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元璋還活着的時候 朱元璋爲何沒有對朱棣削藩

朱元璋還活着的時候 朱元璋爲何沒有對朱棣削藩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朱棣和朱元璋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朱棣在位,朱元璋爲何不主動削藩。

提起大明,“靖難之役”就不可避免地成爲了大明的災難,是一場慘烈的戰爭,一場慘烈的戰爭!朱元璋英明神武,怎麼可能沒有能力去制止這種慘劇呢?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親手削藩,是防止“靖難之役”的重要原因。朱元璋睿智果敢,憑藉着開國皇帝的強勢,他可以輕易地將藩鎮壓下去,壓制朱棣和其他皇帝的力量,讓他坐穩了江山,避免了“靖難之役”。

朱元璋爲什麼不這樣?

提到朱元璋這個名字,人們不禁想起了劉邦這個名字。在中國歷史上,劉邦與朱元璋是最有資格繼承王位的人。二人都是從卑微中走出來的,經歷了無數磨礪,終於建立了自己的國家。

事實上,這兩個人也有相似之處,那就是在晚年,他們都在殘害自己的部下,將自己的兒子和侄兒冊立爲皇帝,最終,兩個人爆發了內訌,但是,在“七國之亂”中,清代獲勝的是清代的皇帝,而在“靖難之役”上,朱棣獲得了勝利!

朱元璋還活着的時候 朱元璋爲何沒有對朱棣削藩

若是劉邦不能預料到,自己的孫子在漢景帝時期,會出現一場王朝與十大諸侯國的內亂,那也就罷了,一個人的智慧和眼光,終究是有限度的。但是,朱元璋卻沒有料到他去世後會發生“靖難之役”,這本身就有些不合情理。

西漢時期的“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都是歷久彌新的經驗,是對歷史的深刻總結。

而且朱元璋年事已高,朝堂上的情況也很清楚,朱標死後,朱允炆這個小孫子也沒能壓制得了其他藩王。經過藍玉事件,朱棣是唯一一個能與之匹敵的將領,也就只有耿炳文這個實力一般的將軍。國內的大軍缺乏訓練,缺乏戰鬥經驗,比不上常年在戰場上廝殺多年的藩王。大兒子朱標過世,朱元璋選擇了朱允炆作爲皇帝的繼任者,他的幾個長大成人的子女心中都有怨氣,所以他們的侄子們早就結下了血海深仇。

這些事情,都是明擺着的,明白人都瞭解,朱元璋肯定也瞭解!既然如此,他爲什麼不早做準備,將這場大火扼殺在搖籃之中?

最主要的是,他的心已經不能再冷血了!

他最疼愛的兒子朱標的死,對朱元璋的衝擊是巨大的,三十八歲的長子,辛辛苦苦的栽培了二十多年的繼承人,現在卻死了,他心中充滿了悲傷,也充滿了對這個國家的無可奈何!沒有人能體會到他的心情!

他像是一夕間蒼老了許多,整個人的心境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痛惜上蒼的不公,痛惜自己的命運,對那些朝堂上的大臣和勳貴們,越來越是不滿意,經常殺人,甚至不惜建立牢房來宣泄自己的怒火。

與對待大臣的雷霆手段相比,他對待自己的孩子,就顯得更加溫柔了,尤其是皇二子、三子晉王,更是如此,朱元璋對自己的孩子,更是恨不得將自己的孩子都砍死,更是捨不得揮舞着手中的長劍。

經過一番考慮,朱元璋決定炆立皇長孫朱允爲太子,成爲下一任皇帝的繼承人,他總感覺自己對不起諸位藩王的兒子,尤其是朱棣,他對自己的所作所爲非常感激,下意識地就想方設法補償自己的“不公”和“損失”,就像是一個老財閥在臨終時的遺願。

朱元璋還活着的時候 朱元璋爲何沒有對朱棣削藩 第2張

再加上各大藩王的權力,將十大藩王的禁軍從兩大禁軍提高到了三大禁軍,這或許是一種對那些沒有繼承皇位的皇子的最好的報答。朱元璋自然不會親自出手,削弱這些諸侯的實力。

朱元璋在晚年的時候,會犯這樣的“錯誤”,歸根結底,也是一個老人都會犯的毛病。身爲一個年事已高的父親,他能做什麼?

