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伊闕之戰前的形勢是什麼樣的 此戰過後白起一戰成名

伊闕之戰前的形勢是什麼樣的 此戰過後白起一戰成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伊闕之戰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伊闕之戰是秦國與韓魏聯軍在伊闕地區展開的一場戰爭,這一場戰爭秦國擊敗了韓魏聯軍,魏國僅存的魏武卒全軍覆沒,韓國葬送國內精銳部隊,秦國發掘了一把鋒利的戰刀,從此用這把刀把六國砍得血流成河、屍橫遍野。這把戰刀就是白起,而伊闕之戰就是白起的成名戰。

伊闕之戰前的國際形勢

伊闕之戰前國際形勢劇烈變化,主要大事件分別爲:宜陽之戰、垂沙之戰、孟嘗君出走。

宜陽之戰的影響就是秦國佔領韓國重鎮宜陽,韓國自此開始走下坡路,同時葬送了十萬精銳。秦國雖然佔領了宜陽,但是在宜陽損失慘重,當時秦武王“悉起兵”才艱難攻克宜陽。

垂沙之戰的影響就是楚國大敗,國內爆發起義,自此四分五裂,一蹶不振直到滅亡。而齊、韓、魏之間的同盟關係更加緊密,聯軍配合日漸默契。中原聯盟的結果就是更加抵制秦國,秦國被孤立越嚴重,東出越困難。

伊闕之戰前的形勢是什麼樣的 此戰過後白起一戰成名

如果只是這兩場戰爭的話秦國是難以進一步東出的,因爲齊國非常有可能組織聯軍攻打秦國。秦國一時間無力改變現狀,所以只能等待時機。

而這個時候遠在東方的齊國內部出現了問題,齊湣王猜忌孟嘗君,導致孟嘗君出走魏國。魏國升任孟嘗君爲相國,孟嘗君爲了與齊國劃清界限,主持魏軍攻打齊國,破壞齊、魏盟友關係。之後秦國迅速與齊國開展外交調整,秦、齊開始結盟。沒多久魏襄王和韓襄王相繼去世,秦國就趁韓、魏內部動盪之機攻打韓國。

當時秦國攻取了韓國的新城,韓國爲了抵禦秦國派使者出使魏國。魏國是韓國盟國,魏王因此派遣大軍支援韓國。韓國得到魏國的支持後,傾國出動軍隊反攻秦國,意圖收回新城,甚至還有收回宜陽的意思。而秦國則是派出了白起,負責對陣韓魏聯軍,掀起了伊闕之戰的序幕。

伊闕之戰的主要內容

首先伊闕之戰時期的白起並不出名,白起是秦相魏冉推薦的人。他在伊闕之戰前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可以說除了魏冉相信他,幾乎就沒人相信白起能打贏這場戰爭。並不是我們貶低白起,是因爲他沒有顯現出他的實力。

伊闕之戰前的形勢是什麼樣的 此戰過後白起一戰成名 第2張

縱觀歷史,每次有大仗的時候都會請幾個老將撐場面。老將就一定牛嗎?不一定,但是人家一聽這將軍是久經沙場的,那就不一樣。爲什麼?因爲老將有經驗,軍隊都信任他們。如果說要是讓一個十幾歲的年輕人領頭,軍隊肯定犯嘀咕,這年輕人行不行?要不請老將出馬吧,一看這年輕人就沒什麼經驗。諸如此類的質疑聲音肯定是鋪天蓋地,這種情況下很容易摧毀軍心。

伊闕之戰前就是這樣,韓國派遣的是暴鳶、魏國派遣的是公孫喜,這兩位主將有協同作戰的經歷,也有打勝仗的經歷。而秦國派遣的是個小年輕,而且還是通過關係上位的人,你說軍隊會不會犯嘀咕?肯定會!但是魏冉還是力排衆議啓用白起,秦國沒有老將嗎?有!但是魏冉認爲老將贏不了,應該讓白起這個年輕人試試。

另外我還要在糾正人們心目中的一個錯覺,很多人認爲魏冉押注白起,所以會把精銳部隊都交給白起,而白起也是靠精銳部隊打贏戰爭的。但實際上根本不是,任何史書都沒有記載魏冉把精銳交給白起。相反,魏國把剩下的魏武卒全部投放到戰場,而韓國也把優良軍械、精銳軍隊全部投放到戰場。此次韓魏聯軍可以說是把褲衩子都壓上了,就是要一把梭哈定輸贏。

伊闕之戰前的形勢是什麼樣的 此戰過後白起一戰成名 第3張

爲啥韓、魏這次這麼大膽?因爲人家認爲這次戰爭輸不了,他們把戰場選在最有利的地點-伊闕。

伊闕之戰前的形勢是什麼樣的 此戰過後白起一戰成名 第4張

如圖所示,伊闕是夾在兩大山脈中間的一個小縫隙。這個縫隙寬1公里,而且還被一條河一分爲二。韓國本身就擁有弓弩的優勢,而伊闕地區不適合大規模兵團衝擊,這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寶地啊。

