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慈禧究竟爲何害死孃家侄女 珍妃井的由來

慈禧究竟爲何害死孃家侄女 珍妃井的由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談慈禧身後男人們的話題了,接着談宮廷內的另外的一個羣體:妃嬪。中國古代的宮廷之中,性喜漁色的帝王竟相打破宮女數量的記錄,讓美女充棟,以滿足一顆多情縱慾的雄心。然而,無數的紅顏侍奉一個帝王,有得寵的自然就有失寵的,有歡樂的自然就有痛苦的。後宮便成了無數女人爭寵的無聲的戰場,這個戰場中的勝利者榮華富貴,尊寵無比,而失敗者則苦海無邊,在血淚斑斑的日月中了此殘生。後宮是一個看不見的戰場,這個戰場擺在皇(太)後與嬪妃、宮女之間,主要對壘者是皇(太)後對嬪妃。簡評後宮悲情女人珍妃。

慈禧究竟爲何害死孃家侄女 珍妃井的由來

網絡配圖

感謝故宮博物館向館長提供的序言,下文摘自《歷史密碼》,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

珍妃,他他拉氏,滿洲鑲紅旗人,生於光緒二年(1876)年二月初三,禮部左侍郎長敘之女。其祖父爲陝甘總督裕泰,伯父長善爲廣州將軍。珍妃與姐姐瑾妃自幼跟隨伯父在廣州長大。珍妃、瑾妃姐妹幼年時曾隨清末著名的學者、詩人文廷式讀書,精通詩詞歌賦,是滿族人家中少有的才女。

珍妃入宮時,照片技術已傳入中國。但在當時,相機被認爲是污巧之物,會取人魂魄,致使人損壽。而珍妃卻能接受照相術,成爲清宮后妃中,照相最早者。

光緒十四年(1888年)10月,秀女大選,慈禧太后選了自己的孃家侄女葉赫那拉氏做光緒帝的皇后,漂亮的珍妃姐妹也一塊被選入宮中,做了光緒皇帝的嬪妃,爲九等宮女序列中的第六等。珍妃入宮之後很受光緒帝的寵愛,1894年,被加封爲珍妃。

關於珍妃的事蹟在宮廷檔案和清朝正史中都少有記載,《清史稿》中僅以:“恪順皇貴妃,他他拉氏,端康皇貴妃女弟。同選,爲珍嬪。進珍妃。以忤太后,諭責其習尚奢華,屢有乞請,降貴人。逾年,仍封珍妃。二十六年,太后出巡,沈於井。二十七年,上還京師。追進皇貴妃。葬西直門外,移崇陵。”等數言概之。至於,珍妃最終爲什麼觸怒了慈禧太后,又是怎麼投井而死?都沒有明確的歷史記載,導致後人在珍妃死因的問題上衆說紛紜,莫衷一是。

百餘年來,在文學故事、影視熒屏上最爲流行的說法認爲:珍妃的死,一方面是因爲她在光緒皇帝面前得寵,引起了慈禧的侄女隆裕皇后的嫉恨。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爲她在戊戌變法期間,深明大義,堅決支持光緒變法維新,觸怒了頑固保守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一怒之下,將其幽禁到冷宮之中,庚子事變,慈禧出逃西安前夕,怕珍妃年輕受辱,沒了皇家的面子,便讓太監將她推入宮中的井中淹死。光緒皇帝大婚之後,娶了一後二妃。皇后隆裕仗着自己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經常的拿慈禧來壓光緒。光緒原本就打心眼裏討厭慈禧這個老太婆,隆裕這麼做,非但未能得到光緒皇帝的喜愛,反而使得光緒連她都討厭起來。隆裕皇后從此徹底在光緒面前失寵,光緒成年累月不踏進坤寧宮一步。

