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泰國近代史上一位開明的君主 泰國曼谷王朝國王朱拉隆功簡介

泰國近代史上一位開明的君主 泰國曼谷王朝國王朱拉隆功簡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拉隆功(泰語:พระจุลจอมเกล้าเจ้าอยู่หัว,英語:Chulalongkorn;1853年9月20日—1910年10月23日),即拉瑪五世,中文名爲鄭隆,爲泰國(原稱暹羅)曼谷王朝國王(1868年10月1日—1910年10月23日在位),是拉瑪四世(即蒙固王)第9子,因是寵妃喃斐蓬拉披隆所生,故而立爲皇太子,繼位時年僅15歲。泰國近代史上一位開明的君主。他在位42年,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爲現代泰國的社會發展奠定了基礎。

泰國近代史上一位開明的君主 泰國曼谷王朝國王朱拉隆功簡介

朱拉隆功採取西方的模式進行革新運動,史稱“朱拉隆功改革”。首先廢除食田制度(又稱薩克迪納制)和奴隸制度,改革司法、財政、教育,促進自然經濟的崩潰解體,被稱爲泰國曆史的轉折點。爲了避免已經墜入殖民統治的幾個鄰國的厄運,朱拉隆功忍辱割讓泰國中央政權鞭長莫及的邊遠屬地和藩屬土邦,放棄在老撾和柬埔寨西部的權利,並將馬來半島四個邦割讓英國,才使泰國免於遭到淪爲殖民地的命運。

朱拉隆功帶領着曾經閉塞落後的泰國逐漸走向現代國家行列,成爲泰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之一、現代泰國的締造者。後世尊稱朱拉隆功大帝。爲紀念朱拉隆功的偉大貢獻,1917年,其子拉瑪六世建立朱拉隆功大學,被尊爲“全國最有威望的大學”。每年10月23日是泰國的“五世王紀念日”,是全國法定假日。

人物生平

早期生涯

朱拉隆功是拉瑪四世(พระบาท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จอมเกล้าเจ้าอยู่หัว)帕宗浩昭的第9個兒子,喃斐蓬拉披隆王后的第一個兒子,出生後即被賜以“親王”的稱號。他從小就得到拉瑪四世特別的寵愛。他8歲時,母后去世。這一年,拉瑪四世給他賜爵昭華公勐(王族之第五等爵位),並把他的爵號刻在金版上。14歲時,他的爵位晉升爲昭華公坤(王族之第四等爵位)。

泰國近代史上一位開明的君主 泰國曼谷王朝國王朱拉隆功簡介 第2張

朱拉隆功小時,受的是英國式教育。他從小受英國女家庭教師安娜·列奧諾溫斯的教育,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他不但學習泰文、英文、巴釐文和梵文,還學習射擊、武術、騎馬、騎象等科目,酷愛古代歷史和文學。拉瑪四世執政期間,開始注意學習西方。爲了把朱拉隆功培養成爲理想的接班人,他臨朝聽政時,常把朱拉隆功帶在身邊,學習處理國家事務的本領。

1868年8月,拉瑪四世在參加法國科學探險隊在距曼谷以南一百四十英里的三禮育觀測日全蝕的現場後染上瘧疾,於次日駕崩,朱拉隆功繼承王位,稱拉瑪五世。這時他才15歲,因未屆法定年齡,故由拉瑪四世的寵臣、當時的軍務總長昭帕耶·素裏旺代爲攝政。朱拉隆功利用這段時間到國外去參觀訪問,考察和借鑑外國的新政。

1870年和1871年,他兩次訪問新加坡和爪哇;1872年底,訪問了印度。作爲一國之王出外巡幸,這在泰國曆史上還是第一次,這幾次出訪使他深感自己國家的貧窮和落後,認識到要使國家富強起來,必須從速培養出新的人才。因此,他回國後便下令在皇宮內設立兩所學校,一所教泰文,一所教英文,命名爲“玫瑰園學校”。這就改變了過去那種以寺院爲中心,以僧侶爲教師的傳統教育方式,開創了泰國教育史上的新篇章。

