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悟空傳》只是一部離經叛道的猴子養成記

《悟空傳》只是一部離經叛道的猴子養成記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這一週最熱議的電影便是《悟空傳》了,它由同名小說改編而來。很多人都讀過今何在的原著,當年那句很中二的吶喊至今讀來仍洶涌澎湃:

“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衆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

剛剛上網搜了一下數據,發現票房已過4億,還挺不錯,但口碑蠻差,豆瓣評分已從6跌落到5.5。不過,總的來說,這是一部成功的商業片,雖然作爲原著黨,我個人不太感冒。

《悟空傳》只是一部離經叛道的猴子養成記

網絡配圖

藉着這部電影上映的時機,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孫悟空熒幕形象的演變史。

1.《盤絲洞》:熒幕中現存最早的孫悟空形象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中期,中國影壇掀起了一股從傳統文學及神話故事中尋找古裝片題材的潮流,並雜糅武俠、神怪、打鬥場面,以滿足時人的觀影需求。在這種情況下,西遊記的故事開始被搬上熒幕。

早在1926年,孫悟空的形象就己經出現在了默片《孫行者大戰金錢豹》中,但也僅有史料記載,原片早已亡軼。現存最早的孫悟空熒幕形象來自1927年但杜宇夫婦拍攝的《盤絲洞》。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這部電影被譽爲中國早期最著名的默片之一,上映後引發巨大的觀影熱潮。不僅在內陸,在東南亞更是取得空前好評。據記載,《盤絲洞》影片公映後萬人空巷,不但場場滿座,連南洋各地也來購買拷貝。這一部片子,使但杜宇夫婦贏得了五萬元的盈餘。

在當時,一般的明星公司對外宣稱其註冊股本有五萬元,但實際大概只有一萬多。因此,五萬元的盈利幾乎是一個奇蹟。

但這部影片也是高票房低口碑。但杜宇的興趣點是影片在視覺上或美術上的創造,而主題仍舊是勸誡世人跳出七情六慾的魔網這樣的傳統觀念,當影片最後蜘蛛精被孫悟空的三昧真火燒出原型時,打出了“只爲了情慾一念,卒至自焚終身”的字幕。

因此,時人評價它是帶有封建殘餘毒素的一部電影。 

《悟空傳》只是一部離經叛道的猴子養成記 第2張

網絡配圖

(這部影片帶有大量的情色畫面,當時有媒體譏諷《盤絲洞》“爲上海公司實行其擴張所發明‘脫衣裳派’影片之新成績”。上圖爲蜘蛛精打鬥劇照。)

對於孫悟空的形象,但杜宇在宣傳時也只是強調了服裝的精良與巨大的花費,當時的影評人也基本沒有提及他的人物性格,而把關注點放在了七位美豔的蜘蛛精上了。

2.第一部獲獎的動畫片《鐵扇公主》

1941年,我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在上海上映。這部電影原計劃命名爲《孫悟空三調芭蕉扇》,但鑑於1937年迪士尼動畫片《白雪公主》的廣受好評,爲了商業因素而改名作《鐵扇公主》。

這部動畫片上映後受到海內外一致好評,並榮獲了奧斯卡八項小金人獎,成就空前。

故事以孫悟空爲主要角色,講述了孫悟空、豬八戒與沙僧三人三次向牛魔王妻子鐵扇公主借芭蕉扇。在屢遭拒絕之後,師徒四人團結人民羣衆,萬衆一心,終於打敗了作爲大反派牛魔王,逼迫鐵扇公主交出了芭蕉扇。

影片在開場的字幕中這樣寫到:“……實爲培育兒童心理而作,故內容刪無存精,不涉神怪。僅以唐僧等四人路阻火焰山,以示人生路途之磨難,欲求經此磨難,則必須堅持信念,大衆一心,方能獲得此撲滅兇焰之芭蕉扇。”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滿滿的正能量,滿滿的主旋律。

這部影片是在日本侵華期間拍攝的,它是部英雄電影,目的就是爲了樹立一個不畏艱險的英雄形象,以激勵人民羣衆團結一心。

所以,影片摒棄了孫悟空原型中的反叛精神,極力塑造他一心只爲大衆利益而奮鬥的雷鋒精神,是典型的“偉光正”。

3.紹劇《三打白骨精》與毛澤東

過去的語境中,孫悟空被視爲一個不畏強權,勇於反抗的鬥士,與之相關的便是那句衆人熟知的詩詞:“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