慈禧究竟爲何害死孃家侄女 珍妃井的由來 第2張

網絡配圖

    與皇后的跋扈嘴臉相比,珍妃姐妹天真可人而又活潑伶俐,常常相出一些新穎的點子來逗光緒開心。光緒皇帝也着實從心裏喜歡這對小姐妹,整天同她們呆在一起。隆裕皇后看在眼裏,氣在心裏。經常跑到慈禧面前說珍妃的壞話。有一次,隆裕爲了找珍妃的麻煩,勾結太監總管李蓮英。讓他指使珍妃宮內的小太監,把一隻男人鞋子偷偷地放在珍妃的牀下。事後,自己又親自帶了幾個人到珍妃宮中搜查。搜出鞋子後,隆裕污衊珍妃和外邊的男人有姦情,要予以嚴處,光緒不許。隆裕便哭鬧着告到慈禧太后面前。光緒心知這是隆裕故意設計陷害珍妃,便謊稱鞋子是自己放在那裏的。一場宮廷風波才最終得以避免。珍妃年紀小,不太懂宮裏的規矩。爲了討光緒皇帝的歡心,她經常換上男人的衣服在光緒皇帝面前走動。珍妃還十分喜歡照相,有一次,她通過宮裏的外國人弄到一部相機,在宮中使用,自己還換上光緒的龍袍,照了許多女扮男裝照。慈禧聞知後大發脾氣,訓斥珍妃在宮中隨意玩弄妖術,男扮女裝不成體統。並派人將珍妃宮的女扮男裝照悉數搜來銷燬。珍妃還爲此受到慈禧太后的嚴重責罰。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皇帝在維新人士的支持之下開始實行維新變法。珍妃積極支持光緒變法維新。除在光緒左右出謀劃策外,還積極的參與其中。珍妃勸說老師文廷式和堂兄志銳上疏彈劾李鴻章的心腹御史楊崇伊,引起李鴻章等人對她的嫉恨。楊崇伊便在慈禧太后的面前誣奏珍妃企圖在文廷式、堂兄志銳等人的支持下取代隆裕爲後,還要支持光緒皇帝自主朝綱。這正好觸到了慈禧太后的痛處。慈禧很快以“交通宮闈,擾亂朝綱”之罪,將文廷式罷官革職,永不錄用;志銳也被貶謫邊疆。珍妃和瑾妃姐妹也因此受到廷杖的責罰,並從貴妃降爲貴人。

戊戌政變之後,慈禧重掌大政,將光緒皇帝囚禁於中南海瀛臺,珍妃也被慈禧貶入冷宮。

珍妃被關入冷宮之後,生活十分的悽慘。她被幽禁於一個不滿幾十平方米的小屋子內,不許出門一步。吃的喝的都是由宮女從門洞中送進來的殘羹冷飯。不僅如此,她還經常受到慈禧派來的老太監的責罰。光緒26年(1900年)8月初,八國聯軍兵臨北京城下,慈禧太后被迫出逃西安。她不敢讓被囚禁的光緒皇帝留在北京,怕他會在維新黨和洋人的支持下奪了自己的大權。便挾持光緒皇帝一塊出逃。臨行前,慈禧怕留下年輕的珍妃惹出是非,便命太監將她從被幽禁的景祺閣北小院叫出來。珍妃見大敵當前,慈禧反而要帶着皇帝出逃,便大聲說,“皇上應當座鎮京師,不能走。”並出言頂撞了慈禧。慈禧聽後頓時大怒,罵道:“這個畜生實在該死”。並對身邊的太監總管崔玉貴說:“把她塞到井裏去!”光緒皇帝跪下求情,慈禧也置之不理,轉身命崔玉貴趕快執行。就這樣珍妃被崔玉貴推入慈寧宮後面貞順門的井中淹死了。當時年僅25歲。

慈禧究竟爲何害死孃家侄女 珍妃井的由來 第3張

網絡配圖

兩年後,經過一番割地賠款的和議,八國聯軍從北京撤走。慈禧太后帶着光緒帝從西安返回北京,見珍妃所投之井依然如故,便命內務府將珍妃從井中撈起,裝殮入棺,隨後葬於阜成門外恩濟莊內務府太監公墓南面的宮女墓地。爲了遮掩當年的暴行,慈禧還假惺惺的下了一道懿旨:“上年京師之變,倉促之中,珍妃扈從不及,即於宮闈殉難,洵屬節烈可嘉,加恩着追贈貴妃,以示褒恤。”

該花園可能就是珍妃幼年在廣州居住的花園,目前有待考證。

但根據商衍瀛先生的考證,珍妃並不是因爲支持光緒皇帝變法得罪慈禧太后,被沉井而死;而是因爲貪贓枉法的緣故,才被慈禧太后處置的。他根據宮裏的太監所述的《珍妃之死》及光緒時進士、吏部主事胡思敬所著的《國聞備乘》等材料,發現珍妃確實有貪贓賣官的紀錄。

