲皇帝可以享受一切最好的資源。這樣治國和玩耍就會互相沖突,於是朱棣接班後首創內閣來幫助自己分擔工作量。經過幾代帝王的發展,內閣已經形成了完善的制度。到了明宣宗、明英宗時出現了著名的“三楊內閣”。

揭祕:“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是什麼意思?

只要皇帝偷懶,內閣的權力就會擴大。爲了防止再出現權傾朝野的權相,皇帝必須用另一種勢力去制衡內閣。但朝堂之上的大臣難免會拉幫結派,所以皇帝想到了太監。就這樣,太監進入到了大明帝國的權力中樞。內閣對於奏章的處理稱爲“票擬”,司禮監則負責“批紅”。這樣一來,皇帝不需要直接、親自參與處理政務,他只需要維持內閣和司禮監的平衡就能讓帝國正常運轉。

魏忠賢是以太監的身份進入到權力核心的,因爲天啓皇帝一心沉迷於木工活,所以魏忠賢就成了皇權的代理人。正是因爲掌握着實際上的皇權,所以魏忠賢被稱爲“九千歲”,畢竟皇帝也才“萬歲”。事實證明,天啓皇帝沉迷手工、魏忠賢處理政務的模式下,大明帝國雖然內憂外患卻也沒有到搖搖欲墜的地步。因爲朱元璋不重視商人,所以明朝對商人的稅收的非常低。整個帝國的財政收入絕大部分來自農民!

國家要打仗找農民徵稅、要搞建設還是找農民徵稅。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每當農民揭不開鍋的時候,就會爆發起義。李自成率領的闖軍便是一羣只想吃飽的農民,推翻壓迫他們的朝廷,讓新朝廷給自己好日子就是他們的人生理想。在這種情況下,文官集團主張繼續向農民收稅,因爲太祖有“祖訓”。聽這話可別以爲這就是一羣腐儒而已,他們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盤。因爲明朝官員的工資低,所以他們都自己“賺外快”。

揭祕:“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是什麼意思? 第2張

明朝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是建立在低稅率的基礎上的,看到利益的地方官員往往會和商人勾結到一起。一個提供便利,一個孝敬利益,然後地方再孝敬自己在朝廷中的大腿。就這樣,一張鋪遍帝國的利益網就形成了。文官集團之所以一味地敵視魏忠賢,除了他的宦官身份被儒家鄙視,更爲現實的原因是因爲魏忠賢給農民減稅、增收商業稅。對國家而言,這的確是既保證財政收入、又緩解內部局勢的好辦法。

可這些商人是文官的人,他們的利潤少了,文官集團的“外快”也會減少。因爲利益衝突,文官集團巴不得魏忠賢不得好死。所以明末的黨爭中,閹黨專權算不上什麼好人,但東林黨也絕非善類。魏忠賢在朝內黨爭、國內農名起義、國外女真崛起的多種壓力下依舊讓帝國正常運行,不說有功勞,至少也有苦勞吧?後世罵魏忠賢的多半不是因爲他專權,而是因爲他是個宦官。自古宦官就不受待見,可他們也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

假設魏忠賢不是殘缺之人,是個類似霍光的權臣,還會有那麼多人罵麼?再者,青史都是文官寫的,誰願意爲了太監摸黑文官?天啓皇帝不幹活,這帝國誰來管理?東林黨?讓他們繼續壓迫農民、更早的亡國?天啓皇帝對於魏忠賢的能力看在心裏,雖然是個太監,但是他並不計較這麼多。所以臨終前告誡弟弟崇禎皇帝:魏忠賢不能殺!但年輕的崇禎皇帝在東林黨的忽悠下,誅殺了魏忠賢。

揭祕:“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是什麼意思? 第3張

這裏也有魏忠賢自己的原因,新皇帝登基了他還握着權力,到底誰是皇帝?魏忠賢一死,東林黨再也沒人壓得住了。事實證明,袁崇煥的確有過失之處,但仍然是大明帝國的一根中流砥柱。袁崇煥沒有死在女真的鐵蹄之下,反而死在了崇禎的千刀萬剮之下。袁崇煥一死,女真少了一個強敵。於是內部的李自成他壓不住、外部的女真他也壓不住。從這一點上來看,崇禎做得還不如魏忠賢。

從綱常倫理的角度來看,魏忠賢結黨專權的確該殺。但就現實需要來看,魏忠賢又不能殺,因爲他的確有這方面能力,至少經驗比崇禎豐富。明末不僅內憂外患,而且還是一個小冰河期。這種種因素加在一起,明朝的危局是歷朝歷代都沒有過的,如果說“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的確有些誇大魏忠賢了。但如果換成“東林黨不死,大明必亡”就是對的了。李自成進了北京,他們立馬山呼萬歲;清朝入了北京,他們剃成辮子自稱奴才。皇帝是誰不重要,他們能享受富貴就行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