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韓信被殺之謎團:歷史上的韓信是怎麼死的?

韓信被殺之謎團:歷史上的韓信是怎麼死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韓信是如何死的?

從告密現象這一角度而言,秦帝國並不是一個成功的帝國。相比後來的唐武后、明太祖、康雍時代,秦帝國寫進法律的告密因爲無人呼應而成了小兒科。秦滅後,劉邦建立漢朝,已經幾乎被六國百姓扼制的告密文化纔算甦醒過來。開國功臣韓信則成了第一個受害者。

韓信是個軍事天才,但他在識人處世上的智慧幾乎等於白癡。從小就家境貧寒又早年喪了雙親的他時常遭到同鄉地痞的欺辱,江蘇淮陰在那個時代或許非常盛產流氓,韓信經常能遇到這樣的人。不過,之所以這些流氓總欺負韓信,與韓信自己有很大關係。他從小就熟讀兵書,學成後總覺得自己是大將之才,常挎一根木劍四處招搖,這種特立獨行難免會讓那羣流氓產生好奇,先是認爲與他身份不符,隨之而來的就是侮辱。韓信就在這樣的背景下,鑽了一個流氓的褲襠,後人稱之爲“胯下之辱”。

項羽與劉邦紛紛揭竿而起反秦後,韓信跟了項羽,項羽並沒有認識到這是一個軍事天才,只是讓他擔任了自己的糧庫站長。韓信當然認爲自己不是幹這個的,於是跑到了劉邦那裏。

結果,劉邦也沒有看上他。倒是劉邦手下的蕭何在與他的談論中發現此人是個天才。楚漢戰爭前期,劉邦手下的許多人見他總被項羽打敗,所以都逃跑了。韓信也逃跑,但卻被蕭何追了回來,劉邦在蕭何的建議下任韓信爲將,韓信正式登上了楚漢戰爭的舞臺。

韓信被殺之謎團:歷史上的韓信是怎麼死的?

四年後,也就是公元前202年末,已經被封爲齊王的韓信率三十萬大軍在垓下(今安徽靈壁東南)將項羽的九萬兵馬團團包圍,項羽僅帶二十八人衝出重圍,逃至烏江,又被韓信的部隊追擊,項羽在吟誦了幾句詩歌后,揮劍自刎,楚漢戰爭以劉邦的勝利而告結束。

楚漢戰爭的結束標誌着天下已經歸劉邦所有,但是,有一個國家不肯投降,這個國家就是魯國,魯國不承認劉邦是天下之主,還要爲項羽奮戰到底。劉邦派人告訴他們,項羽已經死了,他們不信,最後,劉邦只好把項羽的人頭拿給他們看,魯國才放下武器,投降了劉邦。

就在與魯國對峙期間,劉邦只帶了幾個隨從,在韓信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衝進了他的軍營,把韓信的官印和兵符全都收繳。韓信一下就成了光桿司令。

這件事可以給我們兩個啓示:第一,劉邦在得到天下後對功臣,特別是韓信的猜忌之心非常重;第二,韓信雖然能帶兵打仗,卻不善於治軍,不然不會讓劉邦那麼輕鬆地進入軍營,韓信在軍隊的管理上相當差勁。第二年,劉邦大封功臣,就把韓信封爲楚王,理由是,那裏是你的家鄉,你對當地情況比較熟悉,但並沒有給他任何兵。

此時,韓信是個沒有牙齒的老虎,只能聽從劉邦的擺佈。他在楚王位上只待了四個月,朝廷就發生了一件事。有一天,劉邦召見羣臣,臉色灰青,漠然地對臣子們說:“有人告發楚王韓信要謀反,怎麼辦?”

