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揭祕:崇禎死後真的留下了3700萬兩白銀?

揭祕:崇禎死後真的留下了3700萬兩白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實行分封制,把他的兒孫分封到各地擔任藩王。從此,皇室藩王就成爲明朝的一個世襲貴族集團,代代相傳,與國同休,一直延續到明朝滅亡。然而,明朝末年的農民起義,卻讓這些藩王的好日子到了盡頭。藩王們數百年來積累的鉅額財富,使得他們成爲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的首選攻擊目標。

崇禎十四年初,李自成出兵圍攻洛陽。洛陽城中的福王朱常洵家財億萬但卻貪財吝嗇,李自成已經兵臨城下,福王依然捨命不捨財,拒絕爲守城將士發放糧餉,結果憤怒的明軍士兵不願再給他賣命,打開城門投降李自成,福王朱常洵最終人財兩空。

無獨有偶,崇禎十七年,張獻忠圍攻成都府。成都守軍向蜀王朱至澍討要餉銀,貪財入骨的朱至澍卻說:“孤庫中錢糧有數,只有承運殿一所,老先生等拆去變賣充餉”。結果“衆官既無錢糧”,逃散一空,蜀王朱至澍也被張獻忠捕殺。

從此之後,朱明王朝的子孫就落下了貪財吝嗇的名聲,甚至於連末代皇帝崇禎也被人視爲一個愛財如命、寧舍江山性命也不捨財的鐵公雞。流傳最廣的說法,莫過於說崇禎死後,皇宮內庫中還留下3700萬兩白銀,結果被李自成掠奪一空。

這種說法並非空穴來風,最早源於明朝詹事府左諭德楊士聰的著作《甲申核真略》:“賊入大內,括各庫銀共三千七百萬兩”,同期工部侍郎趙士錦的著作《甲申紀事》中也有類似記載,“賊載往陝西金銀錠上有歷年字號,聞之萬曆八年後,解內庫銀尚未動者,銀尚存三千餘萬兩”。

揭祕:崇禎死後真的留下了3700萬兩白銀?

但據史學家考證,李自成進京時,楊士聰和趙士錦都是明朝中下級官吏,平時難得進宮一次,未必瞭解皇宮內府金銀真實庫存量。加之李自成進京後,他們都被關入大牢拷掠金銀,僥倖得以不死,李自成逃走後他們才重獲自由。因此他們的記載都是道聽途說的傳言,可信度大打折扣。

關於此事的真僞,崇禎身邊的一個錦衣衛的回憶錄中,說出了真相。這個錦衣衛名叫王世德,大興人,祖上曾是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的功臣,被授予世襲錦衣衛的職銜。崇禎二年,17歲的王世德子承父業,再度出任錦衣衛僉事,進宮擔任崇禎皇帝的侍衛工作,並一口氣幹了十五年,一直到崇禎十七年明朝滅亡後他才離開京城。

十五年間,王世德幾乎每天都出入皇宮,“日侍先皇左右”,“日率旗尉四百午門守衛,夜宿禁中”,“凡天子御殿御門召對,懸金牌侍立糾儀”,幾乎全程目睹了崇禎朝的衆多重大歷史事件,對崇禎朝史事知之甚詳,也是崇禎時代興衰的第一見證人。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七,李自成兵臨京城,王世德被分派到北安門協同守軍作戰。三月十九日早上,李自成大軍攻入京城。王世德見勢不好,急忙返回皇宮護衛崇禎,在皇宮門口見到很多侍女宦官成羣結隊逃跑,經過打聽才知道,崇禎皇帝已經於當天凌晨自盡殉國。王世德痛哭失聲,當場拔出佩刀自盡,身負重傷但卻僥倖未死,被友人送到一座寺廟中隱藏起來。

清軍入關後,王世德逃到江南隱居避世,並把一生經歷寫成《崇禎遺錄》一書。王世德深感當時流傳的各種有關崇禎的傳說大都荒誕不經,嚴重損毀崇禎形象,“於是錄其聞見,凡野史之僞者正之,遺者補之”,寫成了這部內容詳實可靠的回憶錄。

在書中,王世德專門開闢章節,揭開了“崇禎留下鉅額白銀”的真相。原來,明朝朝廷徵收聚斂的財富分爲兩部分,一部分屬於國家財富,貯存在戶部管理的太倉庫,屬於國庫。另一部分屬於皇帝個人私有財產,貯存在皇宮內庫之中。

揭祕:崇禎死後真的留下了3700萬兩白銀? 第2張

皇宮內庫又分爲內承運庫、廣積庫、甲字庫、乙字庫、丙字庫、丁字庫、戊字庫、贓罰庫、廣惠庫、廣盈庫十餘個分庫。十幾個分庫中,只有內承運庫是專門貯存金銀的,其他都是分門別類儲存各類物資的,比如甲字庫、乙字庫都是儲存各類絲綢、棉花、布匹、鞋帽等,丁字庫和戊字庫則用來儲存銅鐵器具、盔甲、儀仗設施等,東裕褲用來儲存各地進貢的珍奇之物等。

皇宮內庫中明朝歷代皇帝遺存的金銀,在萬曆末期還相當可觀。但到了天啓、崇禎時期,由於連年內憂外患,無歲不徵,頻繁用兵,消耗軍費糧餉成了天文數字,“神宗四十餘年蓄積掃括無餘”,無論戶部的太倉庫,還是皇帝的內庫,都已囊空如洗,連年入不敷出。

爲了應付鉅額軍費和朝廷運轉費用,崇禎一方面向百姓徵收“三餉”,一方面千方百計開源節流,以至於把“累朝所鑄銀饔、銀盎、樽鼎重器輸銀作局,傾銷充餉”,把宮中的銀器全都蒐羅出來充作軍餉,“此人所共見也,空乏可知”。

李自成攻破京城前,由於全國很多地方被義軍佔領,很多地方因戰亂阻絕,賦稅錢糧根本運不過來,崇禎的皇宮內庫中,除了東裕庫還剩有各地之前進獻的部分貢品,其他各分庫早已空空如也。因此所謂崇禎死後留下3700萬兩銀子之說,純屬毫無根據的虛構。王世德在書中憤怒地寫道:“而紛紛然謂:上好聚斂內帑不輕發,豈不冤哉?草野無知爲口實,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王世德用自己的證言,給崇禎洗清了貪財吝嗇的惡名,也給後人還原了一段歷史真相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