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守城戰中守城的一方需要做些什麼 看看古人都做了哪些措施

古代守城戰中守城的一方需要做些什麼 看看古人都做了哪些措施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古代守城戰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中國古代城池少則也有三五千座,每個城池的規劃佈局都非常嚴格。

城池的建築首先是爲了讓人們居住,從部落發展而來,也爲人民提供了安全。

從村落髮展到城池,也展現了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而皇帝就是依靠城池來維護百姓和自己,所以守城是首要的。

守住城池才能保證軍事的發展,手握軍權,才能穩固江山。

古代守城戰中守城的一方需要做些什麼 看看古人都做了哪些措施

有人說,火器發明之後,城池的防禦便失去了作用,殊不知,火器在發展,城池建築也在進步,從擁有火器之後,守城的成功率也是極高的。

事實證明,攻城戰雖有成功的案例,但是在數據的對比之下,變不值一提,攻城的一方失敗率甚高,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城池防禦。

那麼城池防禦前要做好哪些準備?

豎壁清野

相信瞭解過蘇德戰爭的都知道,蘇聯當時就採取了這個措施,使得德軍最後潰敗。

什麼是豎壁清野?

簡單來說,就是將城池周邊的、一切有利於敵人的東西全部搬進城內,甚至燒燬(這是迫不得已的做法),讓城池外圍變成焦土,讓敵人無處藏身,失去隱蔽的敵軍自然成爲守城方攻擊的活靶子。

爲此,有的將軍不惜毀掉城市外圍的村莊、寺廟、佛塔,甚至挖山填土,總之任何有利於敵軍藏身之處,皆被清理。

古代守城戰中守城的一方需要做些什麼 看看古人都做了哪些措施 第2張

《武備輯要》總記錄了一個細節:豎壁清野,還會將生產硝石、硫磺、鉛、鐵以及商行和工匠,全部放到一塊,以此確保這些物資的不會被敵軍利用。

更有甚者,直接在城池外圍的竟、河流以及小河裏面投放毒藥,這一招,古人可謂百試不爽。

當然在做這些之前,勢必要將己方的糧草物資準備齊全。

糧草物資

一場戰爭,最終能夠獲得勝利的,多半是後勤有多保障的,除非是持久戰,邊生產邊打仗的案例比比皆是。

古代守城戰中守城的一方需要做些什麼 看看古人都做了哪些措施 第3張

明朝《救命書》中提到,一座縣規模的城池,糧草至少有準備兩千石,具體看人口。但至少要做到士兵能吃飽,老人小孩餓不死。

除了基本維持生命的糧草,還有物資。

很多人理解的物資能想到的只有武器,事實上在守城時要準備的物資是非常多的。

首先要從倉庫中調撥,都是來自民間,比如燈籠、油、木製炮架、石灰、長槍、釘子、弓箭、鋤頭等,就連筆墨紙硯也會調撥。

只有人民齊心協力,才能守好一座城池。

動員兵民

縱觀歷史,從未發生過守軍憑藉一人之力就守住城池的,很多人聽聞諸葛亮的空城計,事實上這只是演義中的情節。

古代守城戰中守城的一方需要做些什麼 看看古人都做了哪些措施 第4張

以少勝多的有,但是並不多,更不可能是一人守城,所以要守住一座城池,不僅要動員士兵,還要動員百姓。

歷代兵書都有詳細的記載,其中就寫了如何動員百姓的詳細做法,士兵平日裏都在操練,一聲令下,很容易動員,而百姓則不同,需要做足前期工作。

《武經總要》中記載,百姓當中,身強體壯的男子優先記錄,作爲補充人員,一次加強城池防禦,其次是精壯的婦女,就連老人和小孩也有相應的任務,例如發放糧食、收集其他物資等。

當然這些有可能都是強制性的,戰爭面前,談不上自願。

古代守城戰中守城的一方需要做些什麼 看看古人都做了哪些措施 第5張

除此之外,要做到事半功倍,所以政府在動員百姓的時候,不會出現亂用的現象,如果你是醫生,不可能讓你上前線,只能負責後勤醫療工作;如果你是世家大族,不會讓你去做一些普通人都能做的事情,特殊人才特殊利用,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尤其是平時的地痞流氓,古人認爲這些人都是當兵打仗的好材料,比普通百姓更具有勇氣,戰爭來臨他們往往是最容易組織的,所以要充分利用,戰後給予嘉獎,說不定還能改造他們。

