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約旦佩特拉古城簡介:人類與之相比爲何會顯得格外的渺小?

約旦佩特拉古城簡介:人類與之相比爲何會顯得格外的渺小?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佩特拉古城建築大氣磅礴,與之相比會顯得人類格外的渺小!接下來就讓小編爲你介紹一下佩特拉古城相關資料和簡介,佩特拉古城的地理位置,以及佩特拉古城的建築歷史!

佩特拉古城簡介:

佩特拉古城(公元前9年-公元40年),是約旦南部的一座歷史古城,它是約旦南部沙漠中的神祕古城之一,也是約旦最負盛名的古蹟區之一。2007年7月8日被評選爲世界新七大奇蹟。佩特拉古城位於約旦南部沙漠,距首都安曼約260公里、海拔1000米的高山峽谷中。它幾乎是全在岩石上雕鑿而成,佩特拉遺址的岩石帶有珊瑚寶石般的微紅色調,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發亮。

約旦佩特拉古城簡介:人類與之相比爲何會顯得格外的渺小?

特殊的地貌使它呈現出絕美的顏色,所以又被稱爲"玫瑰古城"。佩特拉爲納巴泰人(古代阿拉伯部落)的王國首都,公元前1世紀時極其繁榮,公元106年被羅馬帝國軍隊攻陷,淪爲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所以現在還能看到很多在古羅馬文化中常有的建築。3世紀起,因紅海貿易興起代替陸上商路,佩特拉開始衰落,7世紀被阿拉伯軍隊征服時,已是一座廢棄的空城。直到1812年爲瑞士旅行家重新發現而重見天日。

佩特拉古城地理位置介紹:

佩特拉古城(公元前9年-公元40年),是約旦南部的一座歷史古城,它是約旦南部沙漠中的神祕古城之一,也是約旦最負盛名的古蹟區之一。它距首都安曼約260公里,隱沒於死海和阿克巴灣(今天的約旦國境內)之間的山峽中,位於乾燥的海拔1000米的高山上。它幾乎是全在岩石上雕刻而成的,並以岩石的色彩而聞名於世。佩特拉因其色彩而常常被稱爲"玫瑰紅城市"。實際上,這裏的岩石不只呈紅色,還有淡藍、橘紅、黃色、紫色和綠色。

通往佩特拉的必經之路是一條長約1.5公里的狹長的峽谷通道。進入峽谷,可以看到在巖壁上的許多空洞,這是一些鑿巖而成的墓碑羣。這些墓碑羣根據埋葬者身份的不同而規格不一,雕刻的圖案也各不相同。導遊很有趣,快到峽口時,讓我們大家手拉手、閉眼、低頭、側身向前移,不準偷看,嘴裏數着一米、兩米。。。二十米,"擡頭看"翻譯一聲令下,哇!太壯觀了,那種走過極限豁然開朗的感覺,讓人不由得屏住呼吸,突然看到陽光照射下的依山雕鑿的一個巨大的羅馬式殿堂,震撼、驚奇一起襲來。

約旦佩特拉古城簡介:人類與之相比爲何會顯得格外的渺小? 第2張

站在那裏,人會顯得非常渺小,也會覺得格外高大,你忍不住琢磨,幾千年前的古人,要有怎樣的智慧和毅力,纔能有這樣雄偉的鬼斧神工、天造地設的建築啊!這就是古城的核心,一個大廣場,廣場正面聳立着一座高約40米、寬約30米的哈茲納赫殿堂,意爲"金庫"。傳說裏面曾收藏着歷代佩特拉國王的財富,也有人說它是一座陵墓。

哈茲納赫殿堂造型雄偉,有6根羅馬式門柱,分上、下兩層,直至洞頂。橫樑和門檐雕有精細圖案。穿過哈茲納赫殿堂前面的小谷,有古羅馬劇場遺蹟。劇場後面有一片開闊地,城市依四周山坡建築而成,有寺院、宮殿、浴室和住宅等。這是一座隱沒於峽谷中的城市,懸崖絕壁環抱,城牆天然而成。當然現在已經風化瓦解所剩無幾了。

納巴泰人的佩特拉至今仍然是一個謎,曾經是那麼的繁華與宏偉,似乎一夜之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納巴泰人敗於羅馬人後,一下子無影無蹤,沒有屍骨,沒有典籍,連一點線索都未留下,僅有的一些刻在石崖上的圖案文字,至今沒能破譯,只有一整座石頭城讓現代人去思考,探索。佩特拉古城2007年被評選爲世界新七大奇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爲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2007年7月8日被評選爲世界新七大奇蹟。佩特拉在希伯來語裏是"岩石"之意,這個名字取代了《聖經》中的"塞拉"一詞。據一些神話傳說,這裏是摩西(古代希伯萊人的領袖)點出水的地方。它以岩石的色彩而聞名於世。佩特拉因其色彩而常常被稱爲"玫瑰紅城市"。這是源於19世紀的英國詩人J·W·柏根的一首詩裏的一句:"一座玫瑰紅的城市,其歷史有人類歷史的一半。"

約旦佩特拉古城簡介:人類與之相比爲何會顯得格外的渺小? 第3張

佩特拉古城建築歷史介紹:

佩特拉爲公元前4~公元2世紀納巴泰王國首都,在希臘語裏是"岩石"之意,這個名字取代了《舊約聖經》中的"塞拉"(Sela)一詞。據一些神話傳說,這裏是摩西(古代希伯來人的領袖-譯註)點出水的地方。這個事件發生在古代希伯來人從埃及出逃後處於一片荒野的40年裏。公元前1世紀,在國王阿雷特斯三世統治時極其繁榮,疆土曾擴大到大馬士革。公元106年被羅馬帝國皇帝圖拉真軍隊攻陷,淪爲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曾作爲商路要道盛極一時。

3世紀起,因紅海海上貿易興起代替了陸上商路,佩特拉開始衰落,7世紀被阿拉伯軍隊征服時,已是一座廢棄的空城。1812年爲瑞士人J.L.伯爾克哈特重新發現。佩特拉遺蹟有一條長約1.5公里的狹窄峽谷通道。建築物雕鑿在懸崖峭壁面內,其房間也隱沒在岩石之中。大約公元前312年,納巴泰人(古代阿拉伯部落)在此定居。峽谷最寬處約7米,最窄處僅2米左右,兩側雕鑿有洞窟、巖墓等。

峽谷盡頭豁然開朗,聳立着一座高約40米、寬約30米的依山雕鑿的哈茲納赫殿堂(意爲金庫)造型雄偉,有6根羅馬式門柱,分上、下兩層,直至洞頂。橫樑和門檐雕有精細圖案。穿過哈茲納赫殿堂前面的小谷,有古羅馬劇場遺蹟。劇場後面有一片開闊地,城市依四周山坡建築而成,有寺院、宮殿、浴室和住宅等。還有從岩石中開鑿出來的水渠。

在東北部的山岩上開鑿有石窟,其中有一座氣勢雄偉的三層巨窟,正面爲羅馬宮殿建築風格,是歷代國王的陵墓。現設有佩特拉石窟博物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將該處列爲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特拉城地處從阿拉伯半島到地中海的貿易之路上,所以它成了那些橫越乾旱鄉村地區疲乏的旅行者們喜歡的歇腳地。公元106年古羅馬人接管佩特拉以後,該城市仍然十分繁華。但後來因貿易路線改變了,佩特拉的重要性因此大爲削弱。最終它被遺棄了,直到1812年後才被人發現。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