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陳振龍:從海外帶回一根藤,成甘薯之父

陳振龍:從海外帶回一根藤,成甘薯之父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陳振龍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個人口衆多的國家。由於其幅員遼闊,人口衆多,對食物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在科學技術落後的古代,糧食產量並不高,朝廷和地方還要徵收大多數的糧食。有句老話說得好,”民以食爲天“,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每天都能填飽肚子就是他們的“太平盛世”了。

如果遇到天災人禍,更是經常有人被餓死,甚至還會引起農民起義,而糧食問題也成爲古代王朝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小農經濟受到自然因素的制約,如果古代的每個人都能吃飽飯,那麼誰還會冒着可能殺頭的風險去叛亂呢。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造反的起因不過只是爲了填飽肚子。

古代人的生活水平普遍較低,在困難時期只要有食物可吃就滿足了,有人甚至在災荒時吃起了“觀音土”,還有的人會去啃樹皮,這也都是無奈之舉。古代糧食產量過低,病蟲害影響大,耕作效率也低,糧食收成周期較長,這也是糧食危機的原因之一。例如,在某些乾旱地區,水稻和其他穀物無法播種,這也限制了穀物的產量。

陳振龍:從海外帶回一根藤,成甘薯之父

相信有很多人都吃過紅薯,這在現代是一種相對普遍的食品,而且現在也很少有人把它當作主食來吃。在古代,這普通的紅薯卻可以挽救無數人的生命,那麼你們知道紅薯是何時被引入中國的嗎?

中國是一個美食大國,對於食品的研究可謂是透徹,中國可以被認爲是世界上最會做菜的國家,擁有衆多菜系,著名小吃等。在國外被稱爲入侵生物的小龍蝦等在中國也成爲了美味的食物。在中國這些東西,可以說是能吃就吃,有毒不能吃的就用來泡酒,這已經成爲一種定律。實際上,中國有許多進口農作物,例如玉米,花生和辣椒。其中,甘薯等農作物更是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

明朝萬曆年間,有一個人冒死從海外帶回了一根甘薯藤,從而解決了億萬人民的溫飽問題,使無數人安全度過了饑荒。如今,他的名字早已被許多人所遺忘,這個人就是陳振龍,他被譽爲中國的“甘薯之父”。

陳振龍來自福建,年輕時參加科舉考試中了秀才,後來他厭倦了從文,因此放棄了儒學開始經商。當時陳振龍跟隨一些商人在菲律賓經商,他看到菲律賓人正在種植朱薯(甘薯),這是西班牙人帶來的一種特殊作物。他發現甘薯具有抗旱性,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最重要的是甘薯的產量很高,而且還很容易讓人填飽肚子,一到兩個甘薯就可以吃得飽,而且無論是生還是熟都可以吃,這使他想起了家鄉的情況

陳振龍:從海外帶回一根藤,成甘薯之父 第2張

考慮到家鄉由於食物不足而經常餓死人,尤其是在饑荒時期更是艱難,當時遍地都是因爲饑荒而餓死在路邊的人,因此陳振龍向當地人學習瞭如何種植甘薯,並想祕密地將甘薯苗偷偷帶回國內。當時菲律賓由西班牙控制,管理非常嚴格,他們禁止出口朱薯,如果被發現很可能被殺死,陳振龍將甘薯藤扭進了吸水繩中間,最後成功躲過了搜查,在經過了七個晝夜後,他帶着甘薯藤回到了福建。

陳振龍回國後,首先自己種甘薯,發現這種農作物可以適應環境。當時正值福建省乾旱,穀物幾乎顆粒無收。陳振龍向福建巡撫上書,請求大規模種植甘薯,結果最後甘薯獲得大豐收,解決了當時福建的饑荒。

因爲甘薯是從國外引進的,所以也稱爲番薯,人們爲了紀念陳振龍的功績,在福建建造有“先薯祠”和“先薯亭”。可是到了現在,隨着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甘薯已經逐漸離開了人們的餐桌,陳振龍也慢慢被人們遺忘了,解決了糧食問題的英雄人物就這樣被遺忘,實在是可悲。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