這兩句詩與紹劇《三打白骨精》息息相關。

1960年,革命影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由浙江紹劇團編排演出。該影片根據《西遊記》故事改編,但刪減了寶象國那一段。

故事講述了孫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後,卻被是非不分、不明真相的唐僧趕跑了,直到後來被妖怪抓走後,唐僧才追悔莫及。幸好逃脫的豬八戒請回了悟空,二人合力救出了唐僧,隨後師徒和好,再次一道西天取經。

《悟空傳》只是一部離經叛道的猴子養成記 第3張

網絡配圖

故事的主題,強調了只有齊心協力、統一戰線才能取得革命事業的成功,充滿了“革命”的教化意味。

1961 年 10 月間,浙江紹興劇團來到北京出演《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郭沫若看後寫了一首七言律詩贈與紹劇團,題爲“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人妖顛倒是非淆,對敵慈悲對友刁。 咒念金箍聞萬遍,精逃白骨累三遭。 千刀當剮唐僧肉,一拔何虧大聖毛。 教育及時堪讚賞,豬猶智慧勝愚曹。

毛澤東隨後也看了紹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並讀到了郭沫若的這首詩,於是寫了那首著名的和詩,並讓康生轉給郭沫若。詩題爲“和郭沫若同志”:

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爲鬼蜮必成災。 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 今日歡呼孫大聖,只緣妖霧又重來。

而郭沫若收到毛的和詩後,又趕緊加班加點地再和一首,題爲“再贊《三打白骨精》”:

賴有晴空霹靂雷,不教白骨聚成堆。 九天四海澄迷霧,八十一番弭大災。 僧受折磨知悔恨,豬期振奮報涓埃。 金睛火眼無容赦,哪怕妖精億次來。

毛澤東的這一番舉動,不僅讓這部《三打白骨精》家喻戶曉,而且也給孫悟空的形象定了性:革命的打手。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4.86版《西遊記》的刻意美化

改革開放後,階級鬥爭與革命浪潮褪去,人性的光輝開始被不斷髮掘出來,86版的《西遊記》便是誕生在這種大環境下。

與吳承恩原著及之前的《西遊記》改編作品相比,楊潔導演的《西遊記》最大的特色之一便是加入了唐僧的愛情元素。

原著中,唐僧四人一進入西樑國城中,周圍的百姓便興高采烈的大喊:人種來了,人種來了!而女王聽到這個消息後也是色慾頓生,還沒見到唐僧便想着要與他陰陽相合,“寡人以一國之富,願招御弟爲王,我願爲後,與他陰陽配合,生子生孫。”

見到唐僧後,女王的表現更是不堪,“女王看到那心歡意美之處,不覺淫情汲汲,愛慾恣恣,展放櫻桃小口,呼道:大唐御弟,還不來占鳳乘鸞也?”面對女王的情意,唐僧只是一味的欺騙,等到通關文牒弄到手後,便翻臉無情。

《悟空傳》只是一部離經叛道的猴子養成記 第4張

網絡配圖

但這一切到了86版《西遊記》中卻全然變味,女王變成了一個癡情女子,唐僧也並非無動於衷,一句欲言又止的“若有來生”將他內心的波動表現的一覽無餘,再加上那首情意綿綿的《女兒情》作配樂,畫面不要太美。

與唐僧一樣,這一版本的孫悟空也不再化身教化英雄,好鬥、風趣、急脾氣等等人性化的一面逐漸迴歸。然而,六小齡童的孫悟空仍舊是完全的正面人物形象,與原著相比,是刻意地進行了美化的。

比如三打白骨精這一段。我們知道,唐僧只是一介凡人,並沒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他實際上無法分辨真僞。

而孫悟空每次都是一棒子了事,而不願多作解釋,之後再加一句我老孫知道他是妖怪變的。這如何能說服唐僧,再加上豬八戒在一旁的挑唆,唐僧最終趕跑了孫悟空。

到了86版的《西遊記》中,爲了襯托孫悟空的高大形象,導演刻意增加了白骨精殺害兩位老人和他們女兒的情節,以突出白骨精的兇殘與狡詐。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5.《大話西遊》的惡搞與顛覆