唐高祖李淵在他的生命中也是如此,他一直想要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關係中尋找一個平衡點,他把皇位交給了他,然後再想辦法彌補他的損失,結果就是“玄武宗之亂”,讓皇族與他的後人流血。

藩王的地位,讓朱元璋無法親自出馬。

朱元璋繼任皇帝不久,在吸取了元代覆滅的經驗後,迫不及待地舉行了“大封宗”典禮,封二兒子朱樉爲西安,三子朱棡是晉王藩太原,皇四子朱棣是北平,皇五子朱橚是吳王(後來被封爲周王),皇六子朱楨是武昌的楚王,皇七子是王藩青州,皇八子朱梓是潭王藩長沙,九子朱杞是趙王,魯王藩兗州是皇十子朱檀。

朱元璋還活着的時候 朱元璋爲何沒有對朱棣削藩 第3張

朱元璋急着冊封諸侯,與建國後的大功不一樣,並不是要什麼獎賞,他只是想要實現自己的一個願望:讓自己的孩子成爲大明皇帝,若是有外敵侵入,或者有內亂,自己就有了一個助力!按照朱元璋自己所言,這次封疆大吏,最大的目標是:

“天下之大,當築藩籬,上護社稷,下保百姓,如今世世代代,皆可有封號,以治諸侯。”

藩王們都是藩王,朱元璋自然不會自毀長城!朱元璋不但沒有削藩,反而在擴充藩王的力量,尤其是燕王、寧王、秦王、晉王等幾個王爺,燕王朱棣更是統領了十數萬大軍,與朝廷一戰。

他很不相信那些勳貴,把保衛大明的責任寄託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

朱元璋在他的生命中,尤其是那些追隨他征戰四方的淮西貴族們,更是憂心忡忡。在朱標死後,人們對他的不信任已經到了頂點。爲了消除這種極度的不安,老朱採取了兩條措施:一是建立牢房,二是屠殺有功之人,二是屠殺有功之人;以一己之力,將自己的孩子,提升自己的力量。

也正因爲如此,老朱對各大封疆大吏的權力劃分,有了一個很奇特的定義:

“朝廷沒有忠臣,有叛徒,當起兵討伐,以肅王黨。”

他給諸位諸侯立下了保家衛國的大業,也給了他們一個忠心耿耿的忠臣。

這種聖旨,殺傷力極大。老朱當上了皇上也就算了,畢竟是他一手建立起來的,誰也不會反抗,但現在的君王卻是另一回事了,這一紙旨意,無異於是讓王興兵有了篡位的藉口!

朱棣的語言天賦當然不錯,父親一去世,他就以“靖國危亡,清心爲政”爲旗號,公然發動了北平的叛亂,甚至還鼓動了許多大臣和士兵,跟隨他一同反抗朝堂。

北元雖然被毀了,但是卻沒有被消滅,這讓朱元璋十分的擔心。

朱元璋冊立了藩王,賜予了邊陲諸王的軍力,就是爲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在邊疆站穩腳跟,不用將軍力交給別人。在老朱眼中,不管怎麼說,自己的兒子都要比別人靠譜,軍權在自己手裏,那就是自己的。

朱元璋還活着的時候 朱元璋爲何沒有對朱棣削藩 第4張

朱元璋一生的時間,都花在了剿滅中原的元人身上,以及江山之上。他雖然從元人手中奪走了江山,與北元征戰多年,但是卻並沒有能夠將其剷除。北元的大軍也是不斷的捲土重來,時不時的還會在長城上放馬,騷擾大明的百姓。北元的實力,已經成爲了朱元璋治不了的心結,就像是《山河明月》裏的老朱說的那樣!

因此,在北元沒有滅亡之前,朱元璋是絕對不會去做這種事情的。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率領大軍攻入金陵,將宮中燒成了一片火海,朱元璋在天上看見這一幕,會做什麼反應?老朱會不會從地底鑽了出去,給這個“逆子”一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