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塞爾維亞帝國簡介:位於巴爾幹半島,塞爾維亞國家的黃金時期

塞爾維亞帝國簡介:位於巴爾幹半島,塞爾維亞國家的黃金時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5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塞爾維亞帝國(塞爾維亞語:СрпскоЦарство)位於巴爾幹半島,由塞爾維亞人於1346年建立,1371年消亡,是當時歐洲最大的國家之一。亦即塞爾維亞國家的黃金時期。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塞爾維亞帝國簡介:位於巴爾幹半島,塞爾維亞國家的黃金時期

簡介

1331年,塞爾維亞國家的王位由斯特芬·杜尚(在位時間爲1331~1355年)繼承。杜尚通過與保加利亞國王的女兒結婚,與保加利亞王國建立了睦鄰關係,並利用拜占庭帝國的內亂開始征戰拜占庭帝國,先後佔領了拜占庭轄地馬其頓的大部分地區和幾乎整個阿爾巴尼亞以及希臘中北部的遼闊疆土。杜尚幻想建立強大的塞爾維亞帝國,1345年他自封爲皇帝。隨後,他又被東正教會加冕爲'塞爾維亞與希臘人、保加利亞人和阿爾巴尼亞人的皇帝',起初定都科索沃的普里茲倫,後來建都於斯科普里。

在帝國的極盛時期,塞爾維亞的版圖約佔巴爾幹半島面積的2/3。1349年,杜尚模仿拜占庭帝國頒佈了《斯特芬·杜尚法典》,1354年修訂了該法典。這部法典的宗旨是維護塞爾維亞帝國教會和貴族階層的統治地位與權益,以鞏固業已確立的封建制度。杜尚因此成爲塞爾維亞歷史上最傑出的人物之一,受到後人的敬仰和頌揚。

塞爾維亞帝國簡介:位於巴爾幹半島,塞爾維亞國家的黃金時期 第2張

杜尚去世後,他的接班人是性格溫和但軟弱無能的斯特芬·烏羅什五世。塞爾維亞帝國開始出現分裂,國勢日衰。在烏羅什五世(在位時間爲1355~1371年)去世後,奈馬尼亞王朝輝煌了兩個世紀的統治在塞爾維亞土地上結束,塞爾維亞國家在內部危機和外來侵略勢力的夾擊下走向崩潰。奧斯曼帝國於此時開始征服巴爾幹半島,並於1389年在科索沃戰役中擊潰塞爾維亞人(該戰役的結果現在尚有爭議),到15世紀末,奧斯曼帝國已完全征服了塞爾維亞,開始了長達5個世紀的統治。

君主

初代皇帝:斯特芬·烏羅什四世

末代皇帝:斯特芬·烏羅什五世(杜尚之子)

斯特凡·烏羅什四世即斯特凡·杜尚,1346年起自領沙皇稱號。斯特凡·杜尚(1308~1355),塞爾維亞王國國王(1331~1346),塞爾維亞帝國皇帝(1346~1355)。1321年其父斯特凡·烏羅什三世加冕爲塞爾維亞國王,他成爲王儲。1330年,隨父王打敗保加利亞和拜佔廷帝國聯軍,臣服了保加利亞。1331年,在塞爾維亞貴族的支持下,罷黜其父,登上了王位。

斯特凡·杜尚登極後利用拜佔廷帝國的內訌,聯合保加利亞,從1334年開始對拜佔廷帝國發動了幾次戰爭,奪取了馬其頓、阿爾巴尼亞和希臘的大部分土地。1346年,不顧君士坦丁堡總主教的反對,把塞爾維亞的佩奇大主教晉升爲總主教。然後,由這位大主教給他加冕爲塞爾維亞人和希臘人的皇帝,建立了塞爾維亞帝國。不久,他又自稱塞爾維亞人、希臘人、保加利亞人和阿爾巴尼亞人的皇帝。

