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元朝和清朝相比 清朝的認同感爲什麼比元朝還高

元朝和清朝相比 清朝的認同感爲什麼比元朝還高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清朝和元朝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歷史上有過兩個由非漢人統治的大一統王朝,那就是元朝和清朝。元朝由蒙古大汗忽必烈建立,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享國九十七年(1271年-1368年,以忽必烈改國號“大元”爲起始時間),或八十九年(1279年-1368年,以南宋滅亡爲起始時間)。清朝由後金大汗皇太極建立,共傳十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雖然元朝和清朝都是由少數民族作爲統治者建立的政權,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對清朝的認同度要遠高於元朝,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元朝和清朝相比 清朝的認同感爲什麼比元朝還高

乾隆皇帝漢服畫像

其實從最根本的原因上來說,那就是這兩個王朝對中華文明的認同度不一樣。

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是漢文化的堅決擁護者,他非常推崇儒家學說,並相信儒家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是治國安邦的良方,甚至於元朝的國號“大元”也是取自《易經》中的“大哉乾元”之意。

不過,忽必烈去世後,元朝統治階層在路線問題上發生了嚴重分歧,有一部分人認爲元朝應該用蒙古人的方式來統治中國,另一部分人則認爲必須要堅持忽必烈的既定路線,以漢文化來統治中國。意見相左的這兩派人馬從朝堂爭執發展到了兵戎相見。在此後短短三十多年時間裏,元朝皇帝成爲了高危職業,被廢和被殺成爲常態,期間共更換了十任皇帝。

直至元朝末年,起義軍的烽火已成燎原之勢。元朝統治階層依然在選擇走哪條路線上面搖擺不定。最終,朱元璋率領起義軍推翻元朝統治,建立了明朝。

元朝和清朝相比 清朝的認同感爲什麼比元朝還高 第2張

和元朝統治者搖擺不定立場所不同的是,清朝在入主中原後,就完全接受了中華文明。清朝的大部分制度都是從明朝照搬。清朝統治者大力尊崇儒學,按歷代漢族王朝傳統開科取士,從科舉考試中選拔優秀的漢人委以官職。六部作爲清朝最高決策執行機關,裏面的高層官員都是滿、漢各一。

“首崇滿洲”是清朝的根本國策,但隨着清朝統治者日漸漢化,滿人的優勢地位變得模糊,許多漢族官員逐漸在朝廷上佔有重要席位。比如雍正皇帝的左膀右臂鄂爾泰和張廷玉,他們雖然一個是滿人,一個是漢人,但兩人的地位以及在朝廷上的威望都是旗鼓相當。

此外,清朝皇帝后宮團中有許多漢人女子。其中,乾隆帝的第三任皇后、嘉慶帝的生母魏佳氏就是一個漢女。

元朝和清朝相比 清朝的認同感爲什麼比元朝還高 第3張

在漢文化的影響下,清朝上層社會的滿人都模仿漢族文化人,除了名字本身外,還要表字(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義的名字)。平時大家見面都不會直呼對方姓名,而是以字相稱。比如乾隆朝名臣傅恆,字春和。跟他級別相當的人在同他打招呼的時候就不會叫他傅恆,而是稱其春和。

到了清朝晚期,居住在北京的滿人已經大部分不懂滿文和滿語了,平日裏大家的交流全部都是用普通話。誰要是隻懂滿語,不會普通話,那他在周圍人眼裏的地位,您就自己想去吧。更有意思的是,末代皇帝溥儀能說一口流利的京片子(北京話),但滿文只會兩個字:伊立(“起來”的意思)。此時的滿人已經徹底融入了中華文明之中。當年的征服者,結果被中華文明徹底同化。

因此,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爲什麼大多數人對清朝的認同度要遠高於元朝了。因爲清朝到後期已幾乎是滿漢不分了(分不清)。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