《大話西遊》的經典用不着我再多費口舌了。

這部影片的臺詞充滿着大量港臺地區的口頭禪,如三八婆,i服了you,stop等等,電影中的人物也多是一些小人物的形象設計。更重要地是,它徹底顛覆了以往的孫悟空形象,把猴子徹底地人化了。

影片的衝突從人、神、妖之間的善惡轉變成了人性中責任與愛情的矛盾。當紫霞仙子被牛魔王刺中身體時,頭戴緊箍咒的孫悟空不願放手又不得不放手的悽美場景讓無數人一再動容。

鑑於大家都太過熟悉這部電影了,我就點到即止了。

《悟空傳》只是一部離經叛道的猴子養成記 第5張

網絡配圖

6.《西遊·降魔篇》的暗黑

2013年上映的《西遊·降魔篇》,是星爺對西遊故事的又一次顛覆。除了對愛情元素的一以貫之外,孫悟空的侏儒身材、魔鬼臉蛋、殘暴品性引發了人們巨大的爭議。

一些人說,星爺的西遊纔是真西遊,完全還原了吳承恩故事的精髓,而我們過去一直被86版的《西遊記》給騙了。暗黑纔是原著的精華,《西遊記》不是童話故事,它立意很深。

老實說,這些人恐怕不少是刷軟文的水軍。

的確,影片中的孫悟空形象最大程度上還原了吳承恩在書中的描寫。

原著第二十回中,當人們看見孫悟空時評價他是:“柺子臉、別頒腮、雷公嘴、紅眼睛的一個疹病魔鬼”。第三十六回又這樣描寫他的外貌,“七高八低孤拐臉,兩隻黃眼睛,一個磕額頭;獠牙往外生,就象屬螃蟹的,肉在裏面,骨在外面。”

可見,原著中的孫悟空的確長得如惡魔一般醜陋,然而這只是他的外形。原著中,孫悟空雖然有許多叛逆、好鬥、兇狠的表現,然而本質上他只是一個不明事理、好奇貪玩、愛面子又最賤的猴子罷了,遠不是一個令人憎惡的惡魔形象。

但在星爺的《西遊·降魔篇》中,孫悟空不僅外形醜陋,內在也是一個妖魔,對驅魔人、空虛公子、段小姐等的殘殺,拔光玄獎的頭髮等等行爲,無一不體現着他的深深魔性。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所以,相比原著,星爺的西遊僅取其形,而大膽地進行了黑化處理,放大了孫悟空的魔性一面。

簡單的一個小結

孫悟空熒幕形象的變化,體現着時代的浪潮。

上世紀二十年代的《盤絲洞》等是最早的商業片,只完成了對孫悟空熒幕形象的初步展示。其後隨着抗戰的爆發,抗戰英雄主題成了孫悟空形象的內涵。新中國成立後,孫悟空又再一次服務於革命的教化作用。

改革開放後,階級鬥爭的革命思潮菸消雲散,對人性的讚美成了新時代的剛需,於是有了86版的《西遊記》。然而當時仍舊是改革初期,孫悟空的形象中雖然加入了一些有人格色彩的內容,但大體仍是一副完美的正面角色。

《悟空傳》只是一部離經叛道的猴子養成記 第6張

網絡配圖

90年代以後,後現代主義的興起引發了新的思潮,對經典的反傳統結構成爲一時風尚,偉光正的英雄成了嘲諷的對象,於是有了人們對那個好色、怕死、貪財的小人物至尊寶及愛對着鏡頭放屁的反傳統英雄孫悟空的追捧。

新世紀以後,電影的商業化腳步不斷加快,人們對於電影的視覺要求越來越高,於是大製作、大場面層出不窮,特效也佔據越來越多的比重,星爺及徐老怪的西遊故事便在這種背景下重新出發。

至於最新的《悟空傳》,只能說商業化很成熟,然而套路太多,對於人物內在的衝突挖掘不夠,使得所謂的愛情、所謂的與命運抗爭都如無根之萍一般,太飄了。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