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安史之亂是李隆基一手造成的嗎 該事件後唐朝開始走向衰落了嗎

安史之亂是李隆基一手造成的嗎 該事件後唐朝開始走向衰落了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安史之亂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安史之亂是不是唐玄宗造成的?安史之亂結束後,唐代就開始衰落了嗎?事實又是什麼樣的?

你瞭解什麼是安史之亂嗎?安史之亂的發生是唐代政府腐敗、軍事力量外重內輕、中央和地方各方權力的失衡綜合結果,它的發生在當時具有必然性。首先是唐玄宗到了晚年,完全沉醉在過去他勵精圖治開創大唐盛世的光環中,整日美酒佳人,不理朝政。李林甫之後唐玄宗又重用楊國忠等無才無德之人,致使唐政府腐敗無能,矛盾重重。

唐政府在軍事力量的配置上已然是內輕外重,中央對地方失去了武裝震懾力。當時的各路節度使儼然是封疆大吏,唐政府只瞭解授權,沒有節制和制衡的手段和機制。當權力失去了來自上層的制度約束,就如同野獸出籠,破壞力極大。唐政府的中央和地方權力的失衡是“安史之亂”發生的最主要原因。至於安祿山反叛起兵時說的,要誅殺奸臣楊國忠,只是一個由頭而已。

安史之亂是李隆基一手造成的嗎 該事件後唐朝開始走向衰落了嗎

試想一下,一個對權力慾望貪心不足的人,手中擁有了巨大的足以博取更大權力的力量,處在腐敗昏庸的大環境中,自然就會產生捨我其誰的勇氣與信心。當安祿山那肥碩的軀體在唐玄宗面前,瘋狂的跳起胡旋舞之時,叛亂就已不可避免。 安史之亂的戰爭進行了兩年多,雖然最終以政府軍勝利叛軍失敗而告終,但它的破壞力巨大,直接將唐王朝由興盛轉爲衰敗,也拉開了內戰連年的序幕。

在戰爭爆發後,中原地區百年無戰事,戰備鬆弛,民不知兵,一敗塗地。唐玄宗過分信賴安祿山,身兼三個節度使也是罕見,除了之前唐玄宗的發小王忠嗣曾經身兼幾個節度使外,安祿山一個胡人能做到這點可見皇帝對他的信任。《舊唐書》曾經提到節度使設立後,“唐室兵威復振與遠方”,概節度使能集中數州的兵力人力物力對一個方向作戰。弊端也是上馬管軍下馬管民,大權獨攬,一方諸侯。

安史之亂是李隆基一手造成的嗎 該事件後唐朝開始走向衰落了嗎 第2張

安史之亂之後唐代在內地設48個節度使,企圖分小節度使轄區來抗衡地方分裂勢力,但證明也是不成功的。唐王朝也是亡在節度使朱溫手裏,而五代十國在短短的50年裏面換了5個朝代,都是節度使擁兵自重,改朝換代。從宋代以後廢除節度使制度,採用了一個新的思路,在地方上設立幾個主要的官員來負責,有負責內政的,有負責財政的,有負責軍事的,有負責刑名的,不專任一個封疆大吏,這一變革保證了自宋以後地方上再沒有割據情況的發生。

安史之亂是李隆基一手造成的嗎 該事件後唐朝開始走向衰落了嗎 第3張

安史之亂是跟唐代的府兵制瓦解有關。府兵制從北魏年間開始一直到唐代中葉,簡單來說就是兵農合一,府兵義務只是一部分老百姓承擔,大部分老百姓沒有從軍的義務。到了唐代中葉之後府兵制逐漸瓦解,朝廷允許節度使招募少數民族來當職業兵,變成了募兵制。大軍變成了私兵,聽命於節度使,這也就是安祿山造反能夠調得動20萬大軍的原因。還有唐玄宗李隆基執政初期勵精圖治、奮發圖強,在一手締造了大唐開元盛世之後,人到暮年開始貪圖享樂、無心政事,無限寵溺楊貴妃、無度放縱安祿山,爲安史之亂埋下禍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