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揭祕漢高祖劉邦當皇帝后讓自己親爹給自己磕頭?

揭祕漢高祖劉邦當皇帝后讓自己親爹給自己磕頭?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野史說,這個太上皇的據說還是劉老爹給兒子磕頭稱臣後才換來的,劉邦當了皇帝后對自己的親爹並不友好,甚至還爲到底該誰給誰磕頭糾結了好長一段時間。劉邦在他父親眼裏一直是最不成器的劉小三,直到他斬蛇起義,劉老爹纔拿剃鬚刀颳了刮眼睛,開始正眼瞧着兒子的革命事業。幸運的是,七年之後,革命徹底成功,劉邦搖身一變,喚作漢高祖了,就大方地賜給他老爹一頂“太上皇”的帽子,讓他在養老宮吃喝玩樂,頤養天年。兒子當了皇帝自然是天大的好事,但是也產生了一個極爲嚴重的問題:父子二人見了面,一個是老子,一個是皇帝,誰給誰叩頭都不合適。最後,面子上覺得很下不來的劉邦發話了:我是皇帝我老大,不給老子磕頭啦。老子見我要稱臣,還是減少見面避免尷尬吧。結果,劉老爹成了太上皇,膝下卻少了一個兒子。

揭祕漢高祖劉邦當皇帝后讓自己親爹給自己磕頭?

網絡配圖

劉盈爲皇太子,追封了他的母親爲昭靈夫人,就是沒封他的老爹——劉太公不封他爹,劉邦秉承的什麼原則呢?要說先封逝去的人,活着的老婆孩兒也封了;要說女士優先封吧,兒子也封了;要說先可晚輩封吧,兒封母也封了;要說先封長輩吧,媽封爹沒封總之,從哪個角度講,都叫人費解但更叫人費解的還在後頭呢

劉肥爲齊王在這一次分封的名單裏又不見劉太公的影子如果說第一次是疏忽的話,那麼,這一次恐怕用疏忽的理由就不能解釋通了這儼然一個謎那究竟什麼原因惹得劉邦遲遲不封他的爹呢?究其因,其實,《漢書·高帝紀》裏有一段精彩的記述,細心品味,謎底就在其中

劉太公家令對劉太公說的話,顯然是話裏有話表面上看,家令是勸劉太公顧全大局,父子感情要服從於君臣大義,其實,他哪有那麼高的政治遠見?他是旁觀者清,他在以委婉的口吻提示劉太公:老爺子呀,你老婆、兒媳婦、孫子,你們劉家該封的都封了,就差你了你咋看不明白事兒呢?你的兒子已經不是從前那個動不動你就訓斥一把的無賴了。你遲遲得不到封號,就是因爲你老放不下老子的派頭,你兒子看不慣,和你較勁呢。

劉太公對劉邦說的話,似乎是言不由衷維護皇帝的尊嚴和盡一個兒子的孝道有衝突嗎?按理說不會百德孝爲先,難道給父親請安,就是“亂法”了?劉太公說這話的時候,肯定有想法,但一想想家令的提醒,再看看自己目前的“待遇”,儘管有想法,態也得表,而且還要表的真誠果不其然——真叫太公家令猜對了,劉太公此話一出口,特別是“應門卻行”的謙卑之舉,正中劉邦的下懷,他立即賞賜了太公家令,而且接着就封了劉太公爲太上皇從這兒不難看出,劉邦的“五日一朝太公”,只不過是禮節性的虛應故事,其實,他的心裏說不上怎麼煩呢.

揭祕漢高祖劉邦當皇帝后讓自己親爹給自己磕頭? 第2張

網絡配圖

劉太公的教誨功不可沒,應該給他封號;另一層意思是說,遲遲沒給父親封號,是因爲還沒太平,沒來得及封這真是欲蓋彌彰、越描越黑既然父親有那麼大的功,該封,爲什麼一開始不封,非得等老爹“表態”了後才封?既然沒太平,沒倒出工夫封,那老婆、孩子、老媽怎麼就有工夫封了?很顯然,劉太公遲遲沒得到封號的原因,他說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腳。

劉太公有成見,他老爹這一點,還有一個佐證,那就是在楚漢戰爭相持階段發生的“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史記·項羽本紀》)的那一場遭遇可以設想,自己的老爹都快叫人殺了,居然還能說出這樣的話來!這固然折射出劉邦幹大事“無毒不丈夫”的本性,但從中也顯現了劉邦對劉太公的態度:壓根就沒瞧得起爹.

年輕時候的劉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史記·高祖本紀》),整天遊手好閒,不顧正業,劉太公對他肯定又氣又恨這也是爲人父母的普遍心理:對子女恨鐵不成鋼所以,劉太公教訓劉邦的的態度難免就粗暴了一些,以至於給劉邦留下了終生難以磨滅的記憶,一方面對老爹有所畏懼,另一方面表面上還得敬着,這種壓抑着的矛盾心理,久而久之形成了逆反心理:你我,我也你這麼說有什麼根據呢?

揭祕漢高祖劉邦當皇帝后讓自己親爹給自己磕頭? 第3張

網絡配圖

劉太公說了這樣一句話:“以前,您老人家總認爲我是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我二哥劉仲如今,我的產業和劉仲比,誰的多?”這句話流露出的心理,很顯然是自負裏夾雜着一種不滿,不滿於他父親劉太公從前對自己的態度酒後吐真言,當着滿朝文武大臣的面,說這樣的話,叫老父親怎麼下臺?可見,在劉邦的心底對劉太公該憋着多大的怨氣!僅此一點,足可以看出劉邦他爹的端倪。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