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慕尼黑協定背景:納粹德國圖謀捷克斯洛伐克

慕尼黑協定背景:納粹德國圖謀捷克斯洛伐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捷克斯洛伐克位於歐洲的中心,不僅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而且軍事工業發達,礦產資源豐富。捷克斯洛伐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其中說德語的德意志族有三百多萬,大部分居住在捷克斯洛伐克蘇臺德地區。

早在1937年6月,納粹德國就擬訂了代號爲“綠色方案”的侵捷計劃。1938年3月,納粹德國吞併奧地利後,把侵略矛頭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企圖以支持“民族自決”爲名,佔領捷克斯洛伐克蘇臺德地區,該地區居民大部分以德意志族爲主體。同年4月,以康拉德·漢萊因爲首領的德意志人黨舉行代表大會,提出把蘇臺德地區從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出去的“自治”綱領。阿道夫·希特勒以此爲由,在德捷邊境集結兵力,以戰爭相威脅。1938年5月20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被迫宣佈局部動員,德捷邊境局勢緊張,史稱“五月危機”。

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捷克斯洛伐克在英法兩國保護下恢復主權,而且法國與捷克斯洛伐克簽訂有互助條約,1938年9月13日,法國內閣召開會議尋求對策。當晚,總理達拉第決定請英國首相內維爾·張伯倫出面調解。

慕尼黑協定背景:納粹德國圖謀捷克斯洛伐克

1938年9月13日晚,張伯倫給希特勒發出加急電報,希望雙方通過會面方式“和平解決”這一問題。

1938年9月15日,張伯倫第一次乘飛機前往德國。經過3小時的會談,他從希特勒那裏得到一項“保證”,即在幾天內兩人再次會晤之前,德國不採取任何軍事行動。會面結束後,張伯倫連夜趕回倫敦,與法國一起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施壓,要求捷政府根據“民族自決”原則解決蘇臺德地區問題。

1938年9月22日,張伯倫再次飛往德國哥德斯堡與希特勒進行會談。希特勒又提出將捷境內其他操德語的地區統統劃歸德國,並對歸併領土實行軍事佔領,限定10月1日之前解決問題。緊接着希特勒宣佈從9月28日起實行德軍總動員,命令部隊在9月30日以前作好戰爭準備。對此,捷克斯洛伐克總統愛德華·貝奈斯斷然拒絕了德國的要求,同時宣佈全國進入總動員。

1938年9月27日,希特勒下令德軍7個師進入德捷邊界前沿陣地,戰爭有一觸即發之勢。

1938年9月29日,張伯倫在半個月內第三次飛往德國,同達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一起,在慕尼黑舉行英、法、德、意四國首腦會議。會議從1938年9月29日12時45分開始,至次日凌晨1時半,四國正式簽署了將蘇臺德地區割讓給德國的《慕尼黑協定》。直到此時,一直在隔壁房間裏等候的捷克斯洛伐克的兩名代表被帶進會議廳,告之協定的內容。迫於英法兩國的壓力,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在德國限定的6小時內接受了《慕尼黑協定》。同日,英德兩國還簽署了一項共同宣言,表明決心用協商辦法處理兩國關係的一切問題,“永遠不再投入彼此間的戰爭”。同年12月6日,法德兩國也簽署了一個內容類似的宣言。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