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蜀漢爲何沒能復刻劉邦的成功呢?

蜀漢爲何沒能復刻劉邦的成功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末天下大亂。公元前206年,劉邦被封爲巴蜀和漢中之王,稱漢王。大約5年後,劉邦一統中原,成爲了漢帝國的皇帝,史稱西漢。

蜀漢爲何沒能復刻劉邦的成功呢?

大約過了四百年,天下再次大亂。諸葛亮說:“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備奮然而起,終於建立了蜀漢政權。223年,劉備身死,恢復帝國榮光的重任交到了丞相諸葛亮的手裏。然而,同樣擁有巴蜀和漢中之地,諸葛亮殫精竭慮11年,蜀漢的生存環境卻越來越惡劣。

不僅對手魏吳越來越難撼動,內部高層也逐漸沒有統一的想法。可以說,234年,諸葛亮死的時候,蜀漢的命運已經基本註定。

蜀漢爲何沒能復刻劉邦的成功呢? 第2張

同樣是佔據了巴蜀和漢中之地,蜀漢政權爲何難以複製劉邦的成功呢?

關於這個問題,除了上帝視角,大多數的觀點集中於對手的強大和時代的不同。

第一個觀點認爲,劉邦面臨的是一個分散的中原,而劉備諸葛亮面臨的是強大的魏吳。誠然,劉邦時代,項羽分封了連同自己在內的19個勢力,劉邦可以各個擊破;而劉備時代,魏吳都先於劉備建立穩固的勢力,等劉備佔據巴蜀漢中時已經難以撼動。但這個觀點忽略了一點:劉邦時代除了齊地,其餘勢力也是臣服於項羽的,劉邦面臨的並不是完全的各自爲政而是首先突破了項羽的聯盟才爭取到了諸侯的支持;而劉備諸葛亮時代,東吳大部分時間都是蜀漢的盟友,雖然沒有太多實際上的軍事支援,但兩弱對一強至少比劉邦的環境要好。因此,實力反差並沒有那麼突出。

第二個觀點認爲,時代不同了,劉邦時代貴族勢力弱小而平民居多,劉邦可以輕易的爭取到更多人的支持;而劉備諸葛亮時代,士族政治已經初顯端倪,得不到各大士族支持的蜀漢政權在中原難以立足。

這個觀點子彧認爲也不是根本所在。劉邦的出身比劉備差的遠,幾乎是靠着約法三章等得到了第一波民心,然後憑藉着項羽殺義帝的污點進行討伐;而劉備勢窮力孤都可以得到荊州許多士族的追隨,諸葛亮本人也是荊州士族之一,他們擁有的民意基礎遠比劉邦要廣泛,只不過沒有劉邦利用得好而已。子彧以爲,這兩個觀點並非沒有其合理性,但都不是根本。

劉備在蜀漢建立2年後就駕崩了。而諸葛亮雖然不是君主,但卻之後長期掌握了蜀漢的軍政大權,而且諸葛亮時代結束,蜀漢也就基本定型了。因此,如果要分析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將劉邦時代和諸葛亮時代進行一個對比。實際上,劉備諸葛亮和劉邦的第一個差距在於,劉邦從漢中殺出第一步就穩穩的佔據了關中,而諸葛亮傾盡全力仍然留在漢中。

劉邦利用韓信暗度陳倉的戰略規劃成功突入關中,很快在關中站穩了腳跟;而諸葛亮企圖利用趙雲爲疑兵、主力佔據隴右、再圖關中的策略卻因街亭失守而失敗。而接下來,劉邦屢次向東,多次敗績仍能夠穩穩立於關中和巴蜀,最終取得中原;而終諸葛亮之世,蜀漢再也沒能踏入關中一步。

實際上,如果我們縱向對比,佔據關中+巴蜀的政權前有秦國、劉邦,後有北周,最終都完成了大一統帝國的建立,而只佔據巴蜀的政權諸如成家、蜀漢、成漢、譙蜀、前後蜀政權,在天下大勢面前都是任人宰割的。巴蜀之地不是沃野千里、天下險塞嗎,爲何總是陷入困境呢?

因爲巴蜀之地雖然地理條件優渥,但缺點也是十分明顯的。在諸葛亮的那個時代,走出巴蜀和進入巴蜀一樣困難。而如果單單隻佔據巴蜀,很容易就被佔據關中或三峽的政權封住出口甚至攻滅。事實上,三峽對面是盟友東吳,曹魏卻借用關中,封住了諸葛亮又封住了後來的姜維。

另外,由於巴蜀到關中本身道路崎嶇,關中政權的存在,使得巴蜀政權政權需要付出巨大的軍需運輸成本和劫掠風險纔可以實現進攻關中的戰略。事實上,諸葛亮歷次北伐時間都不長,仍舊有好幾次因爲軍需糧草問題而撤退。但是,劉邦與項羽相爭四年,卻幾乎沒有因爲糧草軍需問題而導致過敗績,同樣地勢崎嶇,更差的道路條件,爲何劉邦沒有遇到過這個問題呢?

