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戰國時期最後統一的爲什麼是秦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戰國時期最後統一的爲什麼是秦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戰國七雄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戰國時期,六國爲何最終會走向歸一?爲何是秦一統天下?

前言:

隨着周天子權力的逐漸衰微,諸侯國開始逐漸的走向獨立,中國歷史開始走進了長達數百年之久的春秋戰國時代,在這幾百年內,各個諸侯國之間互相爭鬥,互相討伐,這些爭鬥與討伐最終被一個西北偏遠國家——秦國所終結。

如今,這段歷史已經遠離了我們2000多年之久,再次翻開史書,不禁要問:春秋戰國時期,六國爲何會最終走向一統?而實現一統之夢的,爲何是秦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戰國時期最後統一的爲什麼是秦國

▲戰國版圖

大勢所趨

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春秋戰國在經歷了數百年的分裂之後,前途必定是走向一統,並且這種一統不僅僅是國土的一統,而是農業、商業、文化和政權的一統,是的,對於一個國家而言,真正的一統,是全方位的一統,是社會的全面一統。

1、農業的迅速發展

在古代社會,社會各方面的發展都依賴於農業的發展,可以這麼說,農業強盛與否,直接決定着古代社會中一個國家的國運。中國歷史在發展到春秋戰國時,社會上已經普遍出現了鐵器,並且農業生產出現了牛耕,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

並且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個國家都大力發展水利,這在極大程度上也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農業的發展給六國的兼併戰爭帶來了其他的物質資本,國家有充足的經濟資本去徵用更多的士兵。

並且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使得國家有更多的青年勞動力可以從農業生產中解脫出來,參與國家兼併的戰爭,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六國一統戰爭的兵源。對於一個國家整體來說,農民是國家之本,而士兵,是戰爭之本。

2、商業的悄悄興起

在春秋戰國時期,雖然一些國家在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例如秦國,但是在任何時期,社會的發展都有着其自身的動力,這是政策與制度所改變不了的。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悄然的推動着商業的發展,市井上的小商小販逐漸涌現出來,他們雖然以個人謀利爲最基本的出發點,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所帶來的商業的發展促進了春秋戰國時期各個國家的交流。

城門可以封閉,政權可以隔離,但商業的發展卻是無孔不入的,在春秋戰國時期,許多從商之人穿插於各個國家從事買賣交易活動,使得處於相對獨立和封閉的國家人民之間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交流。

並且,由於這些商人所帶來的經濟流通,各個國家之間的經濟依賴逐漸加強,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春秋戰國時期各個國家的經濟一統。

這裏值得一提的是,其實,早在秦始皇一統度量衡之前,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些國家之間就已經出現了貨幣一統的現象,這一定程度上也體現出了一統之大勢。

3、文化的逐漸一統

春秋戰國最終走向一統的另外一個主要因素是文化逐漸的一統,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割據一方,每個諸侯國的文化和習俗都有些較大的差距,但是在春秋戰國後期,諸侯國之間的連年征戰,使得各個國家之間的百姓有了深入的交流,各個國家之間的百姓開始互相通婚,通商,在這樣的過程中,各個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日漸頻繁。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戰國時期最後統一的爲什麼是秦國 第2張

▲文化碰撞

在春秋戰國的前期,人們之間的社會交往通常是以血緣關係爲紐帶的,但是在春秋戰國後期,隨着社會的進步,不同國家之間的社會交往開始出現了交融的現象。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相鄰國家之間的城池中,存在着來自不同國家的百姓共同生活的現象,來自不同國家百姓的共同生活,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各個國家人民思想意識和文化的一統,爲後來六國合一打下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4、政治的逐漸認同

天下一統的思想早在春秋戰國前期已經出現,例如在儒家學派的觀念中,就有着大一統思想。雖然在春秋戰國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百家爭鳴,各家各派的學說對社會的發展均持不同意見,但到了戰國後期,各家各派的思想在碰撞中也產生了共同的政治見解。

例如,法家思想逐漸得到大多數國家的認同,尤其是秦國經歷了商鞅變法國力日益走向了強盛之後,許多國家的國君開始意識到了法家思想的先進性,並逐漸開始在本國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革。

