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李信是不輸白起的大將,他的結局如何呢?

李信是不輸白起的大將,他的結局如何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建立了強大的秦帝國,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而秦國之所以能夠成爲我國古代的第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其實也離不開歷代君主的勵精圖治和賢臣良將們的輔佐。

戰國中後期,託商鞅變法的福,秦軍的戰鬥力大大提升,而不少名將也紛紛涌現,他們幫助秦國攻城略地,爲日後的統一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李信是不輸白起的大將,他的結局如何呢?

提到秦國名將,相信人們最先想到的一般都是白起、王翦這樣在歷史上響噹噹的人物。他們當中,前者曾指揮秦軍取得長平之戰的勝利,並坑殺了趙國四十萬降卒,留下了"殺神"的威名;後者在秦始皇攻取六國的過程中居功至偉,立下了汗馬功勞。

除了他們之外,秦國其實還有北擊匈奴,使得胡人不敢南下牧馬的蒙恬、在秦朝末年屢勝起義軍,爲王朝續命的章邯等名將。在秦始皇手下,其實還有這樣一位虎將,他戰鬥力堪比白起,但最後的結局卻也如同白起一般令人惋惜。

李信,生年不詳,其家鄉在槐裏縣,也就是今天陝西咸陽的興平市以東一帶。據《史記》記載,李信年輕的時候就強壯而勇敢,他憑藉着出色的軍事才能得到了秦王嬴政的欣賞與信任,最終在秦滅六國的戰爭中得到了揚名立萬的機會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秦國消滅了六國中實力最弱的韓,並將目光放到了趙國的身上,於是,嬴政將秦軍兵分兩路,一路由王翦統帥,進攻漳水、鄴城,一路則是李信率領,出兵太原、雲中。

在王翦、李信的夾擊之下,趙國很快就被攻破,在戰爭中發揮出色的李信得到了人們的高度評價。第二年,著名的荊軻刺秦事件爆發,勃然大怒的秦始皇揮師北上,誓要消滅燕國。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作爲先遣部隊的李信率領輕騎兵率先到達了燕國境內,他指揮若定,輕而易舉便擊敗了燕太子丹的部隊,將其逼得死守首都薊城,不久后王翦率主力部隊趕到,燕王喜、太子丹等人只得倉皇逃往遼東。

敵軍重要目標逃跑,擅長奔襲作戰的李信自然是承擔了追擊的任務,他帶着數千輕騎一直追到了位於今遼寧遼陽市東北的衍水。眼看山窮水盡,燕王喜爲了保全燕國、保全自己,選擇了斬殺太子丹,將其首級獻上。幫助嬴政成功報仇後,李信自然是立下大功,史書記載,此戰過後,"始皇以爲賢勇。"

燕國滅亡後,秦國已經將六國中的三個都納入了領土範圍,此時神州大地上只剩燕國、楚國、齊國還在苟延殘喘,其中燕國更是已經名存實亡。當時,秦國秉承着"遠交近攻"的戰略方針,對於齊國採取交好的態度,防止它與別國聯手抵抗自己,因此,秦軍的兵鋒自然而然指向了位於南方,相愛相殺多年的楚國。

當時,剛立下獻上太子丹首級之功的李信炙手可熱,秦王準備讓他獨當一面,作爲主將討伐楚國,於是問道:"吾欲攻取荊,於將軍度用幾何人而足?"針對當時楚國衰敗不堪的狀況,年輕氣盛的李信自信地回答道:"不過用二十萬人。"嬴政聞言大喜,又詢問老將王翦,後者回答道:"非六十萬人不可。"

聽完兩人的答覆,嬴政認爲王翦是因爲年事已高所以變得膽怯,李信則果斷而勇敢,更加值得任用。一番整頓後,嬴政大袖一揮,李信便和蒙恬一起帶着二十萬秦軍南下伐楚了。戰爭初期,李信、蒙恬這兩位名將都是屢戰屢勝,接連攻取了楚國的大片土地,但李信被勝利衝昏頭腦,不顧後勤保障和士兵的休息問題執意前進,慢慢地,他進入了楚將項燕的圈套當中。

項燕是戰國末期楚國的名將,也是後來著名的西楚霸王項羽的祖先,他精通用兵,又善待士卒,很受楚人的尊敬。當李信率領秦軍剛入楚境時,項燕知道硬碰硬絕對難有勝算,便靠着楚國幅員遼闊的優勢,讓李信四處佔領土地,自己則率軍在其後尾隨,等到秦軍疲憊不堪,又十分鬆懈時,他就突然襲擊,將其大敗。

李信是不輸白起的大將,他的結局如何呢? 第2張

李信兵敗逃回秦國,嬴政只好親自請王翦出山,在王翦的率領下,秦軍成功消滅了楚國,而李信則是被派去與王翦之子王賁一同滅燕、攻齊。

儘管敗於楚將項燕之手,李信的軍事才華和貢獻還是非常值得表揚的。關於李信的結局,史書中沒有記載,但大體有三種說法,即自然死亡、自殺、戰死。據說,李信一直活到了秦朝末年,還在耄耋之年披掛上陣平定義軍,被擊敗後,他選擇了自殺以示對秦的忠誠。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