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貝類改寫厄爾尼諾一萬年的歷史週期

古貝類改寫厄爾尼諾一萬年的歷史週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據國外媒體報道,成堆的古代貝殼爲每年氣候變化的強大推動力提供了第一個可靠的長期記錄。厄爾尼諾現象10000年前和現在是一樣的強烈和頻繁。研究結果問題的計算機模型可以重現歷史厄爾尼諾週期,或者預測他們如何能在未來的氣候變化。

古貝類改寫厄爾尼諾一萬年的歷史週期

網絡配圖

“我們單單明白是什麼影響了厄爾尼諾氣候變化的模式實際上我們對它理解的不夠好,”華盛頓大學的海洋學教授說。古貝類盛宴也顛覆了過去氣候的廣泛持有的解釋。

新的記錄顯示,一萬年前的厄爾尼諾週期表現強勁,違背了目前領先的詮釋。大約7000年前的古貝類顯示其轉向了最嚴重的厄爾尼諾現象影響的太平洋中部,其次是厄爾尼諾約6000至4000年前的強度和發生暫時的平靜。

古貝類改寫了厄爾尼諾現象10000年的歷史週期來自印加時期祕魯的伊卡山谷的大型貝丘10000年前強大的厄爾尼諾現象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其他一些因素是彌補了在此期間圍繞太陽地球軌道的週期性變化預期的減振效果。

古貝類改寫厄爾尼諾一萬年的歷史週期 第2張

網絡配圖

大約6000年前的冰河時代的浮冰將完成熔化,所以受到地球軌道的幾何形狀的影響可能已經接管並導致厄爾尼諾現象變弱。

美研究稱古貝類化石揭祕厄爾尼諾現象根據美國雪城大學的研究人員琳達·伊萬尼,大約5000萬年前生活在南極洲海岸的古貝類化石揭示了厄爾尼諾現象。古貝類化石透露的信息使研究人員對當代理論,即全球變暖會引發永久性的厄爾尼諾現象提出了質疑。

厄爾尼諾現象每兩年至七年出現一次,它的特徵是東赤道太平洋海洋溫度異乎尋常的升高。厄爾尼諾能夠導致祕魯出現暴雨、澳大利亞遭遇重旱,嚴重破壞全球天氣氣候。

古貝類改寫厄爾尼諾一萬年的歷史週期 第3張

網絡配圖

  厄爾尼諾屬於大振盪的暖位相,在這一時期,熱帶太平洋的海表溫度發生變化,引起風場和降水模式的變化。完整的現象被稱爲厄爾尼諾-南方濤動。

目前盛行的理論預測,全球氣溫升高可能導致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的崩潰,造成永久的厄爾尼諾現象,而這可能會對世界各地的社會經濟和生態系統產生重要的影響。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