內外危機

1873年,朱拉隆功年滿20歲,已屆法定年齡,正式加冕上朝執政。朱拉隆功登上王位的時候,正是暹羅處於內憂外患的嚴重歷史時期。暹羅從大城王朝時起便已逐漸形成自給自足的封建社會,然而,全國的土地和依附在這些土地上的廣大平民和奴隸,卻被封建主和貴族、官吏所佔有,他們還壟斷國內的貿易。封建生產關係嚴重地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暹羅社會長期停滯不前。國內的階級矛盾相當尖銳,大批的平民不斷逃向深山老林,以反抗封建的壓迫和統治。

泰國近代史上一位開明的君主 泰國曼谷王朝國王朱拉隆功簡介 第3張

在國際上,在暹羅的西面,英國蠶食了印度,又通過兩次英緬戰爭將緬甸納入英屬印度之中。在南面,英國在馬來半島(คาบสมุทรมาเลเซีย)上建立了“海峽殖民地”(อาณานิคมช่องแคบ),緊逼泰國的南大門。在東邊,法國也通過兩場戰爭,使越南成爲其“保護國”,並進一步將巨爪伸向柬埔寨。周邊鄰國一個個陷落,暹羅似乎也難以自保。而暹羅的國家機器仍然帶着中世紀烙印,在無效率地運轉。早在1874年,朱拉隆功就己經指出,“目前最大的困難,是捍衛我們的領土”。隨着英、法特別是法國的威脅越來越嚴重,朱拉隆功更強調,如果不改革,泰國可能“喪失獨立和自由”。丹隆也說,“外國列強現正威脅逼羅的安全。如果我們不能改組行政,我認爲將危及我們的安全,也會使我們喪失獨立”。

朱拉隆功艱難地周旋於英、法、德等國之間,利用英法兩國都想吞併暹羅,但都顧忌對方的形勢,使暹羅成爲英法兩國勢力範圍的“緩衝地帶”,暫時維持了獨立。但這畢竟不是長遠之計,只有改革自強,順應歷史潮流,才能在嚴酷的叢林法則中生存下去。

主政改革

朱拉隆功是一位愛國和有作爲的君主,他對泰國的國情和世界形勢比較瞭解,認識到只有革新政治,發展經濟,才能確保國家的獨立地位。爲此,他力排異議,克服代表大官僚封建主保守派的反對和阻撓,代表了當時暹羅新生的地主階級和商人的利益,發奮圖強,採取了一系列比較激進的措施,對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衛生,進行範圍相當廣泛的社會改革。朱拉隆功不僅引進西方文物,而且引進先進制度,對本國的一些根深蒂固的傳統習俗進行變革。對於西方世界的態度,暹羅王室在當時的亞洲君主中獨樹一幟,既沒有閉關自守,也沒有盲目對抗。朱拉隆功出訪歸來後便下令宮廷改穿西式禮服,免去跪拜之禮,廢除宮廷肉刑和傳統的“政務頭”(成年男子頭頂留一圈短髮,其餘頭髮剃光),改留西式長髮。

1874年,暹羅廢除了6個世紀之前從高棉引進的奴隸制,規定1868年以後出生的奴隸之子全部變爲自由民,家生奴21歲後即可獲得自由,並廢止債務奴。從朱拉隆功親政第二年起就開始頒佈限制奴隸制的法令,到他去世前兩年,基本完成了廢奴運動。農奴的解放,也是對封建主的一大打擊,有利於中央集權。

泰國近代史上一位開明的君主 泰國曼谷王朝國王朱拉隆功簡介 第4張

1881年,朱拉隆功創辦宮廷侍衛學校,成爲後世著名的“朱拉隆功大學”(จุฬาลงกรณ์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的前身,並在同一年開辦了圖書館。隨着新式學校越來越多,暹羅於1887年仿效歐美,成立了專門的教育部,負責管理國家教育和規範教育體系。1887年,朱拉隆功在薩拉隆行宮創辦了陸軍軍官學校,培養現代軍事指揮人才,隨後又創辦了陸軍士官學校和海軍學校。