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混亂的時代,是一個分裂的時代,但同時也是一個思想碰撞的時代,思想的碰撞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不同的思想在經歷了碰撞之後並不會徹底的消滅彼此,而是互相走向融合,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就是這樣。

在經歷了上百年的思想碰撞之後,社會上的各種學派思想開始找到了共存點。這種思想上的共同點促進了各個國家對於國家政權和政治的一統理解,這在極大程度上促進了後來的六國一統。

天選之國

正如上文所說,春秋戰國在經歷了數百年的分裂割據之後走向一統,是一種歷史的必然,但這裏就又存在一個疑問,春秋戰國發展至後期時,爲何最終是由秦國一統天下呢?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戰國時期最後統一的爲什麼是秦國 第3張

▲秦國士兵

1、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在冷兵器時代,任何一個國家想要發動對外戰爭,首先的必要條件就是充足的糧草。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打仗就是在打後勤,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尤其是在兼併土地的戰爭中,戰爭發起國通常需要對他國進行遠距離作戰,在這種情況下,充足的糧草供應就成了決定戰爭勝敗的關鍵。

早在周天子時代,秦國所轄的許多土地就是養馬之地,這些地方水草豐富,十分有利於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後來秦始皇稱王之後,又修建了鄭國渠,從此秦國境內千里沃土得到灌溉,這極大促進了秦國農業生產的發展。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戰國時期最後統一的爲什麼是秦國 第4張

▲商鞅

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保證了秦朝農作物的豐收,爲秦軍發起兼併六國的戰爭提供了充足的糧草供應,確保秦軍在遠距離的作戰過程中沒有後顧之憂,這是其他六國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條件。

除此之外,從地理位置上來說,秦國地處相對偏遠的西北地區,遠離東方六國,函谷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在六國組織的多次伐秦戰爭中,秦國都能夠憑藉着優越的地理位置,抵抗六國軍隊。由此可見,優越的地理條件確實使得秦國在七國一統的進程中成爲了天選之國。

2、商鞅變法

在戰國中後期,許多國家都已經意識到了傳統的奴隸制度的種種缺陷,他們開始依託於各種思想學派進行變法和改革,秦朝也一樣。在商鞅的建議下,秦朝最後實行了商鞅變法,後來的歷史事實也證明,在各個國家的憲法改革中,秦國的商鞅變法是最爲成功的,在商鞅變法之下,秦國在短短數十年之內就實現了富國強兵,秦軍戰鬥力十分強大。

並且,商鞅變法的內容不僅僅涵蓋了軍事,還涵蓋了農業,這一系列措施直接帶動了秦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相比之下,其他六國的變法改革,要麼不適合國家的發展需求最終被淘汰,要麼在頻繁的政治鬥爭中被中斷。

▲法家思想

據歷史記載,商鞅變法之後的秦軍,戰鬥力十分驚人,是名副其實的虎狼之師。商鞅所創立的軍功制極大的鼓舞了秦朝百姓上陣殺敵的士氣,商鞅變法使得秦軍從一個積貧積弱的西北落後小國,一躍成爲了一個龐大的兼併土地的戰爭機器,在秦軍強大的戰鬥力之下,六國的防禦甚至是不堪一擊的。

即便六國聯盟起來對抗秦國,最後也仍然沒有擺脫被兼併的命運。是的,商鞅變法,釋放了秦國百姓一代代人翻身的夢想,極大的刺激了秦國的潛能,使得秦國在短短几十年之內就橫掃六國,最終一統天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戰國時期最後統一的爲什麼是秦國 第5張

▲戰國戰場

總結:

幾百年的春秋戰國歷史,是一段分裂割據的歷史,是一段諸侯國之間互相爭鬥的歷史。但好在,這段歷史僅僅存在了幾百年之久,在經歷了幾百年的分裂割據之後,華夏大地最終走向了一統,這是全體華夏子孫的驕傲。試想一下,假如在戰國末期,華夏沒有實現一統,今天的華夏大地,當是一副怎樣的場景呢?

參考文獻:

《戰國策》

《史記》

《古史新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