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長平之戰的坑用45萬白骨來埋 真相卻不是中反間計

長平之戰的坑用45萬白骨來埋 真相卻不是中反間計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平之戰的失敗通常歸咎於趙軍主將趙括的無能,他只會死讀兵書、紙上談兵。正是由於趙括的冒然出擊,使趙軍中了秦軍的埋伏,四十五萬人於是全軍覆沒,僅剩下240個年幼的士兵回國報信。

再往前推一步,趙軍主將本是廉頗,他根據敵強我弱的現狀,實施堅壁清野的防禦策略,讓秦軍不得前進一步。但趙王卻輕信了秦國的反間計,“秦國唯一害怕的,只有馬服君的兒子趙括。至於廉頗,不足爲懼,他馬上就會投降的。”於是才臨陣換將,啓用了趙括。

長平之戰的坑用45萬白骨來埋 真相卻不是中反間計

長平之戰是戰國曆史的最後轉折,至此秦國的統一隻是時間問題。此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大型殲滅戰。圖片來源網絡

所以,論功行賞的話,反間計可以算作長平之戰的第一功臣。

後世基本都持同樣的觀點。三國蜀漢大儒譙周說:“長平之陷,乃趙王信間易將之咎”。近代史學大家范文瀾在《中國通史》中也說:“趙王中秦反間計,果然令趙括代廉頗爲主將。”

然而真的如此嗎?趙王真的是因爲秦國反間計才換下廉頗的嗎?

三大疑點

恐怕不是,原因有三:

首先,長平之戰時,趙孝成王還是一個年輕的君王,替換主將這樣的大事他肯定要和大臣商量。這些大臣中,上卿藺相如表示明確的反對:趙括只會讀他父親所傳下的兵書,並不知道靈活應變。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然而除此之外,趙國其他的主政大臣,比如相國安平君田單、平原君趙勝以及平陽君趙豹、虞卿、樂乘等重臣,史書並沒有記載他們是否支持,這很有可能是意味着他們是支持換將的,或者對此是默許的。

難道這些大臣都中了秦國的反間計不成?

其次,雖然秦國反間計的具體操作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仔細讀一下史書所記載的反間計內容:“秦國唯一害怕的,只有馬服君的兒子趙括。至於廉頗,不足爲懼,他馬上就會投降的。”

如果秦國怕趙奢還可以理解,畢竟他曾經在瘀與之戰大敗秦軍,但趙括不過一個小青年,即便有名聲,也不過是一些虛名,因爲他並沒有太多的實戰經驗。

長平之戰的坑用45萬白骨來埋 真相卻不是中反間計 第2張

趙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長平,此戰共斬首坑殺趙軍約45萬。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虎狼稱呼的秦軍會害怕一個沒有經驗的年輕人?這種對趙括的賣點宣傳,連我這種低智商的人都看不出它的高明之處,更何況趙王等聰明人?

再次,根據《史記·白起王翦列傳》的記載,“趙王先是憤怒於廉頗的數次失敗,使得軍隊損失慘重,又對他堅壁不戰非常反感,現在又聽到秦國的反間言論,所以才讓趙括替代廉頗來攻擊秦軍。”

可見,即便是司馬遷,也認爲反間計只是趙王換將的其中一個原因。

所以,趙王棄用廉頗恐怕並不是反間計起了作用。而衆所周知,臨陣換將乃兵家大忌。那麼,趙王換將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趙王爲何換將?

最直接的便是兩人戰略上的分歧。面對敵強我弱的局面,廉頗主張避其鋒芒,採用持久防禦的戰略。然而趙王卻是主張進攻、進攻、再進攻。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趙使廉頗將攻秦”,《史記·秦本紀》記載:“四十七 年,秦攻韓上黨,上黨降趙,秦因攻趙,趙發兵擊秦”,這說明一開始趙王給予廉頗的使命就是主動攻擊。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然而,與秦軍的數次交戰後,趙軍皆以失敗告終,廉頗於是調整戰略改爲防禦爲主。但趙王不答應。《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記載:“廉頗採用堅壁清野策略防禦秦軍,秦軍多次前來挑戰,趙軍都不迎戰。趙國因此多次責備廉頗。”

趙孝成王反覆督促軍事統帥廉頗主動攻擊,面對趙王多次的譴責和督促,廉頗仍堅持持久防禦戰略不變。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趙王才下定決心把廉頗換下,重用趙括來執行主動進攻的戰略。

至於反間計,對於趙王的這一決策,可有可無。

糧食纔是大問題

敵強我弱,廉頗的防禦戰看起來再正確不過了,趙王爲什麼一定要讓他主動進攻呢?是因爲趙王無能瞎指揮?

當然不是。廉頗的戰略好是好,然而卻無法持久的執行下去。原因很簡單:趙國沒有足夠的糧食。

商鞅變法以來,秦國實行的是耕戰政策,農業生產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長平之戰前,秦國已經擁有了關中平原、成都平 原、江漢平原和河東四大糧食產地,耕地總面積和糧食產量遠遠超過其他國家。

長平之戰的坑用45萬白骨來埋 真相卻不是中反間計 第3張

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戰死,落下“紙上談兵”的笑柄。圖片來源於網絡

史書上稱之爲:“秦富十倍天下”。《漢書·地理志》裏說:“故秦地,天下三分之一, 而人衆不過什三, 然量其富, 居什六。”

反觀趙國,糧食產地主要在冀州,從耕地面積上就遠遠弱於秦國。而且,趙國對農業的重視程度遠不及秦國。趙國長期執行的則是商農並重、多種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政策。趙烈侯、趙武靈王的變法也都未涉及農業的內容。因而,趙國的農業其實相對是比較落後的。

於是,與秦國相比,趙國的糧食儲備遠遠不足。

長平之戰後期,趙國的糧食已經匱乏。《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記載,“趙國沒有了糧食,所以向齊國求助,然而齊王拒絕了。”由此可知,趙國的糧食儲備根本不足以支撐廉頗長期的防禦戰。

秦軍想要決戰,趙軍也需要。

敵強我弱,廉頗利用軍事堡壘實行防禦戰,理論上確實可行。然而糟糕的經濟情況,根本無力支撐持久的防禦戰略。於是,趙王數次督促廉頗出擊。然而深知敵我狀況的廉頗,卻堅決不願出戰。趙王只得臨戰換將,啓用趙括以執行主動進攻的戰略。

所以,以趙括代廉頗,並非趙王昏庸無能,抑或秦國反間計起了作用,真正的原因在於趙國的經濟實力擺在那裏,不得不如此行事。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