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戰國前期的魏國實力那麼強 爲什麼最後會淪落爲二流國家

戰國前期的魏國實力那麼強 爲什麼最後會淪落爲二流國家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戰國時期的魏國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身爲戰國七雄之一,甚至可以說是“首雄”的魏國,其實從公元前364年就改名爲樑國了,也就是說總共179年國祚中的139年間都叫樑國,只不過史學界爲了表述的方便性和統一性而一直稱其爲魏。作爲“三分之一的晉國”,憑啥就能成爲戰國首雄?到底當時魏國有多強?怎麼後來又一下衰落了?

魏國之強,從本質上講還是在於“底子厚”。本來其前身晉國就是春秋時期最爲強盛的諸侯國之一,而且所謂的春秋五霸,實質上自從晉文公接過齊桓公的“霸主接力棒”之後,就一直稱霸到春秋結束,所謂秦、楚、吳、宋都只是後期強了強或者局部稱霸,且國力根本沒超過晉國。在如此雄厚實力的基礎上崩盤後,魏國佔據了晉國最爲龐大的領土和資源,主要的城鎮也都攥在魏氏手裏,哪還有不強之理。

戰國前期的魏國實力那麼強 爲什麼最後會淪落爲二流國家

其次李悝變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李悝所主持的主要是行政、經濟、文化方面的改革,他崇尚儒家和法家,用儒家來規範現有的社會秩序、用法家來提拔有功之人。他的這些政策還沒等開花結果,魏國就已經不行了,不過這一整套方案後來倒是在秦國和楚國“開過花”。李悝的副手吳起通過武卒制在魏國建立起了戰國第一支職業化軍隊,換句話說魏國能做到一個大頭兵頂別人一個半到兩個,那打起仗來肯定佔便宜。

戰國前期的魏國實力那麼強 爲什麼最後會淪落爲二流國家 第2張

正是由於家底厚和李悝變法這兩大因素的相互促進,才成就了魏國在戰國初期的雄霸表現。家底厚就有資源能夠養更多精兵,有了職業化軍隊才能夠無所顧忌的外出征伐,繼而用搶來的新資源供養更大規模軍隊。在這種良性循環下,魏國後來滅中山,吞秦國西河之地,還把面積雖大、全是丘陵的楚國唯一保有的中原一點土地給奪了過來。

魏國巔峯時期有多強?只要一探圍魏救趙這個成語的“底細”便明白了。先說一下大前提:戰國初期並不是只有七雄,魯、宋爲代表的的中小諸侯國都還在;齊國無論是春秋還是戰國,雖然也發生過田氏代齊、五國伐齊這類事件,但總體上可以說是從頭強到尾;秦國是弱雞到不行,一步步越做越大,靠的就是瞅準時機先打與其接壤的各國;楚國一直不算強,但也不算弱;魏國繼承了晉國三分之二的內部遺產,而趙國繼承了晉國所有的外交遺產。

戰國前期的魏國實力那麼強 爲什麼最後會淪落爲二流國家 第3張

有了以上的大前提,理解圍魏救趙就不難了。首先是趙國惹事,想從魏國的附庸衛國那裏奪地盤,魏國看不下去叫上它的另一個附庸宋國一起組成聯軍攻打趙國。以前面我們提到的魏國軍隊作戰能力,對付一個趙武靈王還沒出生的趙國簡直易如反掌,輕輕鬆鬆就把趙國都城邯鄲給圍了。秦國這時候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趁着魏國軍隊都調往東方,於是出兵偷襲成功,得到魏國一小塊土地。趙國本來此次會亡國,但它擁有前身晉國的外交遺產,那就是與齊、楚是盟國,歷屆趙王每每到了危難之際首先想到的都是向齊、楚求援。果然,齊威王把家底都掏出來用於救趙,派出了大將田忌和軍師孫臏。

戰國前期的魏國實力那麼強 爲什麼最後會淪落爲二流國家 第4張

圍魏救趙表面上沒啥好說的,就是一個孫臏的計謀而已,在眼看着邯鄲就要被攻破的邊緣,孫臏向田忌獻計無需往魏國“刀鋒”上衝,完全可以通過急行軍直逼魏國國都大梁,目的不是爲了攻下大梁,而是派出小隊人馬攻城,誘使魏國大軍回援,然後齊大埋伏於半路,靜待疲於奔波應付的魏軍。

爲什麼我們要用一個魏國吃虧的成語來解釋魏國的強大?就是因爲圍魏救趙計策雖然成功了,即保住了趙國的安危,又對魏國主力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但後來事實證明魏國纔是全勝者。首先由於魏軍規模大、作戰能力強,在回援大梁的時候事先留下了少部分軍隊駐紮在已經攻破的邯鄲;第二魏軍主力在被齊軍圍魏救趙的過程中,依然沒有受到重創;第三,你有盟友我也有,魏國叫上“二弟”韓國組成魏、韓、宋、衛四國聯軍(當然,以其他三國的能力,肯定還是魏構成主力),先攻擊救趙的齊國,齊國求和。反應稍微慢點但爲了救邯鄲姍姍來遲楚國又被聯軍擊敗,楚國求和;最後騰出手來的魏國在解散聯軍後,單靠本國所剩軍隊,打擊報復背後捅刀子的秦,不僅輕鬆拿回被秦竊取的土地,還在定陽決戰中包圍了秦孝公,秦國求和。如此戰鬥力,能不強麼?

戰國前期的魏國實力那麼強 爲什麼最後會淪落爲二流國家 第5張

號稱“戰國小鋼炮”的魏國,怎麼後來就不行了呢?其實你在看前面這一段的時候就該猜到了,魏國太能“作”,有點實力之後恨不得出盡風頭。說起來只要有實力,愛惹事也沒關係,可是它千不該萬不該去招惹齊國,就算魏繼承了再多的晉國基礎,可是就連當初的晉都儘量與齊交好,晉的家底是厚,可齊國家底更厚啊,列國經濟第一也不是白叫的。

魏國破落的過程跟前面我們聊的圍魏救趙的過程是一樣一樣的,因此我們只說不同之處。這回是因爲魏國國君“飄”了,要稱王,“兄弟”韓國不承認,於是魏攻韓。韓國也學習趙國那樣去向齊求援,最喜歡“助人爲樂”齊威王又派出了田、孫兩個“大寶貝兒”,孫臏拿出上次圍魏救趙的“作業”改了改,寫成“圍魏救韓”交上去。魏國吃一塹長一智,提前主動放棄攻韓改爲集中全國兵力與齊國決戰,心裏想着只要能一舉把你齊國幹趴下,以後欺負其他各國就再也沒有掣肘的了。孫臏根據現實情況又補交了一份“作業”,新增了四個字——減竈誘敵,就是見魏軍就退,臨走留下一定數量的軍竈,下次撤退再留下上次數量除以二的軍竈,一步步讓魏軍輕敵,直到馬陵一舉將魏軍全殲。

戰國前期的魏國實力那麼強 爲什麼最後會淪落爲二流國家 第6張

魏國經馬陵之戰後所剩的無非就是魏王禁衛和各地少量守軍罷了。從此魏國從戰國的首雄地位,瞬間淪爲二流國家,直到被滅國之前再沒有爬起來過。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