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我國古代男尊女卑爲何還要讓女主幹政

我國古代男尊女卑爲何還要讓女主幹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我國古代社會,男尊女卑提現的淋漓盡致,但我國古代還是有不少女主對這男尊女卑的性別歧視作出極力反抗,譬如說武則天、呂后、慈禧,當然,慈禧是大家都反感的對象。既然古代男尊女卑,那麼怎麼會有機會讓這些女主幹政?

在中國古代政治的觀念中,女主(太后主政或女皇)似乎是一個挺負面的政治名詞,從儒家經典《尚書·牧誓》開始,就有以“牝雞無晨”(母雞不能報曉)諷喻女性不能掌權的理論基礎,後世又有漢武帝駕崩前以“主少母壯”爲由賜死鉤弋夫人的政治實踐。到了近現代,出於對慈禧太后與江青這些女主的憤恨,我們便不斷自我強化着“牝雞無晨”的歷史記憶,有意無意的將“女主”地污名化從歷史照進現實。

但諷刺的是,牝雞無晨的政治觀念在現實政治中卻屢屢被打臉。據朱子彥先生做過的一項統計,中國古代臨朝稱制的女主高達40人之多:秦國1人,西漢4人,東漢6人,北魏2人,唐代2人,宋代9人,遼代3人,元代11人,清代2人。

我國古代男尊女卑爲何還要讓女主幹政

那麼,問題來了,男尊女卑的古代中國爲何不拒絕女主?在那個漫長的男權時代,如果女主政治還能頂住壓力且大行於世,背後一定有一些極其強大的邏輯,以至於連“男權”這個硬約束都可以碾壓過去。當然,這裏有一個基本邏輯,即中國古代皇權是受限制的,合法性是需要得到士大夫階層的認可與合作的,因此,我們可以默認的是,“女主政治”之所以如此有生命力,一定也是得到由男性構成的士大夫階層的認可的。

女主政治雖然與“牝雞無晨”的政治觀念相背,但卻與另一政治觀念——“家天下”天然結盟。說白了,在皇權的觀念系統中,男尊女卑固然是件挺重要的事,但“家天下”纔是核心啊。保證皇權不被其他家族篡奪纔是最重要的,如果女主可以爲這一終極目標服務,什麼男尊女卑這些小問題都可以暫時忽略。

在中國古代,女主的出現最直接的原因往往是皇帝年紀小,需要有人幫皇帝攝政。中國的政治精英們在不斷試錯中逐漸發現,什麼大臣啊、什麼王叔啊,都特別不靠譜,要麼極其跋扈,要麼直接就改朝換代了,只有太后(女主)纔是最靠譜的。祝總斌先生在《古代皇太后“稱制”制度存在、延續的基本原因》一文中指出,與其他辦法相比,女主在維護幼主帝位免遭篡奪和保證王朝統治的延續上,保險係數要大得多。

太后爲什麼靠譜?因爲是親媽呀,母親總是要維護親兒子的皇位吧。對此,一個似乎成立的反例是武則天,這位“武周”的開國皇帝不就是搶了自己兒子李旦的皇位麼?

但是,武則天還是將“皇嗣”的位置留給了李旦。事實上,武則天不是沒有考慮過將皇位傳給侄子,這樣做的好處也“顯然易見”,“武周”將可以由武家人傳承下去,武則天這個開國皇帝纔會更有意義。但正如狄仁傑曾對武則天進言的那句話“姑侄之與母子孰親”,在這麼沒有爭議性的問題面前,武則天果斷選擇了“母子”。而到了晚年,武則天的政治安排則明顯趨向於廢掉“武周”,她一駕崩就讓兒子恢復李唐吧。

即使是武則天這樣在歷史上素有“虎媽”形象的女主都捨棄不了兒子,其他兒女心腸重的女主就更不用說了,他們的執政除了滿足個人對權位的貪戀之外,根本目的還是爲兒子守住江山。

我國古代男尊女卑爲何還要讓女主幹政 第2張

用“母子親情”來界定女主與皇權的關係,很可能還是太狹隘了。在中國歷史上,也有一些太后與小皇帝的關係並非是母子。祝總斌先生曾有言,即使幼主並非親子,由於二者在制度上仍是母子關係,“女主”同樣因幼主方能取得至高無上地位,因此必然要維護其君位。

或許可以這麼說,除了“母子親情”之外,在制度上,女主與小皇帝也是某種意義上的命運共同體。在中國古代的政治結構中,女主的出現自然會導致“外戚”這一政治勢力的興起。但從根本上,女主重用“外戚”不是爲了撼動皇權,而只是爲了培育自身的政治勢力。當“外戚”企圖篡奪“皇權”時,女主從來都是選擇站在皇權這邊。在中國帝制歷史上,從未有“母后”同意父兄篡位的先例。

作爲王莽的姑姑,太后王政君自然曾是王莽政治上得勢的最大支持者。但當她得知王莽的最終目的是改朝換代時,自稱是“漢家老寡婦”,痛罵王莽是“狗豬不食其餘”,堅決與王莽劃清界限。

還有一個例子是北周的楊太后。當他聽說父親楊堅(後來的隋文帝)要篡位時,也極其憤怒,這還是考慮到當時的北周靜帝並不是楊太后的親生兒子。

在父子相承已成爲傳統的帝制時代,母權沒有傳續的途徑,並且是皇權的天然維護者。正是基於這一考量,無論士大夫階層如何出於男權價值觀反感女性當政,最後都只好“放任”並支持40位女主的出現。

除了作爲皇權的天然維護者之外,在帝制時代,女主政治之所以得以在士大夫集團不斷的“半推半就”中延續,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就要歸結於女主不錯的執政績效了。

這背後的意義在於,第一,女主通過自己的執政成績部分破除了“女性不適合搞政治”的污名化觀念;第二,用現代的政治觀念來看,“績效合法性”也有其生存空間,換句話說,即使你的政治模式有違於主流政治價值觀(男性做皇帝),只要你經濟搞得好,老百姓有東西吃,你就有了繼續執政的合法性。

甚至可以說,中國歷史上的女主的平均執政成績要高於男性皇帝。在我們很多熟悉的女主中,其中不僅不乏“大帝”級別的,更重要的是,其中基本沒有淪爲底線以下的昏君暴君這一級的。

有趣的是,女性易出偉大政治家這個似乎很普世。如果要搞英國歷史上最偉大國王的評選,伊麗莎白一世和維多利亞女王一定都是前幾名的種子選手;在俄國曆史上,除了彼得一世以外,另一個可以被稱作“大帝”是葉卡捷琳娜二世;西班牙的伊莎貝拉女王,她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贊助者,也是現代西班牙的締造者。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