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南朝妃子張麗華的人生經歷如何?歷史上該怎樣評價張麗華?

南朝妃子張麗華的人生經歷如何?歷史上該怎樣評價張麗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麗華的人生經歷如何?怎樣評價張麗華?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張麗華簡介

張麗華(559年—589年),南北朝時期南朝陳後主陳叔寶的妃子。張麗華出身兵家,聰明靈慧,有辯才,而且記憶力很強,因此深得陳後主喜愛,爲陳後主生有二子。

南朝妃子張麗華的人生經歷如何?歷史上該怎樣評價張麗華?

禎明三年(589年),隋朝滅亡陳朝,張麗華因“禍水誤國”被長史高熲下令斬殺。

張麗華人生經歷

張麗華入宮得幸

張麗華出身於兵家,因家中貧困,她的父親、兄長都以織蓆爲業。光大二年,時年十歲的張麗華被選入宮,充當皇太子陳叔寶的良娣龔氏的侍女。

陳叔寶一見張麗華就喜歡上她,從而得到臨幸,於是便懷孕,於太建七年爲陳叔寶生下第四子陳深。

幾年之後,張麗華又爲陳叔寶生下第八子陳莊。太建十四年,陳宣帝陳頊去世,陳叔寶即位,史稱陳後主,封張麗華爲貴妃。張麗華性格聰明靈慧,很受陳叔寶的寵愛。

陳叔寶起初因二弟始興王陳叔陵作亂時受傷,在承香殿休息。當時諸嬪妃都不得進入,只有張麗華一人在身旁服侍。陳叔寶的母親太后柳敬言仍住在柏樑殿。而陳叔寶的皇后沈婺華向來不得寵幸,不得服侍傷病,另外住在求賢殿。

南朝妃子張麗華的人生經歷如何?歷史上該怎樣評價張麗華? 第2張

至德元年,陳叔寶封與張麗華所生之子陳深爲始安王。陳深因母親張麗華受寵的緣故,特別受到陳叔寶的鐘愛。

陳叔寶爲張麗華造閣詩讚

至德二年,陳叔寶在光昭殿的前面建造臨春、結綺、望仙三閣,三閣高几十丈,總共好幾十個房間,裝飾的極爲奢華。陳叔寶自己住在臨春閣,張麗華住在結綺閣,龔、孔二貴嬪住在望仙閣,都有複道可以互相往來。

陳叔寶以通曉文學的宮人袁大舍等爲女學士,每次引來賓客、與妃嬪遊宴時,便讓妃嬪和女學士以及狎客共同寫作新詩,互相贈答。

挑選出其中文詞特別豔麗的,作爲曲調,配上新的樂曲。選出的有容色的宮女數以千百計,讓她們練習好後歌唱,分開樂部陸續進行,藉以互相取樂。

其中曲子《玉樹後庭花》、《臨春樂》等,大多都是讚美張麗華和孔貴嬪的容貌顏色。

張麗華淫亂朝政

至德四年,陳叔寶又封與張麗華所生的另一子陳莊爲會稽王。陳莊也是因母親張麗華受寵的緣故,特別受到陳叔寶的鐘愛。

張麗華很有辯才,而且記憶力很強,善於觀察陳叔寶的臉色。她很受宮女們的推重,後宮的人都很感戴她,爭着講她的好處。張麗華又精通祈禱技術,假借鬼道來迷惑陳叔寶。在宮中設置各種各樣的祭祀,聚集許多女巫,讓她們擊鼓跳舞。

當時陳叔寶對政事十分怠惰,百官的啓奏,都要通過太監蔡臨兒、李善度呈遞請示,陳叔寶倚着靠枕,讓張麗華坐在膝上共同決定。蔡臨兒、李善度所記不住的,張麗華都寫成條款,無所遺漏。

南朝妃子張麗華的人生經歷如何?歷史上該怎樣評價張麗華? 第3張

因爲參與訪察宮外的事務,社會上有一言一事,張麗華必定首先知道並且告訴給陳叔寶,由此更加受到特別的寵幸,冠絕後宮。而後宮的家人,有不守法度,違背事理的,只要請求張麗華施恩,張麗華則讓蔡臨兒、李善度先把這件事上奏,而後再慢慢替他們說情。

大臣有不聽從的,就趁機誣陷他們,說了陳叔寶沒有不聽從的。於是張麗華、孔貴嬪的權力,薰灼四方,內外宗族,很多得到任用,大臣與執政者也都是隨風披靡。太監和諂媚之徒,內外勾結,互相引薦,賄賂公行,賞罰無常,朝廷法紀全被搞亂。

國亡張麗華被殺

禎明二年(588年),陳叔寶廢黜原皇太子陳胤,而立陳深爲皇太子。

禎明三年(589年),隋朝派兵攻打陳朝,攻克陳朝的臺城。陳叔寶得知隋軍已至,便與張麗華、孔貴嬪躲藏到井裏。

不久,有隋軍兵士向井裏窺視,並大聲喊叫,井下無人回答,隋軍士兵揚言要落井下石,方纔聽到井下有人呼喚,於是拋下繩索往上拉人,隋軍兵士感到非常沉重,十分吃驚,直到把人拉上來,看見是陳叔寶與張貴妃、孔貴嬪三人同繩而上。

晉王楊廣想納張麗華爲妃,長史高熲說:“周武王滅殷商,殺死妲己。如今平定陳朝,不應娶張麗華。”於是高熲下令在青溪斬殺張麗華。

南朝妃子張麗華的人生經歷如何?歷史上該怎樣評價張麗華? 第4張

張麗華的歷史評價

李延壽《南史》:“性聰慧,甚被寵遇。”“特聰慧,有神彩,進止閒華,容色端麗。”;“才辯強記,善候人主顏色。薦諸宮女,後宮鹹德之,競言其善。又工厭魅之術,假鬼道以惑後主。”;“於是張、孔之權,薰灼四方。

內外宗族,多被引用。大臣執政,亦從風而靡。閹宦便佞之徒,內外交結,轉相引進。賄賂公行,賞罰無常,綱紀瞀亂矣。”

魏徵等《隋書》:“張貴妃、孔貴嬪,並有國色,稱爲妖豔。”

蔡東藩:“張麗華爲江南尤物,與鄴下之馮小憐相似,小憐亡齊,麗華亡陳,乃知尤物之貽禍國家,無古今中外一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