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中原英雄文化與白朗起義故事是什麼?其中有什麼聯繫?

中原英雄文化與白朗起義故事是什麼?其中有什麼聯繫?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原英雄文化起源於原始的英雄崇拜。從神話中的英雄故事開始,在中原這塊政治、文化高地上,涌現出一批批英雄人物,演繹出一幕幕英雄活劇,形成了人們仰慕英雄、崇尚英雄、學習英雄的人文精神,成爲中華英雄文化的主要源頭。

據有關專家考證,漢末魏晉時期是中原英雄文化的定型期,也是我國英雄文化的定型期。當時的文化重心是以河南爲中心的中原,以曹魏集團爲核心的英雄們主要活動在河南。“英雄”一詞,爲時人經常提起。有“曹操煮酒論英雄”等,那個時代,對於人才有着強烈的呼喚,人們建功立業的理想追求格外強烈,催生着一種健康向上的人生觀,英雄文化才進入到其本質意義階段。

中原英雄文化與白朗起義故事是什麼?其中有什麼聯繫?

中原英雄文化主要有:史前文化、神龍文化、政治文化、聖賢文化、思想文化、名流文化、英雄文化、農耕文化、商業文化、科技文化、醫學文化、漢字文化、詩文文化、宗教文化、戲曲文化、民俗文化、武術文化、姓氏文化等18種文化形態,其中英雄文化佔至第七位。

河南是一片仰慕英雄、產生英雄的沃土,也是熱愛英雄、造就英雄的熱土。中原兒女在歷史的長河中譜寫的英雄譜如燦爛畫卷。女媧補天、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歌頌英雄的神話傳說,都產生流傳在河南。公元前約475年,春秋末期的魯國西北部柳下屯(今河南省濮陽縣柳屯鎮)人展雄又名柳下跖(跖,赤腳奴隸)、柳展雄,領導了九千人的奴隸大起義,史稱柳下跖起義,追求“耕而食,織而衣,無有相害之心”的平等社會。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領袖陳勝,是河南登封人。代父從軍的巾幗英雄花木蘭,是河南虞城人,其義舉令世人讚歎不已,美國人將其英雄故事搬上銀幕,傳播全球。河南鄧州人、唐代名將張巡在抵禦叛軍中,堅守睢陽,“守一城,捍天下”,被後人奉爲神靈。宋代的包拯剛正不阿、鐵面無私、不畏權貴、懲惡揚善,成爲世人景仰、萬代傳頌的“包青天”。南宋愛國將領岳飛是湯陰縣人,其“精忠報國”的壯志、“還我河山”的吶喊、“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的豪情,一直激勵着中華兒女抵禦外侮、報效祖國。這些英雄們,歷來都是人們尊崇、歌頌的對象。這是一種不尋常的文化現象。

在中原近現代史上,中原地區英雄迭出,同盟會會員張鍾端策劃起義,不幸被俘,凜然就義;愛國名將吉鴻昌,毀家紓難,令敵人聞風喪膽;楊靖宇的事蹟更是盡人皆知,成爲抗日民族英雄的代表。新四軍將領彭雪楓,屢建奇功,壯烈犧牲;紅25軍政委吳煥先,生前死後都是該軍不朽的軍魂。和平年代,中原大地各條戰線都不斷涌現出英雄人物,如:秉公執法、勤政愛民的女公安局長任長霞;鐵肩擔道義、捨身救學生的女教師靳偉傑;愛崗敬業、忠於職守的反扒民警竹衛東;捨己救人的農民工李學生等等,可謂羣星燦爛,舉不勝舉。

中原英雄文化與白朗起義故事是什麼?其中有什麼聯繫? 第2張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安國樓說:中原英雄文化有其顯著的特點。第一,中原是中華文明起源最早的地區,因此,在早期文明階段,中原已十分盛行英雄文化。第二,中原曾長期是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因此,中原英雄人物衆多,英雄文化豐富多彩。第三,歷史上的中原又是戰亂、災害多發地區,因此,特殊時期,又造就了許多最爲典型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文化。第四,中原的英雄文化內容豐富,源遠流長,因此,中原有着濃厚的崇尚英雄、謳歌英雄的大衆情感和精神傳統。

諾貝爾獎得主莫言在小說《紅高粱》中有一句題外話,原話是“高密東北鄉是土匪猖獗之地,土匪的組成成份相當複雜,我有爲高密東北鄉的土匪寫一部大書的宏圖大志,並進行過相當程度的努力——這也算是先把大話說出來,能唬幾個人就唬幾個人。”從這一點來說,我覺得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種英雄情結,因而英雄文化是深入人心的。

作爲近代以來有一定影響力的一位英雄人物,白朗的傳說在平頂山、南陽、洛陽等民間廣爲流傳,它反映了豫西底層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浩然之氣,展示的是一幅民國年間中原英雄輩出的畫卷。

上世紀六十年代,河南大學組成白朗起義調查小組,以白朗當年走過的路線進行了調查,並寫出調查報告。198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了官方檔案《白朗起義》。1982年,《中州學刊》第二期登載了《如何理解白朗起義》的文章。1983年,白朗起義被寫入《河南歷史知識》一書。隨後,寶豐縣及各地文史專家、作家相繼出版有關白朗的作品,白朗研究進入更大的視更高的視野。

中原英雄文化與白朗起義故事是什麼?其中有什麼聯繫? 第3張

白朗起義的主要特徵:一是地域性和真實感。作爲當地的富有影響的人物,白朗的名字在寶豐縣及平頂山市相關縣區幾乎家喻戶曉,在民間的觀念中被認可爲“英雄”。二是傳播面和文化價值。白朗起義的傳說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中強悍、勇敢、智慧的品格,正是中原人的性格,不屈不撓的精神已成爲白朗起義的精髓。三是當地方言起到了推動作用。白朗義軍的精銳是寶丰、魯山、汝州一帶的百姓,當時義軍中流傳的隱語如“撈底”、“吃玉米豆”、“掛彩”等語言,現代人的口語裏仍然在使用。四是歌謠傳唱成爲英雄文化的基本特徵。自民國至今,當地民間就有以蹚將綠林人物串連起來傳唱的歌謠,以打“蓮花落”或說書、戲曲段子最多。

白朗殉難104週年了,一百多年來,全國不少文史工作者乃至國外的文化史工作者,對白朗起義的研究不斷深入,2015年《白朗起義故事》進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對其傳說進行保護。隨着越來越多的史料出現,對白朗的研究還會更加持久地進行下去。

英雄文化的衰微絕不是好事情,白朗起義的英雄史詩會得到更廣泛的傳誦和弘揚。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