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昆陽之戰劉秀召喚隕石是真的嗎 史書上又是怎麼記載的

昆陽之戰劉秀召喚隕石是真的嗎 史書上又是怎麼記載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昆陽之戰。

歷史上前、後漢交替時,王莽的政府軍和農民的起義軍,在昆陽一戰,可以說是一個轉折點,新莽政權軍事力量遭到嚴重削弱,農民起義軍力量空前壯大。在現在可以看到的史書,《漢書》、《後漢書》、《資治通鑑》都有詳細記載,但又略有不同。《通鑑》和《漢書》記載的很接近,《後漢書》記載很詳細。

昆陽之戰劉秀召喚隕石是真的嗎 史書上又是怎麼記載的

《後漢書》的記載裏,有一個特殊的天文現象。王莽遣大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將兵四十二萬,號稱“百萬”,將昆陽圍了數十重,又不接受城內主要領導王鳳的投降請求,意要全殲滅城內起義軍。

這時的劉秀只是一個偏將軍,並不是昆陽的總指揮,大敵當前,其他人都嚇破了膽,只有劉秀談笑自若,衆人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接受了劉秀的領導。劉秀的計劃是讓人在城內堅守,自己同其他十三人出城爭取外援。就在此時,奇異發生了:“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云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然,吏士皆厭伏。”這一奇異的天文現象發生在昆陽城外的大營中。

這話的意思是,晚上有流星墜入敵營,白天有團雲落入敵營,朝廷的士兵都感到巨大的恐怖。與此同時,劉秀從外邊爭取了幾千援兵也殺了回來,在王莽軍包圍圈外四、五里列陣對敵。更可笑的事發生了,王尋、王邑有絕對優勢的兵力,卻挑幾千人來迎戰劉秀,其他兵士在後觀摩。劉秀將步、騎兵千於人,衝入敵陣,斬首數十,後又來回衝入幾次,連連得勝。

後劉秀將三千敢死隊,與昆陽城守軍合擊王尋、王邑部隊,斬殺王 尋,敵軍開始潰敗。這時候,又一天氣奇觀出現:天降暴雨,狂風大作,揭瓦折樹。<後漢書>記載“會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 敵人陣腳大亂,潰不可擋,踩踏而死無數,於是近乎全殲敵軍,只有王邑等幾個將軍僥倖逃脫。

昆陽之戰劉秀召喚隕石是真的嗎 史書上又是怎麼記載的 第2張

《漢書》記載的昆陽之戰與《後漢書》比較,說王尋、王邑將萬於人迎戰劉秀,其餘部隊只得觀摩,不許參戰。人數要比《後漢書》的“數千”人多。最明顯的是沒有天降隕石這一天文現象,同樣有大風暴雨這一記載。

成書最晚的《通鑑》,很顯然是參照《漢書》、《後漢書》記載編纂的,但也捨棄了天降隕石這一記載。這說明,司馬光是對這一事件持懷疑態度的。同樣記載了王尋、王邑兵敗時的極端天氣,即大風暴雨。

《漢書》和《資治通鑑》都沒有記載天降流星隕石一事,獨<後漢書>有記載。 在《後漢書》天文志裏,有這樣的記載“晝有云氣如壞山,墮軍上,軍人皆厭,所謂營頭之星也。”

中國歷史,歷來注重記載天文和天氣現象,並且認爲一切天文現象都是上天對人類的警示,這就是神祕的天人感應。並且對一些奇異的天文現象附會上一些事件,意思要說明這些天文徵兆會帶來某些後果。來看天文志對這“營頭之星”的附會解釋:“營頭之所墮,其下有覆軍,流血三千里。”這個徵兆就是說王尋、王邑代表的王莽政權軍隊必敗,王莽政權也就該滅亡了。

《後漢書》天文志的作者是司馬彪,是晉朝時人,要比南北朝劉宋的范曄早好些年,這就說明昆陽之戰時的天文奇異是由來已久的,後來亡軼了很多“續漢書”,估計這一天文現象都有記載,范曄在編纂時參考了亡軼的史書,纔會有這樣的記載。

不管有沒有天降隕石這一件事情,在昆陽之戰中,劉秀能夠冷靜的審時度勢,並且及時的根據當時的軍事形勢,確立正確的戰略戰術,最後,不僅使戰役獲得成功,更使自己成功的走向王位。

昆陽之戰劉秀召喚隕石是真的嗎 史書上又是怎麼記載的 第3張

劉秀在昆陽戰役中,在取得剛開始的勝利之後,劉秀便及時的分析形勢,實時的做好大戰的準備,於是,劉秀及時的抓住時機,趁着王莽的軍隊萎靡不振的時候,果斷的進行回擊,再加上敵人的輕敵與不善作戰,劉秀更是能夠輕易的取得成功。還有一點比較重要——民心。王莽領導的新軍是不得民心的,自古以來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這點就確定了昆陽之戰的最後結果。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