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俗話說脣亡齒寒 爲何魏滅蜀之戰東吳沒有不出兵呢

俗話說脣亡齒寒 爲何魏滅蜀之戰東吳沒有不出兵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魏滅蜀之戰東吳爲何不出兵呢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263年夏,魏國18萬大軍兵分三路大舉伐蜀(互不相屬):右路軍3萬兵馬,由徵西將軍鄧艾率領,進擊沓中(今甘肅舟曲西北),負責牽制姜維;中路軍3萬兵馬,由雍州刺史諸葛緒率領,在武街(今甘肅成縣西)和陰平橋頭(今甘肅文縣西北之玉壘關)阻截姜維東援南走之路。上述兩路魏軍設置兩道封鎖線阻擊沓中蜀軍,其兵力共計6萬,超過姜維所部5萬蜀軍;左路軍12萬兵馬,是魏軍主力,由鎮西將軍鍾會[1]率領,直取漢中,並奪佔入蜀軍事要地陽安口(今陝西陽平關)。

俗話說脣亡齒寒 爲何魏滅蜀之戰東吳沒有不出兵呢

魏軍大舉來攻,完全出乎蜀國意料。之前,姜維得知鍾會治兵關中時,出於萬全考慮,曾上書劉禪告警,建議派張翼與廖化率軍加強陽安口和陰平橋頭防務。但劉禪不問大臣反求占卜,得到“敵終不自致”[2]的結果,壓下姜維奏章未交羣臣商議。

魏軍大舉伐蜀時,姜維正在沓中屯田。他聞警後立即率軍向東南方向回撤,意圖搶在鍾會之前趕到陽安口,扼住入蜀第一道關口,阻敵進入四川腹地。蜀軍雖在漒川口(今甘肅西固縣東)被鄧艾擊敗,但姜維不改行軍方向,繼續向陽安口開進,不料被諸葛緒搶佔了必經之路陰平橋頭。見此,姜維故意率軍向武街(今陰平橋頭西北方向)進發,做出要迂迴諸葛緒後方的假象。諸葛緒擔心自己退路被斷,急忙率軍後撤30裏。姜維本是虛晃一槍,見魏軍撤離陰平橋頭,急速回軍通過。等諸葛緒反應過來,姜維已離去整整一日。但蜀軍仍來遲一步,陽安口已失。姜維只得率軍退守劍閣(今四川劍閣縣北)。劍閣所在大、小劍山連山絕險,延亙如城,僅一條綿延30裏的金牛道可通。姜維及時撤至劍閣後,利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利,大大抵消了鍾會10萬大軍的兵力優勢。雙方形成對峙。

魏蜀兩軍在劍閣相持日久,鍾會憂慮糧道險遠,萌生退意。姜維“全蜀之功,幾乎立矣”,不料被鄧艾破壞。當時,從漢中入蜀有三條要道,自東向西依次爲米倉道、金牛道、陰平道。金牛道是正道和捷徑,乃秦之司馬錯滅蜀時開闢。鍾會所率大軍即擬經此道入蜀,但被姜維所阻。米倉道以越米倉山而名,但路途迂迴,費時耗日。陰平道最險,但入蜀較快。魏軍進退兩難之際,鄧艾向司馬昭獻計,建議從陰平道入蜀。鄧艾認爲,姜維若撤援江由(今四川平武東南120裏,位於劍閣側背;時稱江由,後改爲江油),鍾會可進據劍閣,大舉入蜀;姜維若不撤,則他自己可進據涪城(今四川綿陽),繼攻成都。

俗話說脣亡齒寒 爲何魏滅蜀之戰東吳沒有不出兵呢 第2張

鄧艾(圖注)

姜維與鍾會都沒料到鄧艾會出此計。鍾會還取笑鄧艾:“陰平小路,皆高山峻嶺,若蜀以百餘人守其險要,斷其歸路,則鄧艾之兵皆餓死矣。”[3]鄧艾軍自陰平出發後,“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山高谷深,至爲艱險”,而且“糧運將匱,瀕於危殆”[4]。尤其當鄧艾率軍進抵摩天嶺時,前方皆“峻壁顛崖,不能開鑿” [5]。見此,鄧艾之子鄧忠等人絕望而哭。年屆66歲的鄧艾無意放棄,以毯裹身,率先滾下。餘者見主帥作出表率,亦如法炮製。沒有毯子的,將繩索繫於腰間,利用懸崖上生長的樹木,緣木攀樹而下。

魏軍突現江由,蜀軍驚爲天兵,守將馬邈甚至沒有組織抵抗就投降了。蜀主劉禪得報鄧艾入蜀,急遣37歲的諸葛瞻赴涪城禦敵。諸葛瞻乃諸葛亮長子,但8歲即喪父,來不及得到乃父真傳。之後,他主要負責護衛皇宮,缺乏領兵作戰的歷練和經驗。鄧艾得江由後,急行於左儋道,欲直趨涪城。“儋”同“擔”,所謂“左儋道”即指北去時,因50裏的崖壁在右,道路極窄,只能左肩挑擔,故名。幕僚黃崇建議諸葛瞻速派蜀軍進據險要,阻截鄧艾於左儋道。諸葛瞻久居成都平原,不諳山川險要,沒有采納黃崇建議。他擬坐等鄧艾來攻,自己以逸待勞。但隨鄧艾入蜀的魏軍已無回頭路可走,“背山一戰”,個個都是拼命三郎。兩軍在涪城以西初次接戰,魏軍獲勝。諸葛瞻急忙在綿竹(今四川德陽,非今之綿竹)重新組織防禦,終於擊敗鄧忠和師篡率領的魏軍先頭部隊4000餘人。鄧艾見鄧忠和師篡敗歸,怒而斥之,並欲將兩人斬首。鄧忠和師篡以戴罪之身回軍死戰,大敗蜀軍。諸葛瞻自覺無顏回見劉禪,自殺身亡。至此,成都無險可守,劉禪唯有出降。蜀國立國不到50年,僅4個月即遭滅國。

俗話說脣亡齒寒 爲何魏滅蜀之戰東吳沒有不出兵呢 第3張

姜維(圖注)

蜀國雖滅,姜維率領的蜀軍精銳尚在劍閣。諸葛瞻戰敗後,姜維就再收不到後方戰報。他料定後方危急,遂放棄劍閣,急速回軍。行至郪縣(今四川三臺),姜維接到劉禪命令,要他投降鍾會。史載,蜀軍將士對不戰而降很不甘心,拔刀擊石泄憤。其後,姜維施展假降之計,不意計劃失敗身死,蜀國失去了復國的最後機會。蜀國危急之時,曾於10月向吳國求救。吳軍於當年11月22日分三路向壽春、南郡、鈣中進擊魏地。但吳軍攻勢乏力,未能調動攻蜀魏軍。

引文出處:

[1] 鍾會:著名書法家鍾繇之子,平定諸葛誕中立下大功,被司馬昭喻爲張良。

[2] [晉]陳壽:《三國志·姜維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983頁。

[3] 齊學東:《軍事奇才、政治低能兒─鍾會、鄧艾》,《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第13頁。

[4] [晉]陳壽:《三國志·鄧艾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719頁。

[5] 齊學東:《軍事奇才、政治低能兒──鍾會、鄧艾》,《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第13頁。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