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如何評價張儀 在歷史上張儀最後怎麼死的

如何評價張儀 在歷史上張儀最後怎麼死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儀是個極有膽量的人,他出身貴族家道中落,卻沒有輕言放棄。能言善辯,憑藉三寸不爛之舌欺騙了楚王,而爲秦國的連橫爭取時間。張儀他 膽大心細,又極愛從背後入手,給人的印象是陰險狡猾之人,卻又不得不承認,他過人的語言天賦。

如何評價張儀 在歷史上張儀最後怎麼死的

太史公曰:“三晉多權變之士,夫言從衡強秦者大抵皆三晉之人也。夫張儀之行事甚於蘇秦,然世惡蘇秦者,以其先死,而儀振暴。其短以扶其說 ,成其衡道。要之,此兩人真。”這句話是太史公對張儀的評價,而後人對張儀的看法,既有肯定又有否定的態度

張儀,生年不詳,卒於秦武王元年,一說秦武王二年。他是魏國的貴族後裔,中途落魄了。據說,他是從鬼谷子和蘇秦是同門,學成後遊說各諸 侯國,主要活動時間是燕易年間,他的活動時間應該比蘇秦早些,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張儀在未發跡之前與蘇秦的經歷 很相似,他也是遊走在各國之間。最初張儀的活動範圍是在魏國,但是本國的國君不待見他,便轉而投奔楚國,但因爲自己出身貧寒,而被懷疑 竊取了楚相的“和氏璧”,張儀覺得受辱而離開了楚國,最後到達了秦國,秦國是張儀最後的歸屬,在秦國張儀找到了自己的戰場。

公元前329年,張儀憑藉出色的口才成爲秦國的座上客,秦惠王很賞識張儀。春秋戰國是華夏文明最輝煌的時代,是一個極其具有武士精神的時代 。所以,像張儀這樣四處流浪於各國爲各個君王效命是很正常的事,當初蘇秦做燕的間諜削弱齊國爲了燕昭王,前290年後才合縱攻強秦, 五國“ 合縱”攻秦,表面上看行動一致,爲攻秦而集結軍隊,但暗地卻各有各的打算。這給張儀的連橫提供了絕好的時機,張儀遊走六國,一個個拆解了 他們的聯盟,爲秦國一掃六國奠定了基礎,由此,很多人說張儀狡猾陰險。其實,縱橫家最務實,一切從客觀出發,並以取得成功爲目標。他們 是傑出的謀士和辯士,縱橫家所崇尚的是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只需要達到目的即可,不需要什麼仁義道德,因此說張儀狡猾也好,能言 善辯也罷,他最後還是達到了他的目的。

如何評價張儀 在歷史上張儀最後怎麼死的 第2張

除去優秀的辯論能力,張儀其實是個很有理想的一個青年。當初他受辱於楚,就發誓一定要報仇雪恥,最後他真的做到了說明張儀是個有毅力的 有恆心的人,而張儀年輕時替人抄書的經歷,則顯示出他好學的一面。他遇到好詞好句摘抄到自己的手掌和大腿上,晚上回到家中,就折竹刻寫 ,時間久了,就集成了一本冊子,後遂以“折竹”或“張儀折竹”來形容一個人勤奮刻苦學習。

君子見勢而爲,張儀是見勢的君子,不是勢利小人。在春秋戰國綱常倫理都被無休止的戰爭和擴張給打破了,在這個時代人與人之間無須講求禮 節,更別談忠義,但是張儀在輾轉兩個國家之後,卻始終堅守在秦國,這不得不佩服他對秦國的忠誠。張儀能夠留在秦國,除卻秦國是個很多發 展前景的國家外,秦國的君主對張儀十分不錯。很珍惜張儀,對張儀禮遇。當時,並不是所有有才的人都能夠受到重用,張儀能受到秦惠王的賞 識實在是難能可貴,依託於張儀的才幹和明智的秦王,遇見明君,三生有幸,張儀怎麼能夠不忠誠?

張儀爲秦國破解了六國的聯盟之後,又先後到齊國、魏國等地說服各國諸侯“連橫”,實行親秦的政策,變相地讓秦國兼併了這些國家,爲後來 秦國橫掃六合,一統天下奠定了不朽的功勳。秦惠王死後,秦武王上臺,秦武王看不慣這個只會耍嘴皮子的張儀,覺得他滿嘴油腔滑調又不務實 ,不重用張儀,張儀便又回到了魏國。最後在魏國去世,得以善終。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