1349年,杜尚在拜佔廷法律和塞爾維亞習慣法的基礎上,爲他的帝國制訂了一部比較完整的法典,即著名的《杜尚法典》。杜尚在位期間,塞爾維亞成爲巴爾幹半島上最強大的國家,半島2/3的領土被納入帝國的版圖。1355年,斯特凡·杜尚死後,塞爾維亞帝國即告分裂,1389年被奧斯曼土耳其人征服。

塞爾維亞在斯特凡·烏羅什四世的統治下經歷了一段輝煌時期,但他在1355年去世後,王國迅速衰亡。有權勢的塞爾維亞貴族並不敬重繼任的斯特凡·烏羅什五世。這位年輕、懦弱、可能智障的國王無力像他的父親一樣管治王國,分離分子乘勢而起,瓦解了塞爾維亞王國。首先脫離塞爾維亞控制的是希臘地區的色薩利及伊庇魯斯,還有阿爾巴尼亞地區。

許多小的公國在馬其頓西部及南部成立,匈牙利人乘機由北部滲入,烏羅什五世只保有塞爾維亞的核心地帶,那裏的塞爾維亞貴族雖然較他們的君主更爲強大,但普遍仍忠於國王,那些核心地帶包括西部的黑山(齊塔)、南部由約萬·烏格列沙統治的包含整個馬其頓東部的塞雷,及由多瑙河南至馬其頓中部的塞爾維亞中部,由烏羅什五世及貴族武卡欣·姆爾尼亞夫切維奇共治。烏羅什五世治下的地域鬆散,領主間又持續爆發內戰,使塞爾維亞無力抵抗奧斯曼帝國。

塞爾維亞帝國簡介:位於巴爾幹半島,塞爾維亞國家的黃金時期 第3張

1366年,薩伏伊王朝的阿梅迪奧七世在奧斯曼帝國手中重奪加里波利。1370年,穆拉德一世已幾乎控制了整個色雷斯,奧斯曼帝國已能與保加利亞及由烏格列沙統治的東南部地區接壤。烏格列沙是塞爾維亞最具影響力的地區統治者,他曾在1371年嘗試組成一個反奧斯曼的巴爾幹聯盟,但並不成功。拜占庭帝國因糧食供應問題而無力對抗土耳其人,故拒絕合作。

保加利亞在亞歷山大死後分裂爲史拉特辛米爾統治的維丁帝國及亞歷山大的繼承人希什曼以大特爾諾沃爲首府統治的保加利亞中部。希什曼的皇位受到史拉特辛米爾挑戰,另一方面又要面對土耳其人的壓力,他並沒有餘力參與烏格爾耶薩的計劃。只有姆爾尼亞夫切維奇參與,其他的勢力或未能意識到奧斯曼的威脅,或惟恐在戰爭裏遭到其他勢力的攻擊。

馬裏查戰役在1371年9月26日於切諾曼附近的馬裏查河爆發,由蘇丹穆拉德一世麾下的軍官拉拉·沙欣·巴夏對抗武卡欣·姆爾尼亞夫切維奇及其兄約萬·烏格列沙率領的七萬名塞爾維亞人(包含保加利亞援軍)。烏格列沙想對奧斯曼帝國首都埃迪爾內發動奇襲,因爲當時穆拉德一世身處小亞細亞,首都的兵力較爲薄弱,然而拉拉·沙欣·巴夏以較出色的戰術發揮(夜襲聯軍營地)擊敗基督教的軍隊,姆爾尼亞夫切維奇及烏格列沙戰死。戰後,馬其頓及部分希臘地區都納入奧斯曼帝國的勢力範圍。

凝聚力薄弱的塞爾維亞在大敗後崩潰,烏羅什五世隨即逝世,尼曼查王朝終結,塞爾維亞中部分裂成衆多獨立公國,使塞爾維亞的領土削減了一半。沒有統治者能夠領導他們,也沒有領主被承認爲君王。姆爾尼亞夫切維奇的兒子馬高在戰事裏生還,自稱爲塞爾維亞國王,但他無力將君王的威信傳達至馬其頓中部普里萊普以外的地區。塞爾維亞陷入分裂狀態,各公國之間亦互相攻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