秦國怎麼打?全軍跳到伊水裏面,然後游泳渡過伊闕地區嗎?顯然是不可能的,秦軍只能正面衝擊漢軍。當然了,會有人說秦軍從左側進攻韓、魏聯軍,但是韓魏聯軍右側可是魏武卒啊。魏武卒是典型的重裝步兵,秦軍如果也是重裝翻山越嶺,那必定身疲力盡,魏武卒以逸待勞,定能讓秦軍有來無回。如果秦軍輕裝上陣,那就更有意思了,輕裝步兵衝擊重裝步兵,這顯然是以卵擊石啊。對於韓魏來說,這一戰怎麼也不可能會輸,所以就把全部家當都壓上去了。

伊闕之戰前的形勢是什麼樣的 此戰過後白起一戰成名 第5張

白起率領秦軍出函谷關,然後通過崤山山脈,一路直奔新城,之後沿伊水向伊闕地區開進。行至伊闕地區的時候,白起發現韓魏聯軍貌合神離,兩個老滑頭誰也不想打頭陣,都想着保存實力,坐收漁翁之利。魏軍想要讓韓國與秦軍拼個你死我活,然後坐收漁翁之利;韓軍想要讓魏軍與秦軍拼個你死我活,然後坐收漁翁之利。

伊闕之戰前的形勢是什麼樣的 此戰過後白起一戰成名 第6張

這就是典型的一個和尚有水喝,兩個和尚挑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的例子。如果他們鐵板一塊,那白起此次必定會弒羽而歸,但是他們貌合神離,這就給了白起逐個擊破的機會。白起當機立斷,決定用少量軍隊牽制韓軍,同時自己率領大軍突襲魏軍。戰爭是一個不透明的遊戲,韓軍根本不知道秦軍的動向,但是看到無數秦軍旌旗,所以誤認爲這是秦軍主力。而魏軍自然就高興了,認爲秦軍不會對他們下手,所以放鬆了警惕。而魏軍紮營必定會散落在伊闕山谷,狹隘的地勢嚴重限制他們結寨禦敵。

白起抓住機會,繞到魏軍後方,然後一舉發動衝擊。失去警惕的魏軍損失慘重,而且伊闕狹隘的地勢限制了魏軍的發展,魏軍根本就不可能迅速調動全軍反擊。失去指揮的魏軍只能各自爲戰,但是在秦軍的衝擊下七零八落。側翼魏軍潰敗之後,韓軍側翼完全暴露在秦軍面前,秦軍迅速衝擊韓軍,一時間鋪天蓋地都是秦軍衝來,韓軍心理防線迅速崩潰,開始潰敗。

伊闕之戰前的形勢是什麼樣的 此戰過後白起一戰成名 第7張

韓軍和魏軍失去指揮後潰敗的十分快,這個時候秦國就改變了作戰思路。原本的作戰思路是攻城掠地,也就是爭取穩固在伊闕地區的防禦體系。但是白起突破了這一作戰思路,他認爲應該殲滅韓魏聯軍。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把敵人都殺了,那敵人不就攻打不來了嗎?於是秦軍開始追擊韓魏聯軍,最終將韓魏聯軍全部殲滅。韓國失去了精銳軍隊,從此一蹶不振,戰敗後火速向秦國求和;魏國魏武卒全軍覆沒,自此魏武卒從了史書上的回憶,魏國也淪爲中原爭霸的旗子,開始逐漸邊緣化。

伊闕之戰前的形勢是什麼樣的 此戰過後白起一戰成名 第8張

隨後秦國陸續佔領了宛城、葉城、鄧城、河雍、蒲阪、皮氏、安邑等地區,掃平了秦國東擴的障礙,秦國離統一大業又邁向了一大步。如果不是趙國崛起,韓國和魏國早就被秦國打滅亡了。但是趙國的崛起成了秦國統一的障礙,而長平之戰嚴重阻止了秦國東出。而秦國發掘一把鋒利的戰刀(白起),從此用這把戰刀縱橫中原,殺得六國血流成河,更是被封爲武安君。

伊闕之戰前的形勢是什麼樣的 此戰過後白起一戰成名 第9張

總結

伊闕之戰的意義非常重大,首先在這一戰韓國和魏國老本都輸光了,最後崛起的希望也沒了。而且伊闕喪失,西大門就此失守,秦國隨時都有可能從此地攻打韓國,伊闕對韓國的重要性就相當於函谷關對秦國的重要性。而對於秦國來說,東擴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秦國出了白起。

秦國的老將一個接着一個隕落,新興將領根本沒有能扛起秦國軍事大旗的將才。而白起就不一樣了,白起還年輕,也有能力,完全可以扛得起秦國東擴的大旗。白起他年輕的時候就有如此之大的成就,日後加以培養,定是秦國數一數二的名將。事實上白起完全不辜負秦國的栽培,成了戰國名將之首。春秋戰國一共死亡兩百多萬人,其中白起就佔了一半,你想想白起有多厲害。此戰過後白起發楚,繼而伐趙,與趙國展開的長平之戰更是戰國中最有名的戰爭。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