這個告密者到底是誰,司馬遷沒有給我們答案。但從種種跡象來看,的確有這樣一個告密者,而不是劉邦信口雌黃。韓信此時已經是個光桿司令,劉邦沒有必要採用欺詐的手法來懲治他。不過,這個告密者肯定熟透了劉邦的心理。韓信與劉邦其實並不和,早在楚漢戰爭期間,劉邦被項羽圍困,急切希望韓信來解救。但韓信卻趁火打劫,讓劉邦把自己剛攻佔下來的齊地獎勵給他,而且要封他爲齊王。劉邦當時可是咬着牙讓韓信做齊王的。告密者很可能從這一信息上吃透了劉邦對韓信並不那麼友好。所以,即使韓信沒有想造反,由於偏見,劉邦也會認爲韓信會造反的。衆人都認爲告密屬實,就商量對策。商量的結果是,不能去###韓信,因爲韓信是個打仗的天才,劉邦的臣子中沒有這樣的天才。

有大臣建議說,既然不能強攻,只能智取:“古時天子常到各地巡遊打獵,藉此機會與各地的諸侯相會。南方有云夢澤(湖南益陽以南、湖北江陵以北之地),您可以說到雲夢巡遊,會見那一帶的諸侯,韓信聽說陛下到了雲夢,按照禮儀,必來見陛下,陛下乘其不備,只用一個壯士就能生擒他。”

韓信被殺之謎團:歷史上的韓信是怎麼死的? 第2張

劉邦認爲,這的確是個好主意,便向天下發布通告,說要到雲夢澤遊玩。並專門遣使告訴韓信,讓韓信前往雲夢相見。

韓信聽到消息後,是很猶豫的。他不知是該去還是不該去。據史料記載說,韓信當時感覺到劉邦來者不善。他左思右想,自己到底有什麼祕密被劉邦知道了,結果想來想去,就想到了自己的老鄉,曾經追隨項羽的大將鍾離昧身上。

項羽死後,鍾離昧並沒有陪項羽去地府,而是逃到楚地,聽說好朋友韓信在做楚地的王,就跑來找韓信尋求保護。韓信想都不想,答應下來。劉邦曾發佈通緝令通緝過鍾離昧,但因爲沒有告密者,所以毫無消息。

韓信認爲,問題可能就在鍾離昧身上,大概是有人告密,說我私藏國家罪犯。韓信於是跟鍾離昧商量,希望他能老實點,跟自己去見劉邦。

鍾離昧苦笑,卻又很鄭重地提醒韓信:“你若將我逮捕交給劉邦,以此向劉邦獻媚,那麼,我今天死,你也將隨後而亡。”

韓信當時很窘迫,他有點後悔當時收留鍾離昧了,既然鍾離昧不肯老實與他合作,那麼只有殺了他。據說鍾離昧自殺前,說韓信:“你真不是一個仁厚之人!”

這話如果放在二人的關係上,的確如此;但若從國家利益的角度來講,韓信的確是個忠貞之臣。

不過,韓信想錯了。當他提着鍾離昧的首級見到劉邦,還沒有作一句解釋,劉邦就一聲斷喝,武士把韓信捆了起來。然後,就啓程回臨時國都洛陽。

上車時,韓信不知是哪裏來的書生氣,喟然長嘆:“果然像人們說的那樣:‘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當然應該被烹了。”

劉邦可不想讓人誤會自己是這樣一個人,他爭辯道:“你還不知道我爲什麼要抓你,是因爲有人告密,說你要謀反。”

韓信無話可說,總之,現存的史料並沒有記載,韓信當時有過爭辯。到洛陽後,劉邦思來想去,認爲韓信雖然要謀反,但功大於過,所以就把他貶爲淮陰侯,讓他去淮陰好好反省去。韓信無緣無故地被貶,當然牢騷滿腹,常常稱病不朝。劉邦也不是不理解韓信心中的不服,這位皇帝也是沒有辦法,所以對韓信的軟對抗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韓信被殺之謎團:歷史上的韓信是怎麼死的? 第3張

可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多久,告密者又告發了韓信。

韓信這個人似乎命運很不好,小時候無依無靠,好不容易被劉邦封爲大將軍,只領兵四年就被剝奪軍權,然後是被人告發謀反。這次又是被人告發謀反。不過這一次,告密者留下了姓名,這個人叫欒說。欒說的哥哥是韓信的舍人,也就是家臣,很可能是在處理一些事情上不符合韓信的心意,韓信就把此人囚禁起來,同時還聲稱要對其進行嚴厲的制裁。

