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大臣最高待遇就是封爵 其中爲什麼最高是封侯而不是封王

古代大臣最高待遇就是封爵 其中爲什麼最高是封侯而不是封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大臣和封侯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爲什麼古代臣子的最高待遇是封侯,而不能封王呢?

在“皇帝”這一尊號還沒有出現的時候,稱王就已經是一個人的人生巔峯了。比如在周朝,周天子就是周王,周王以下,就是公侯伯子男這些爵位,像什麼齊桓公、晉文公之類,這些都是諸侯。只是到了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周王室權威掃地,諸侯們在自己封國內開始爲所欲爲,有的膽大的竟然就敢稱王了。再到戰國年間,連諸侯們都被扔一邊了,卿大夫階層開始掌權,以前那些老規矩早就不講了,所以各國的國君基本都稱王了。

但這裏有一個前提,這一時期,無論是王,還是王以下的爵位,主要還是同姓才能得到的殊榮,因爲周朝是分封制,周王將自家子弟分封到各地,並賜給封地,是爲諸侯。諸侯又將自己的封地繼續向下分給自己的子弟,就這樣以此類推。也有例外,周王室在立國之初破例分封了一些功臣,如分封姜子牙到齊地爲王,春秋時期的齊國就是姜子牙後代主政的諸侯國。

所以,對於封王的問題,其實從周朝時就立下了一個基調,即王爵主要都是給自家人的。除非你立下大功,一般情況作爲異姓臣子,是很難封王的。

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秦朝後,“皇帝”成爲專制王朝最高統治者的尊號,以此類推,王爵就成了第二等,接下來仍是公侯伯子男之類。但是,秦朝自上至下實行郡縣制,不再有封國一說,而且秦朝只延續十幾年就分崩瓦解了,到了漢朝才又穩定下來。

古代大臣最高待遇就是封爵 其中爲什麼最高是封侯而不是封王

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後,爲了穩定局勢,實行了郡國並行制,並分封了一系列異姓王,如韓信、彭越等。不過劉邦很快消滅了威脅極大的幾大異姓王,並立下制度,今後非劉姓皇族不得封王。

不過,終兩漢一代,異姓封王者依舊不少。一般來說都是權傾中外者,皇室不得不賜予其王爵,而且還要加九錫才行。比如西漢末年的王莽、東漢末年的曹操等。

於是,封王,加九錫,幾乎成了後世臣子取而代之,篡逆稱帝的一個顯著信號。像三國時期司馬昭被曹魏封晉王,加九錫;南朝時期的四個開國皇帝劉裕、蕭道成、蕭衍、陳霸先都是在封王、加九錫後才稱帝。

也就是說,封王是一個很敏感的問題。對於皇室來說,臣子的功越大,其實越危險,而大到功高蓋主,取而代之之際,就只能靠封王、加九錫來滿足其野心了。而對於臣子來說,能混到封王、加九錫,就意味着皇室對他已經是封無可封,賞無可賞了,要麼就洗乾淨脖子等着被弄死,要麼就得準備謀朝篡位了。

有鑑於此,歷朝歷代的皇室基本上形成了一個慣例,那就是對於異姓功臣,能不封王儘量不封王。即便後來封爵不再裂土,對異姓功臣封王問題的態度也相當堅決。一般來說,封侯常見,封王則不可。

當然了,如果人家異姓功臣幫你擺平了半壁江山,或是以一己之力幫你續命,你不給人家封王也不合適。但大多數這種情況,十有八九最後都鬧了個雞飛蛋打,身首異處。因爲從封王的那一天起,你就是皇帝眼裏的一根刺了。

古代大臣最高待遇就是封爵 其中爲什麼最高是封侯而不是封王 第2張

比如清初的三藩,不僅封了王,還有封地,形同獨立王國。康熙幾番試探之後,還是下令削藩,三藩被逼反,最終仍是身死國滅,一無所有而已。

所以,從異姓功臣這邊考慮呢,如果你不是那種大權在握,就差個禪位手續的權臣,倘若皇帝這幾天話裏話外總想給你封個王,那你估計就離死不遠了。識相的,趕緊磕頭認罪,哇哇大哭,告老還鄉算完,說不準還能保一條命。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