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西域送來十八個王子 光武帝劉秀爲何滿心糾結?

西域送來十八個王子 光武帝劉秀爲何滿心糾結?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1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45年,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已整整二十年,一隊浩蕩的駝隊載着一羣隆準深目、衣着華麗的胡人來到東漢帝都洛陽。這些胡人來自遙遠的西域,身份皆極爲顯赫,他們是西域十八個國家送到漢王朝做質子的王子。西域十八國質子的到來讓光武帝劉秀頗爲糾結,因爲,質子並非漢王朝要求西域諸國遣送,而是這些國家主動送來的。他們希望以質子表達歸附之心,換取東漢王朝如同曾經的西漢王朝一般,向西域派駐軍隊,設立西域都護府,維持西域地區的秩序和安寧。

西域送來十八個王子 光武帝劉秀爲何滿心糾結?

網絡配圖

新莽末年,整個中原地區陷入了羣雄逐鹿,各種武裝力量相互攻伐拉鋸的大混戰之中。當光武帝劉秀在戰火中脫穎而出,建立東漢王朝的時候,一度歸附漢王朝的匈奴已重新獨立於蒙古高原,時常與烏桓、鮮卑等民族聯手襲擾漢邊;中原王朝更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野心勃勃的莎車國企圖乘此機會武力統一西域,不斷向其他國家發動軍事攻擊。

作爲開國皇帝,有着掃蕩羣雄、一統天下武功軍威的光武帝劉秀似乎理應爽快答應西域諸國的請求,向西域派遣都護和軍隊,將漢王朝的勢力擴張至整個西域,爲子孫後代開創更爲遼闊的基業。然而,劉秀思慮再三後,以“中國初定,北邊未服”爲由,婉拒了西域諸國的請求。於是,西域諸國不得不向匈奴臣服以尋求保護。

劉秀這種偃武修文、不尚邊功的選擇實屬無奈。根據《漢書.地理志》記載,西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的時候,西漢王朝的在籍人口總數爲五千九百多萬。經歷了王莽代漢和新莽末年的大混戰,到光武帝中元二年(57年),根據《續漢書.郡國志》劉昭注引伏無忌所記,東漢王朝的在籍人口僅有兩千一百萬。僅僅半個世紀,人口便減少了60%之多。儘管有學者認爲,這與東漢建國之初,大量流散農民尚未登錄戶籍有關。但東漢初年,人口的劇烈減少卻是不爭的事實。在人口是第一生產力的古代社會,人口的多少關係到賦稅的徵收、兵役和徭役的徵發,是國家國力最具說服力的指標。因爲人口銳減、國力不足,更兼匈奴雄踞北方虎視眈眈,光武帝劉秀不得不主動放棄經營西域。

西域送來十八個王子 光武帝劉秀爲何滿心糾結? 第2張

網絡配圖

爲迅速恢復國力,從光武帝開始,東漢初年的幾任帝王在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同時,都非常重視人口的保護和發展。

光武帝曾多次下詔釋放奴婢,並規定凡虐待殺傷奴婢者皆處罪;同時釋放囚犯,只要不是犯有死罪的,都可以免除刑罰,釋放爲庶民,甚至對一些犯有死罪但並非罪大惡極的,也減刑戍邊;實行精兵簡政,復原大量郡國兵和戍卒,讓他們迴歸家庭和生產;並一再頒佈賜爵詔命,對於流亡在外的流民,願意重新定居入籍者,給予賜爵一級的優待,使大量流民回到土地上來,從事生產勞動。光武帝的政策在戰時能瓦解敵人,壯大自己力量;建國後更能大力提高民衆的生產積極性。

到漢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東漢的人口已恢復至三千四百多萬。於是,在73年,國力壯大的漢明帝改變建國以來息兵養民的策略,派遣大將竇固出酒泉西進至天山,大破北匈奴。班超也奉命出使西域,降服鄯善、于闐等國。東漢王朝於74年重置西域都護府。

然而,東漢政府這次武力展示並未有持續的功效。第二年,匈奴騎兵捲土重來,西域諸國加入反叛行列,襲殺西域都護陳睦。這個時候正值漢明帝駕崩,十九歲的漢章帝繼位。漢軍在西域遭此重創,章帝於是下令召回留駐西域的所有使節、軍隊,撤銷西域都護府。

漢章帝執政的十三年,東漢政府沒再派遣大軍征討匈奴,只有小股部隊支持留駐西域的班超以一己之力爲漢王朝經營西域。同時,漢章帝更加註重人口的保護和發展。元和二年(85年),章帝頒佈詔命:“《令》雲‘人有產子者復,勿算三歲’。今諸懷妊者,賜胎養穀人三斛,復其夫,勿算一歲。”元和三年(86年)詔:“其嬰兒無父母親屬,及有子不能養食者,稟給如律。”這些詔命明確規定,對生孩子的家庭實行一定稅賦的減免,政府給懷孕者糧食以養胎。對那些沒有父母親屬的嬰兒,以及有子女無法養活的家庭,政府還會給予糧食以救助。

漢政府獎勵人口生殖的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至和帝元興元年(105年),東漢在籍人口的總數達到了五千三百多萬。這以後,及至東漢覆亡,國家的人口沒有進一步的突破,只是在這個數字上下波動。而東漢王朝的國力在這個時候達到全盛。正是在漢和帝時期,大將竇憲先後兩次率大軍出征,在稽落山、金微山大敗北匈奴。從此以後,北匈奴西遷,不復再對漢王朝形成威脅;而南匈奴則徹底成爲了漢王朝的臣屬。

西域送來十八個王子 光武帝劉秀爲何滿心糾結? 第3張

網絡配圖

然而,國力壯大的東漢王朝卻無法複製西漢的輝煌。在漢章帝之後,出現在歷史舞臺上的東漢皇帝,無一例外,都是衝幼之君,大的不過十四五歲,小的甚至還是幾個月的襁褓中的嬰兒。皇帝幼小,權柄自然就落到了太后及其戚族手中。當皇帝想要收回權力,要與外戚鬥爭時,他最可能依賴的力量便是身邊的宦官。於是,在漢章帝以後的漢政府,外戚的跋扈和宦官的專權,一直都困擾的王朝的內政。權力上層的內鬥導致官僚系統的敗壞,貪暴顢頇者充斥着整個官僚系統,必然在社會的方方面面觸發危機。於是,當竇憲解決了來自北方匈奴汗國的威脅之後,西部的羌民族的民變又風起雲涌,連綿一百二十多年,直接撬開了東漢王朝覆亡的大門。

注重民生,保護人口發展,是古代中國王朝興盛的關鍵密碼。儘管在現代社會,人們對人口的數量和繁衍有了新的看法,但不可迴避的是,在那些冷冰冰的人口數字下面,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而人,富於創造性和思辨能力的人,一直都是文明傳承和發展的根本。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