欒說在看望哥哥的過程中,哥哥的處境讓他感到了無助。據史料給我們的信息,可以得知,就是在欒說與哥哥見面的時候,這位韓信最信任的家臣把韓信要謀反的消息告訴了欒說,欒說毫不遲疑,爲了能解救哥哥,立即向朝廷告密,說韓信要與陽夏侯陳謀反。陳是漢朝的開國功臣,當時被任命爲鉅鹿守。公元前197年,陳任代國的丞相。漢朝規定,諸侯王的丞相都由中央政府派遣。不久,他自稱代王,聯合韓王信、燕王綰舉趙代之兵反叛,劉邦親率大軍北上征討,呂后及蕭何守衛國都長安。

有一天,呂后慌忙召來相國蕭何,把欒說的告密說了一通,最後認定,韓信肯定是和陳商量過謀反的事情。

聽了呂后的話,蕭何也覺事態嚴重。經過密謀,兩人決定:由蕭何去見韓信,詐說叛軍已經被劉邦平定,陳已死,諸侯與羣臣皆入朝祝賀,也請韓信入朝致賀。

蕭何去見韓信,把來意一說,韓信果然跟着蕭何到了長樂宮。

結果可想而知,韓信進宮見不到皇帝,只見到了一大批武士,把他捆綁起來。呂后可沒有劉邦那麼仁慈,連問都不問,就將他殺掉了。

韓信臨死前,並沒有說自己是否要謀反,司馬遷認爲韓信的確與陳探討過謀反事宜:“陳拜爲鉅鹿守,辭於淮陰侯,淮陰侯挈其手,闢左右與之步於庭,仰天嘆曰:‘子可與言乎?欲與子有言也。’曰:‘唯將軍令之。’淮陰侯曰:‘公所居,天下精兵處也;而公,陛下之信倖臣也。人言公之叛,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將。吾爲公從中起,天下可圖也。’陳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謹奉教!’漢十年,陳果反。上自將而往,信病不從,陰使人至所,曰:‘第舉兵,吾從此助公。’信乃謀與家臣夜詐詔赦諸官奴,欲發以襲呂后、太子。部署已定。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殺之。舍人弟上變,告信欲反狀於呂后。”

韓信被殺後,劉邦回到洛陽,聽了這個消息後,又喜又嘆。至於韓信是否真的要謀反,劉邦沒有問。於是,“韓信謀反被殺”就成了歷史上的重大謎案之一。那兩個告密者也成了歷史諱言之人。

許多人對韓信之死表示惋惜,有人認爲他在齊王任上時,靠實力就能與劉邦項羽鼎足三分。如果在那個時候不造反,楚王時的光桿司令和淮陰侯時的無兵無卒,“造反”實在是玩火自焚。

不得不說,開國功臣大都不得善終,如果不是一個規律,也是一個普遍現象。漢朝初年,劉邦辛苦奔波,全是爲了各地造反的諸侯王。韓信雖然沒有造反的實證,但卻有造反的實力,這不能不讓劉邦有所顧忌。況且,韓信當初要挾劉邦的事,總不能讓劉邦痛快,所以,韓信後來之死是必然的,但卻不是必須的。因爲有告密者。

韓信被殺之謎團:歷史上的韓信是怎麼死的? 第4張

如果說第一個人的告密是劉邦搞鬼的話,那麼,第二個告密者可是有名有姓,有據可查的。劉邦當時正在前線拼命,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來找個告密者告發韓信。

所以說,韓信如果真的要造反,那麼是告密者毀了他;如果他沒有想過造反,那麼,是劉邦利用告密者毀了他。

告密者在漢朝初年,所能擔當的角色恐怕也只限於此。至少劉邦在那段時間忙於剿殺諸侯和與匈奴的對峙,國內百廢待興,他不可能將秦朝的告密制立即繼承過來。不過,秦朝的告密制度顯然是給了他種種啓示,聰明的人往往都能利用告密者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但不能因此認爲,劉邦是個光明磊落的皇帝,只是因爲漢初的政體是郡縣封國並存,集權制度還沒有被強化到必須要帝王一個人來處理國家大事,所以,劉邦在治理國家的大範圍內還不需要告密者。

當專制制度發展到一定程度時,自然就有皇帝喜歡告密者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