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興勢之戰曹魏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難道說蜀漢的實力太強嗎

興勢之戰曹魏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難道說蜀漢的實力太強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興勢之戰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興勢之戰發生於魏正始五年(244年),也即曹爽、司馬懿爭權進入白熱化階段時期,此時的曹魏政壇呈現出司馬懿把持軍界、曹爽把持政界的局面。

而之所以說興勢之戰一開始即是一場註定失敗的戰役,主要是從司馬懿在這場戰役的“起-承-轉-合”四處,說起。

興勢之戰曹魏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難道說蜀漢的實力太強嗎

其一,“起”。

自魏正始元年(240年)即魏明帝曹叡駕崩後次年,至魏正始十年(249年)。十年間,曹爽與司馬懿在軍政兩界交鋒不斷,互爲掣肘,魏蜀興勢之戰即發生在這一背景下。

曹爽雖然手握軍權,但司馬懿卻在軍界更有威望,爲完成魏明帝曹睿的託孤囑託,樹立自己在軍界的威望,完成對司馬懿的奪權,曹爽積極籌劃興勢之戰。

興勢之戰曹魏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難道說蜀漢的實力太強嗎 第2張

而司馬懿作爲一名功勳卓著的野心家,則自一開始,即極力阻止此戰,《晉書》載其對曹爽“止之,不可”。因此曹爽伐蜀的軍事行動在“起勢”時,就沒有得到司馬懿的全力支持。

其二、“承”。

在曹爽計劃伐蜀之初,司馬懿雖極力阻止,但終未能制止其軍事行動。所以其退而求其次,在隨軍將領上做起了文章,這點從曹爽所帶將領即能看出。

司馬懿並未將親信干將、特別是驍戰之將並未悉數派出,僅僅只是派出了郭淮。曹爽在此情況下,只能將被魏明帝曹叡稱爲“浮華之人、凡品庸人”的夏侯玄、鄧颺、李勝等作戰經驗並不豐富的近侍隨從作爲主將帶往前線。

興勢之戰曹魏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難道說蜀漢的實力太強嗎 第3張

這就爲曹爽在作戰之初,無法有效指揮大規模進攻這個“承”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其三、“轉”。

在戰役進行到白熱化階段,身爲司馬懿陣營的先鋒都督郭淮突然脫離大部隊,對伐蜀大軍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響。一是重挫了大軍士氣,二是無大將坐鎮,曹爽陷入了“瞎指揮”狀態,三是致使蜀軍突然發動攻勢,魏軍無力阻擋。

興勢之戰曹魏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難道說蜀漢的實力太強嗎 第4張

郭淮作爲當時曹魏政權中,爲數不多的“知蜀派”,長期處在與蜀漢政權作戰的最前沿,軍事經驗豐富。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優秀伐蜀將領,卻在戰鬥推進順利的當口,以“度勢不利”爲由,擅自將前鋒部隊帶離前線,脫離主力部隊。

很難想象,這樣一個決定僅僅只是一個前鋒都督能夠做出的,這其中一定有司馬懿暗中的全力支持。

其四、“合”

在戰鬥進展不順時,曹爽所希望的後勤補給遲遲未到,致使十萬大軍全軍覆沒。關於這點,正史中雖未給出明確答案。但時任散騎常侍、常伴魏少帝曹芳左右的鐘毓,寫給曹爽的書信,則可以代表一部分朝臣對曹爽伐蜀的態度

興勢之戰曹魏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難道說蜀漢的實力太強嗎 第5張

信中:“竊以爲廟勝之策,不臨矢石;王者之兵,有征無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蓋自古之政,惟公侯祥之!”足可見朝中部分重臣對曹爽伐蜀的反對態度。

據此可以推斷,曹爽在戰事不利,希望得到後方兵士、糧草補給的情況下,朝中是並沒有給予補給的,或者說,即使有,也並沒有及時放行。

興勢之戰曹魏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難道說蜀漢的實力太強嗎 第6張

綜上可以看出,曹爽興師意在立功,爲排除司馬懿在軍界的影響,實現自己的大權獨攬掃平障礙,而司馬懿深知箇中利害,故在整個戰役的“起-承-轉-合”處“居功甚偉”。

爲曹爽的興勢之戰敗北提供了重要“助力”,甚至不惜以曹魏十萬大軍全軍覆沒爲代價,足可見興勢之戰的失敗,是司馬懿爲了爭權,而在朝中爲出征在外的曹爽處處掣肘的結果。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