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解密:霍梅尼主導的伊朗伊斯蘭革命如何發生的?

解密:霍梅尼主導的伊朗伊斯蘭革命如何發生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伊朗伊斯蘭革命(又稱1979年革命;波斯語:انقلاب اسلامی, Enghelābe Eslāmi‎)是1970年代後期在伊朗發生的歷史事件,沙阿(伊朗君主)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領導的伊朗君主立憲政體在過程中被推翻,阿亞圖拉(革命領袖)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成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國。

  1977年的示威活動

在霍梅尼的兒子穆斯塔法逝世後,反國王的激進示威活動率先在1977年10月發生。支持霍梅尼的激進分子“可能達到數百人”,但是在數個月後,在伊朗的大多數城市已聚集了數千名示威者。

1978年1月,反國王示威出現了傷亡。庫姆數百名伊斯蘭學生和宗教領袖不滿受政府操縱的傳媒發佈的新聞報道,他們認爲那是誹謗。政府出動軍隊驅散示威者,行動中有數名學生喪生(政府指有2-9名學生喪生,反對派則表示至少有70人死亡)。

根據什葉派的傳統,追思儀式(四十日節)會在死者死亡後的四十天舉行。全國的清真寺都召集人們來紀念遇難的學生。在2月18日,多個城市裏的團體遊行紀念死者,並示威反對國王的統治。大不里士發生暴力衝突,反對派聲稱約500名示威者被殺,政府則表示10名示威者喪生。這種事件不斷地重複發生。新一輪示威於3月29日在全國舉行,豪華的酒店、戲院、銀行、政府機關及其他國王政權的象徵都被摧毀,保安部隊再次介入,多人喪生。同樣的事件再度在5月10日發生。

5月,政府突擊隊闖入教士領袖及政治中立的穆罕默德·卡齊姆·沙里亞特馬達裏家裏,在他的面前射殺他的一名支持者。沙里亞特馬達裏於是放棄他的靜默姿態,加入到反國王的陣營裏。

解密:霍梅尼主導的伊朗伊斯蘭革命如何發生的?

  國王尋求美國幫助

面對革命的威脅,國王希望尋求美國的支持。伊朗的歷史及戰略地位對美國十分重要,伊朗與美國的冷戰競敵蘇聯接鄰,又是石油蘊藏量豐富的波斯灣裏最強大的國家。國王向來親美,但巴列維政權因其人權紀錄而不受西方歡迎。美國方面並不認爲伊朗將會面臨革命,在國王逃離伊朗前的六個月,即是1978年8月,中央情報局的分析認爲伊朗“沒有發生革命或處於面臨革命的狀況”。

據史學家尼基·凱迪所述,卡特總統對伊朗“沒有清晰的政策”。美國駐伊大使威廉·H·沙利文(William H. Sullivan)回想起當時的國家安全顧問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再三向巴列維保證美國會全力支持他”。1978年11月4日,布熱津斯基訪見伊朗國王,向他表示美國會“儘可能支持他”。不過在同一時間,一些美國國務院的官員相信革命會勢不可擋。美國財政部長維納·邁克爾·布魯門塔爾在1978年秋季訪問伊朗後不滿於國王的情緒失去控制,彙報道:“我們在伊朗有一位行屍走肉的殭屍。”布熱津斯基和美國能源部長詹姆斯·羅德尼·施勒辛格(James Rodney Schlesinger)的立場堅定,再次保證國王將會得到軍事支援。社會學家查爾斯·庫茲曼(Charles Kurzman)認爲卡特政府並非優柔寡斷或同情革命派,當時的卡特政府堅定地支持國王,即使在國王政權已不可救藥後,卡特政府也孰促伊朗軍方實行“最後一著的軍事政變”。

許多伊朗人相信,一些美國高級官員對革命的缺乏干預及同情的言辭“對霍梅尼的勝利負上責任”。一些更極端的主張聲稱國王的倒臺是“陰謀推翻民族主義、改革主義及一意孤行的君王”的結果。