在今天的地形上,中國劃分爲三級地理階梯。第一級地理階梯是青藏高原及其周邊;第二級地理階梯包含了新疆及甘肅(西域和隴右)、蒙古高原(匈奴)、黃土高原(關中及河東)、四川盆地(巴蜀)和雲貴高原(南中);二級階梯以東則是三級階梯。

如果對應公元前300年到公元300年的歷史,第一級階梯屬於中原勢力難以觸及的範圍,而第二級階梯中西域、隴右、匈奴之地、南中之地都只是中原強盛時期的勢力範圍,難以成爲中原勢力的根據地,河東之地相對物產貧瘠。因此剩下的就只有關中、巴蜀之地,中間處於連接之地的是漢中。同時,隴右和南中與關中巴蜀具有很強的相關性。佔據關中,隴右基本可以收入囊中;而巴蜀幾乎是當時通往南中的唯一道路。

因此,從大的方面來說,如果只佔據巴蜀漢中的話,關中能夠輕易封住巴蜀政權,但如果佔據了關中+巴蜀之地的話,地理形勢就會完全不一樣。

首先,基本上完全佔據了二級階梯的地理優勢,這樣就可以封閉起來而取得防禦上的完全優勢,同時也關東政權也難以有效阻斷關中+巴蜀的進攻優勢。簡單點說,佔據巴蜀+漢中是難守難攻難擴張,而佔據巴蜀+關中是易守難攻易擴張。其次,巴蜀前往關中的道路沒有了地方勢力的騷擾,可以有效減少運輸消耗和劫掠風險,從而增加了物資的利用率。

因此,同樣佔據巴蜀和漢中之地,諸葛亮的失敗和劉邦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於是否進一步掌握關中+巴蜀,是否掌握完全的地利。這一點,不管是反對北伐的費禕、還是爲了北伐而北伐的姜維,都沒有看到。諸葛亮的北伐旗號雖然是克復中原這樣的空口號,但從其行動和目的來看,諸葛亮是看到這一點的,但是可惜的是,諸葛亮一生也沒能做到。

如果說沒能佔據完全的地利是諸葛亮看到但沒有做到的關鍵因素的話,那麼接下來這一點,諸葛亮是要負主要責任的。西漢帝國的建立者劉邦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流氓,在市井層面摸爬滾打多年,別的什麼也沒有學會,卻練就了一身看透人心的本事。即使在秦末諸雄中,劉邦的軍政能力十分普通,然而劉邦擅長的事情是,讀懂別人的需求、合理分配利益。

這使得劉邦在哪裏都能夠如魚得水。實際上,不僅僅是英布、彭越等人與劉邦的合作建立在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就連屬下的漢初三傑韓信、張良、蕭何之所以跟隨劉邦,同樣是因爲跟着劉邦能夠承擔更少的風險和分配到更合理的利潤。

這一點從沛縣起兵推舉劉邦、稱帝后張良勸劉邦分封功臣等事件的細節都可以看得出來。韓信說劉邦將兵不過十萬,但是善於“將將”(統領衆將)絕不只是一句恭維的話,他本人也礙於劉邦的知遇之恩而沒有聽從蒯通之言而背叛,就是一個明證。

實際上,漢初三傑和彭英二人的軍政能力都有比劉邦突出的地方,而且從後來的表現來看他們並不是什麼善茬。但梟雄的本質在於,善於用利益來駕馭那些能力非凡之人,甚至是跟他一樣的梟雄。實際上,雖然比起劉邦有差距,但從關羽、黃忠、魏延、馬超、法正一衆文武來看,賣草鞋起家的劉備也是有梟雄之姿的。

與劉邦和劉備比起來,諸葛亮是個完美的人。士族出身,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有比較強大的人脈網,還有高潔的志趣,最重要的是,諸葛亮的軍政能力比起劉邦劉備來說,強的不是一星半點。但是完美的諸葛亮,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他不喜歡駕馭梟雄,而喜歡聽話的下屬。因爲他們覺得沒人能比自己做的更好,所以都會盡量發佈較爲詳細的命令而不喜歡把事情交給下屬去發揮,喜歡參與具體的事務而不喜歡假手於人,處理事件時會盡量減少風險而求穩。

這一點,從蜀漢部分將領的遭遇就可以看得出來。劉封是一個非常潛在、完全沒到明面上來的威脅,但諸葛亮在蜀漢勢力尚未威固之時就勸劉備直接殺之。魏延在劉備時代獨守漢中,能力非凡但是想法有點多,不那麼聽話,因此諸葛亮一直壓着魏延不讓其出頭。而諸葛亮刻意培養的向寵、馬謖、姜維、楊儀等人,幾乎都是有些文人氣或者“志慮忠純”的人。

關於諸葛亮北伐的失敗,很多人往往以諸葛亮兵力不如曹魏爲理由,但是劉邦可以把整個北方都交給韓信去平定,彼時韓信的軍隊不過數千人;而諸葛亮北伐的時候主力約10萬人,但魏延領兵5000爲奇兵都被拒絕。劉邦具體指揮儘量聽取意見,不指手畫腳,而諸葛亮卻二十杖以上的刑罰都要親自過問。因此,軍隊數量是其次,一人計窮,三人計長,敢不敢於任用人才是最重要的。蜀漢後期的人才缺乏,不管如何解釋,諸葛亮的這些作爲來看,他是要負很大的責任的。

最終的結果就是,雖然劉邦軍政能力不如諸葛亮,但其作出的大部分決策比蜀漢要好;雖然諸葛亮本人幾乎是個軍政全才,但並不是一個好領導。他殫精竭慮,但蜀漢還是沒能走出漢中一步,身後還人才凋零,處境越來越困難。這是諸葛亮和劉邦的差距,也是完人和梟雄的區別。

總的來說,諸葛亮不能複製劉邦的成功,一在於沒能進一步拿到關中,形成完整的地利,而被困於漢中;二是諸葛亮是一個完人卻不是一個好領導,沒有發揮出麾下衆將的最大價值。

大風起兮雲飛揚,安得猛士守四方。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杜甫給諸葛亮的這句結語,和劉邦自己唱的大風歌,如果從本文這個角度來解讀,無疑是對諸葛亮和劉邦最好的總結。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