在軍事方面,朱拉隆功結束了落後的戰時募兵制,建立了一支常備軍,並從1905年起實行義務兵役制。在丹麥人里舍爾的幫助下,建立了一批軍校,並重點加強了海軍。教育方面,對西方人創辦教會學校採取寬容態度,並創建了一批世俗學校、專科學校,到朱拉隆功晚年,平民教育在暹羅全國開始形成了熱潮。財政方面,廢除了各行業中落後的包稅制,杜絕了包稅人中飽私囊的機會,大大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同時,將暹羅王室府庫同國庫分開,避免了王室成員任意揮霍國家財產。到朱拉隆功晚年,儘管每年在基礎設施上投入很大,但國家財政連年贏利,達到“既無外債,也無內債”。此外,朱拉隆功還建立了比較成熟的司法體系,並大力修建鐵路、公路,興辦郵電等。他的改革,涉及範圍廣泛,而且不乏某些根本性的變革,但沒有因此引起動盪。他在位期間,國家在平穩中蒸蒸日上。

朱拉隆功多次派團出訪西方國家,並打破了泰國國王不能出國的傳統,兩次親自赴歐訪問,其目的除了開闊眼界、加強交流之外,還爲了在西方國家中斡旋,以保護泰國的獨立地位。但是,在歐洲人咄咄逼人的氣焰中,朱拉隆功還是未能全身而退。1893年,法國尋找藉口挑起雙方紛爭,然後將炮艦開進曼谷河段,強迫泰方簽訂《曼谷條約》,將附屬於泰國的老撾割讓給法國屬下的印度支那,並賠款300萬金法郎。朱拉隆功爲此大病一場,甚至一度拒絕治療。1904年,泰國又被迫使簽訂條約完全放棄湄公河以東的土地。朱拉隆功晚年,還以割讓領土爲代價,取消了英法兩國在泰國的治外法權。國家獨立的維持,是以喪失大片領土爲代價而實現的。

晚年逝世

由於朱拉隆功的勵精圖治,變革進取。到了1909年,也就是朱拉隆功逝世前一年,暹羅財政收入已經達6000萬銖,相當於當時清朝的39%,按人均計算是清朝人均收入的17.3倍。這一時期,大量華僑涌入暹羅謀生。作爲天朝上國的大清國民,大量移民小邦暹羅,這是以往從未有過的景象。

泰國近代史上一位開明的君主 泰國曼谷王朝國王朱拉隆功簡介 第5張

1910年10月,夜空中出現了被稱爲“掃帚星”的哈雷彗星,老一輩暹羅人都說這是個不祥之兆。10月10日,英王愛德華七世去世,兩個星期後,年僅57歲的朱拉隆功在完成了對他的國家意義深遠的重大改革後,也因腎衰竭在兜率宮去世。終年58歲,由他的兒子拉瑪六世蒙固誥昭繼承王位。爲了緬懷和紀念朱拉隆功對泰國社會所作出的貢獻,根據王儲蒙固誥昭的建議,泰國各界在他生前便捐款爲他建立紀念像,這就是如今矗立在曼谷新皇宮外阿喃噠皇殿前面廣場上的“朱拉隆功王銅像”。

在他逝世之後,泰王國尊他爲“大帝”。現每年朱拉隆功逝世之日,歷屆政府都要在他的銅像前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稱爲“銅馬點燈日”,它已成爲泰國的一大節日。朱拉隆功同日本明治天皇處於同一時代,兩人有衆多相同之處,都是少年即位,面對西方列強的進逼,在內交外困中開始了一場使國家脫胎換骨的改革運動,改革的方式都是自上而下的,涉及的範圍都遍及國家的各方各面。相比而言,朱拉隆功在改革中的個人作用比明治天皇更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