  1978年夏季示威

到1978年夏季,示威的規模維持了四個月不變,主要城市依然各聚集了萬名示威者(伊斯法罕的示威規模較大,而德黑蘭的示威規模則較小)。虔誠的伊朗穆斯林幾乎完全動用了他們的“清真寺網絡”,但對於有“超過1500萬成年人”的伊朗來說,示威者僅屬少數。1978年6月17日又到了四十日節,示威者在每四十天都會示威哀悼早前喪生的示威者,而每次示威都會造成傷亡,直至溫和的宗教領袖沙里亞特馬達裏呼籲示威者冷靜和留在家裏才得以平息。國王爲了嘗試討好溫和的教士以平息不滿,他解僱了薩瓦克的領導人,並承諾會在下一年6月舉行選舉。8月,抗議的力度卻突然“踏上了高速檔門”,示威者的人數迅速增加到數以十萬計,這主要由兩個因素促成。

國王政府爲了抑制通脹而緊縮開支,裁員人數驟升,當中尤以年青、非技術的男性職工爲重,他們大多居住在城市貧民區。到1978年夏季,這些具有傳統鄉村背景的職工大量地加入到街道抗議的行列裏。

另一個原因是發生在1978年8月的雷克斯戲院火災,事件中有超過400人喪生。戲院原本是伊斯蘭教徒示威者的襲擊目標,但是由於人們對政權的不信任及其政敵的溝通技巧使得公衆相信那是薩瓦克的所爲,以陷害反對派。翌日,約萬名死傷者親屬及他們的支持者舉行了大型喪禮,並且在示威高呼“燒死國王”及“國王有罪”。

解密:霍梅尼主導的伊朗伊斯蘭革命如何發生的? 第2張

 黑色星期五及餘波

伊朗新首相賈法爾·謝里夫埃馬米(Jafar Sharif-Emami)在八月末上任,實施與國王相反的政策。賭場關閉,皇曆也被廢除,又認可政黨的活動,但是這些措施也是徒勞。9月,伊朗的局勢迅速惡化,示威抗議已成常態。國王宣佈戒嚴,禁止所有遊行示威。9月8日,逾千名示威者仍在德黑蘭聚集,保安部隊開火殺死數十人,這一天被稱爲黑色星期五。

教士領導層宣稱“逾千人被猶太復國主義者的軍隊殺死”,不過從今回想,黑色星期五的“主要傷亡”是反對派與國王政權“妥協希望的幻滅”。那些部隊是由庫爾德人組成,事實上他們受到狙擊手襲擊,經殉道者基金會計算,當天示威造成的死亡人數共有84人。同時,政府表現出來的暴行離間了其他伊朗人民和國王的海外盟友。

到1978年晚夏,許多伊朗人認爲反對派的運動推翻國王政權已經變得“可行”,助長了更多的支持。10月的大罷工使經濟陷入癱瘓,主要的產業全面停工,這“爲國王的命運蓋棺論定”。到了秋季,革命已得到廣大且強力的支持,使得那些反革命的人們再也不願意暢所欲言。有來源指出,“革命在1978年11月中旬已取得勝利”。戈拉姆·列扎·阿扎裏將軍(Gholam Reza Azhari)領導的軍政府取代了嘗試與反對派調和的伊朗首相謝里夫埃馬米。

國王爲了削弱霍梅尼聯絡其支持者的能力,他力勸伊拉克將霍梅尼驅逐出境,伊拉克政府從善如流。霍梅尼在10月3日離開伊拉克,前往科威特,卻被科威特拒絕入境。3日後,他前往巴黎,在諾夫勒堡(Neauphle-le-Chateau)市郊安頓。霍梅尼雖然已遠離伊朗,但是他在法國可更輕易地使用電話聯繫祖國及接觸國際傳媒。

  穆哈蘭姆月示威

12月2日,正值伊斯蘭曆裏的穆哈蘭姆月,超過200萬人聚集在德黑蘭的自由廣場要求罷免國王及爭取霍梅尼返國。

一週後的12月10日及11日,“總數達600至900萬”的反國王示威者在全國各地遊行。據一位史學家所說,“即使撇除誇大的數字,這個數字都是史上最大規模的示威活動”。

高達1%全國人口參與的革命已極少聽聞。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1917年的俄國革命及1989年羅馬尼亞革命的參與人數可能超過了全國人口的1%,然而在1978年12月10日及11日,超過全國人口10%的示威者參與了反國王的遊行。

1978年末,國王正在物色首相人選,又向反對派人物招手,當“在數個月前,他們或許會接納這種任命,視爲夢想成真”,但這時“他們卻視之爲毫不重要”。在1978年的最後一天,反對派領袖沙布爾·巴赫蒂亞爾(Shapour Bakhtiar)接受政府的任命出任首相,他旋即被反對運動逐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