再者就是犯了輕罪的犯人,讓他們戴罪立功,這類人在戰時會更加賣力。

安全措施

戰爭來臨,要做的不僅僅是上面那些事,最重要的是穩固人心,要做到這點就必須讓他們感受到安全。

在近代戰爭中,很多時候戰事還未開始,城市內就已經出現敵軍,簡單來說就是所謂的漢奸。

古代守城戰中守城的一方需要做些什麼 看看古人都做了哪些措施 第6張

現在叫防漢奸,在古代叫防窮民,政府認爲,有很多潛在的危險,這些危險都藏在“窮民”

之中,這些細作很可能讓守城功虧一簣,他們往往能發揮重大作用,古往今來都是如此,所以政府在動員百姓和士兵時,都會進行有效且嚴格的控制,嚴查每一戶家庭出現的新人口,還會讓家屬們描繪新來人口的樣貌,對城內百姓也會進行檢查。

在檢查的過程中,有幾個職業是檢查最多的,如遊客、和尚、鞋匠、剃頭匠、算命的,因爲這些人流動性強,也最容易探聽到軍情。

針對細作出現在這類人羣,政府採用的都是保甲制度,十戶一甲,有一人犯法,十戶一起受罰,這個懲罰確實嚴重,十戶人少說也有三五十人,所以往往會有很多買通之後的細作被舉報。

除此之外,一些特殊的地方場所也排查的非常嚴格。

古代守城戰中守城的一方需要做些什麼 看看古人都做了哪些措施 第7張

例如寺廟、青樓、旅館等,這些容易藏身的地方都會有士兵把手。

做好這些基本安全工作,就要開始下達命令,不準居民吹響器,甚至是高舉竹竿,因爲這都有可能是和敵人互通信息的手段。

之後讓士兵和百姓加強防火意識,古代房屋建築多爲木頭以及茅草房,所以要在火勢難控制的地區添加足夠的水源。而那些以往堆積在一塊的稻草、秸稈都儘量分散放置,家家戶戶水缸備滿水,再組織好滅火隊伍,滅火的工具,這些都是提前準備好的。

《武備輯要》中有一點着重提出,就是火藥庫的看管,不得馬虎。

綜上所述,就是城池防禦中必須要做到的,能做到這些,要守住一座城池基本上不是難事。

古代守城戰中守城的一方需要做些什麼 看看古人都做了哪些措施 第8張

如果要加大守城成功的概率,那就得看具體的戰略戰術,這就涉及到了守城將領以及軍事的才能,如果將領和軍師都懂兵法,且有經驗,只要不是雙方人數太過懸殊,可以說成功守城的概率至少在90%以上。

我們不妨看一個案例——公元1206年的襄陽之戰。

當時襄陽之戰的主帥是趙淳,1206年的冬天,金軍持續進攻了90多天。

據記載,當時的襄陽守兵不足萬人,而金軍有足足二十萬,不過按照古代的戰爭套路,攻方一般都會誇大數字,以達到震懾敵人的效果,姑且是誇大,但是人數的確是襄陽守軍的好幾倍。

當時由於人手不夠,襄陽此時茶商居多,他便徵用了茶商組成了“敢勇軍”,據說戰鬥力還可以,有部分史料顯示,這隻隊伍高峯期有六千餘人,也就是說,襄陽守軍應該是1.6萬人左右。

古代守城戰中守城的一方需要做些什麼 看看古人都做了哪些措施 第9張

面對兵力懸殊,趙淳按照計劃,將襄陽城周邊的人遷入城內,採取了豎壁清野的措施。

接着籌備糧草和物資,當時糧草並不多,趙淳集中糧食,分配得當,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趙淳禁止了百姓購買酒水,爲何?因爲時值冬日,酒水可以取暖,所以都發放給士兵暖身子了。

之後再是收集武器,邊收集邊趕製,他得知金軍怕弩箭,就連夜製作弓弩,又花錢招募弩手,一些平常都會射箭的百姓都被招來,每人可得三貫錢,用來奇襲金軍,打亂敵人的節奏。

金軍無可奈何,邊起了一座土山,以此作爲壁壘,然而土山多爲木質結構製成,趙淳用火攻,金軍不得已只能撤退。

古代守城戰中守城的一方需要做些什麼 看看古人都做了哪些措施 第10張

這樣看來,在冷兵器哪怕是火器發明之後,守城只要做好基礎準備,大多是可以成功的,敵軍兵力再多,也不會傻到一直進攻,這樣損失太大,除非是一戰定乾坤,不然沒有哪個將領會這樣不惜一切去進攻。

不過從歷史發展來看,鮮明案例的對比有很多,守城失敗的往往都是守城將士無能、亦或是盲目自大,輕敵所造成的的。

如此,您對古代城池防禦有了解了嗎?歡迎評論區留言探討。

參考資料:《古代中國的戰爭之道》、《武備輯要》、《武經總要》。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