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陳振龍人物生平簡介,第一個把番薯引入國內的人是誰?

陳振龍人物生平簡介,第一個把番薯引入國內的人是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陳世元《金薯傳習錄》中援引《採錄閩侯合志》:“按番薯種出海外呂宋。明萬曆年間閩人陳振龍貿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種之法入中國。值閩中旱飢。振龍子經綸白於巡撫金學曾令試爲種時,大有收穫,可充穀食之半。自是磽确之地遍行栽播。”

他上世業儒,自幼吟讀詩書,年未二十即中秀才,後厭倦科舉,棄儒經商,移家於閩縣南臺達道鋪,並隨衆商人赴呂宋(今菲律賓)經商。

在呂宋,振龍見當地朱薯遍野,並瞭解到此薯耐旱、高產、適應性強,生熟皆可食。遂學習種植法,出資購買薯種,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密攜薯藤,避過出境檢查,經7晝夜航行回到福州,即在住宅附近紗帽池邊隙地試種。

是年,閩中大旱,五穀少收,振龍促其子陳經綸上書福建巡撫金學曾,申報呂宋朱薯可以救荒。金允試種,俟收成後呈驗。當年,試種成功,金聞訊大喜,於次年傳令遍植,解決閩人缺糧問題。閩人感激金學曾推廣之德,將朱薯改稱金薯,因其由外國引進,又稱番薯。振龍後代又傳種到浙江、山東、臺灣等地,成爲中國糧食作物的一個重要品種。

陳振龍人物生平簡介,第一個把番薯引入國內的人是誰?

爲紀念陳振龍引進薯種和金學曾推廣種植之功績,閩人曾在福清縣建立報功祠。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福州人何則賢亦在烏石山建“先薯祠”,後祠被廢。現存“先薯亭”建於1957年。

  引種番薯人物之議

甘薯傳入中國通過多條渠道,時間約在16世紀末葉,至少有三種可能的途徑:

一是葡萄牙人從美洲傳到緬甸,再傳入中國雲南;

一是葡萄牙人傳到越南,東莞人陳益或者吳川人林懷蘭再傳入廣東;

一是西班牙人從美洲傳到呂宋,長樂人陳振龍再傳入中國福建。

野生種起源於美洲的熱帶地區,由印第安人人工種植成功,哥倫布初見西班牙女王時,曾將由新大陸帶回的甘薯(即番薯)獻給女王,西班牙水手又將甘薯傳至呂宋(今菲律賓),葡萄牙水手將甘薯傳至交趾(今越南)。自廣東傳入,爲林懷蘭和陳益攜來,得自交趾;自福建傳人,爲陳振龍攜來,得自呂宋。三路先後傳入,互不關聯,其中林懷蘭帶回來的是番薯,陳益和陳振龍帶回來的均是番薯藤。

陳振龍

清陳世元《金薯傳習錄》中援引《採錄閩侯合志》:“按番薯種出海外呂宋。明萬曆年間閩人陳振龍貿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種之法入中國。值閩中旱飢。振龍子經綸白於巡撫金學曾令試爲種時,大有收穫,可充穀食之半。自是磽确之地遍行栽播。”道光年間,福州人何則賢在烏石山建“先薯亭”以爲紀念。

林懷蘭

商務印書館於1934年編印的《辭源》釋“番薯”一詞的註解:“其本出於交趾(今越南),吳川人林懷蘭嘗得其種以歸,遍種於粵,因不患兇旱。電白縣有懷蘭祠,題曰番薯林公廟。”廣東電白縣霞洞鄉有“番薯林公廟”,是爲紀念林懷蘭和守隘關將而建。

陳益

《東莞縣誌·物產·薯》所引《鳳岡陳氏族譜》載:“萬曆八年(1580年),客有泛舟之安南(今越南)者,公(陳益)偕往,比至,酋長延禮賓館,每宴會,輒饗土產曰薯者,味甘美。公覬其種,賄於酋奴,獲之。……未幾伺間遁歸。……萬曆十年(1582年)夏,乃抵家焉。……嗣是種播天南。”陳益古墓號稱“中國第一塊番薯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