珍妃因爲得寵於光緒皇帝,在宮中也有一定的勢力。由於珍妃生活比較奢侈,經常導致自己的例銀不夠花的,有時還會出現大量的虧空。根據清宮的制度,皇妃一年的例銀也就300多兩。這麼少的錢更本就不夠珍妃揮霍的。她爲了彌補用度的不足,便仗着自己得寵於光緒的機會,勾結胞兄志琮和奏事處太監收受外官賄賂,甚至公開標價賣官。據說有個叫魯伯陽的人,爲了求得一個“上海道臺”的官職。一次就送給珍妃黃金四萬多兩,惹得外邊的大臣們議論紛紛。珍妃不但不知收斂,反而又於光緒二十年四月間,收了一個叫玉銘的人的幾萬兩銀子,替他謀求“四川鹽法道”這個官制。依照清朝的制度,這一級別的官員在放任之前,都要先接受皇帝的召見。光緒在召見王銘時,命他將自己的履歷寫出,誰知那玉銘竟然是一個連字都不會寫的無用之徒。光緒見狀大驚,隨即下了一道聖旨:“新授四川鹽法道玉銘,詢以公事,多未諳悉,不勝道員之任。玉銘着開缺,以同知歸部銓選。”後來,這件事情傳到了慈禧太后的耳中,令光緒皇帝嚴究此事。經過查究,光緒才知曉此事竟然是珍妃所爲。

   根據清朝的規矩,後宮是不許干政的。這件事情的處理,據胡思敬的《國聞備乘》記載:“初太后拷問珍妃,於密室中搜得一簿,內書某月日收入河南巡撫裕長饋金若干。”慈禧見後大怒,責光緒予以嚴處,光緒不得以,於10月29日下旨:“朕欽奉慈禧……皇太后懿旨,本朝家法嚴明,凡在宮闈,從不敢幹預朝政。瑾妃、珍妃承侍掖廷,向稱淑慎……乃近來習尚浮華,屢有乞請之事,皇帝深慮漸不可長。據實面陳,若不量予儆戒,恐左右近侍藉以爲夤緣矇蔽之階,患有不可勝防者。瑾妃、珍妃均著降爲貴人,以示薄懲,而肅內政。” 那些同珍妃一塊賣官的太監也都受到了嚴厲的處罰,掌案太監王俊如被就地正法。珍妃所居的景仁宮的太監很多也被內務府慎刑司杖責而死。珍妃的堂兄志琮懼禍逃到了上海,家產被抄。珍妃則被幽閉於宮西二長街百子門內牢院。由此可見,珍妃被幽禁並不是因爲參與變法,而是因爲賣官枉法。

慈禧究竟爲何害死孃家侄女 珍妃井的由來 第4張

網絡配圖

珍妃井在故宮的外東路, 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慈禧攜光緒逃離京城時,令太監將珍妃推入井內溺死,珍妃死後,屍體在井裏泡了一年多,直到第二年,瑾妃到處求情,纔打撈上來,宮女們見了無不傷心。瑾妃在井北的小屋裏立了牌位,並命名那間小屋爲“懷遠堂”來悼念珍妃。後來,人們爲了紀念珍妃,就把這口井叫做珍妃井。據說,從此以後每到夜裏,趴在井邊,還能聽見裏邊的哭聲哩。

至於珍妃的死。最近也有一種新的說法提出。據隆裕皇后的後人回憶,珍妃並不是被慈禧太后害死的,而是她自己跳井而死。1900年,八國聯軍兵臨北京城下,慈禧太后決定帶着光緒等人一塊出逃西安。臨行前她讓太監放出被幽禁的珍妃,要她到孃家躲避。珍妃不服從慈禧的安排,非要跟隨光緒一塊進京,並頂撞了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一氣之下,擡腳就走。珍妃見太后不理。便跑到井邊說:“我活着是皇家人,死了是皇家鬼”。說完便跳了下去。慈禧等人急着出逃,也沒管她。直到從西安回來後,纔派內務府給珍妃處理了後事,並下詔追封。

以上幾種說法,都各有依據。沒有新的證據,恐怕誰也斷不出個誰是誰非!如今,古井依然,美人不在,謎一樣的歷史,又當如何評說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