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宋朝時期的孩子們是如何過“兒童節”的呢?

宋朝時期的孩子們是如何過“兒童節”的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2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六一”兒童節剛過去沒多久!不過最開心的應該是還是過節的“正主”小朋友們,應該都收到了不少禮物吧!

雖說“六一國際兒童節”是1949年才正式確立的,但你可知道,其實早在1000年前,中國的孩子們就有了自己的“兒童節”嗎?

宋朝時期的孩子們是如何過“兒童節”的呢?

宋朝的”兒童節“

前一陣描寫宋仁宗時期生活的《清平樂》熱映,很是勁颳了一陣“宋風”。要說到這宋朝,還真是中國古代經濟、文化和審美的一座高峯。經濟發達,文風昌盛,小朋友們也擁有自己的狂歡“節日”。

宋朝的金盈之在《醉翁談錄》中有這樣的記載:“京師是日(乞巧節)多博泥孩兒,端正細膩,京語謂之‘摩喉羅’。小大不一,價亦不廉。或加飾以男女衣服,有及於華奢者,南人目爲巧兒。”

宋朝時期的孩子們是如何過“兒童節”的呢? 第2張

沒錯,宋代小朋友們狂歡的日子就是七夕了!七夕在現代都被當成“情人節”過,其實在古代,七夕是姐妹閨蜜“乞巧”聚會,以及小朋友們讓家長“買買買”的日子——七夕又有“小兒節”之稱,這一天堪稱宋朝“玩具總動員”的日子,各種新奇有趣的玩具都會在這一天上市。

像前面提到的“摩喉羅”(也有“摩侯羅”“磨喝樂”的叫法)就是一種泥娃娃,這種小泥人據說原本是供奉牛郎、織女用,後來就演化成小朋友們人手一個的玩具了。

《西湖繁勝錄》有云:“(七夕,杭州)御街撲賣‘摩侯羅’,多着乾紅背心、系青紗裙兒。亦有著背兒、戴帽兒者。”看起來,這千年前的泥娃娃還做得挺惟妙惟肖。

一個時代的文明和經濟發展程度,往往體現在衣食住行的細節之處,正所謂以小見大,見微知著。

雖然從考古的角度看,遠在商周時期,那時的孩子們就有了自己的玩物——比如二里崗遺址出土文物中的商代的陶虎、陶羊、陶龜、陶魚等。到了東漢,兒童玩具的門類更多——“或作泥車、瓦狗、馬騎、倡排,諸戲弄小兒之具,以巧詐”(東漢王符《潛夫論·浮侈》),但要說玩具作爲一種普通的商品大量出現,卻是在宋朝。

宋朝玩具種類繁多,玩具市場成熟,在《東京夢華錄》《夢粱錄》《武林舊事》《都城紀勝》等中都有很多記錄。而更關鍵的是,宋朝人對兒童玩具的認識,顯然比漢朝又更進了一步,宋朝人不再認爲這是“無用而有害”的玩物,而將其視作日常的家庭器物,這無疑是天下廣大孩子們的福音——終於可以光明正大要求買玩具了!

宋代文風昌盛,大文豪輩出,繪畫高手也是層出不窮。畫家們所做的“嬰戲圖”和“貨郎圖”,能讓我們我們近距離觀察宋朝小朋友的玩具。

嬰戲圖是中國人物畫的一種,即描繪兒童遊戲時的畫作,又稱“戲嬰圖”,是中國人物畫的一種,以表現童真爲主要目的,畫面豐富,形態有趣,宋代更是嬰戲圖的黃金時期。

而“貨郎圖”裏的貨郎或許是沾了孩子們的光才進入畫家們的視野,這貨郎就是電視劇裏常看到的挑着擔子,裝上針頭線腦日用百貨,搖着撥浪鼓走街串巷的小商販。

宋之前的畫作中幾乎沒有出現過貨郎的身影,而在宋代,貨郎行業高度發達,小朋友們看到他們也是笑得合不攏嘴,因爲在貨郎的擔子裏,就有他們的心頭好啊!

這一千年前的小孩子,在玩具店前也是走不動路的——看看宋朝李嵩畫的這幅《市擔嬰戲圖》,感覺有個小朋友馬上就要爬上貨郎的玩具山了……

而我們也可以從畫中細細分辨一下宋朝玩具商的經營品類——“可辨識者有如下諸種:小鳥、鳥籠、撥浪鼓、小竹簍、香包、不倒翁、泥人、小爐竈、小壺、小罐、小瓶、小碗、六角風車、雉雞翎、小鼓、紙旗、小花籃、小笊籬、竹笛、竹簫、鈴鐺、八卦盤、六環刀、竹蛇、面具、小燈籠、鳥形風箏、瓦片風箏、風箏桄、小竹椅、拍板、長柄棒槌、單柄小瓶、噗噗噔等等”,這還是真是不少!

在畫《嬰戲圖》的宋朝畫家中, 李嵩和 蘇漢臣是最出名的兩位。

李嵩少時做過木工,其後成爲畫院畫師李從訓的養子,自己也走上了職業畫師的道路,他以反映百姓生活的風俗畫見長,尤其是兒童畫,更是一絕。

李嵩畫過的最爲有名的畫作,莫過於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骷髏幻戲圖》,表現的是宋代的木偶表演(也有人表示其背後隱藏着不易被人理解的深刻寓意),不過僅從畫面上看的話,這宋朝的孩子膽子還真大……

在李嵩的《觀燈圖》上,能看到孩子們玩兒的一個精緻的小象玩具。而畫面右上角的小朋友拿着的則是花燈,這是元宵節最受歡迎的兒童玩具,畫面上有一隻兔兒燈,一隻瓜形燈,旁邊桌上還有一隻走馬燈。

北宋時東京汴梁商業發達,到了南宋,杭州的玩具市場興盛程度也不遑多讓,《武林舊事》《夢粱錄》《西湖繁勝錄》裏,就記載了一大堆玩具——

“選官圖、檐前樂、粘竿、風幡、絹孩兒、符袋兒、彈弓、箭翎、鵓鴿鈴、風箏、象棋、竹貓兒、行嬌惜、宜娘子、鞦韆稠糖、葫蘆、火齋郎果子、吹糖、糕粉孩兒鳥獸、像生花朵、黃胖兒、麻婆子、橋兒、棒槌兒、影戲線索、傀儡兒、杖頭傀儡、宜男竹作、錫小筵席、雜彩旗兒、單皮鼓、大小採蓮船、番鼓兒、大扁鼓、道扇兒、耍三郎、花籃兒、一竹竿、竹馬兒、小龍船、糖獅兒、打馬圖、鬧竹竿……”

玩得到底有多high?那就要看看上文提到的另一位“嬰戲圖”大家蘇漢臣了。

蘇漢臣生活在兩宋之交,北宋末年時就供職於內廷畫院,北宋滅亡後又進入了南宋內廷畫院,是位資深畫家。他的作品多爲人物畫,尤其是兒童題材更是其拿手好戲。

這幅相傳爲蘇漢臣所畫的《五瑞圖》,就是五個宋朝“熊孩子”戴着面具,煞有介事地模仿儺戲(常見於除夕,東坡有詩云:“爆竹驚鄰鬼,驅儺逐小兒”)的場景,畫面裏4個“捉鬼大師”正在捉拿一個“小鬼”,那叫一個熱鬧非凡。

蘇漢臣所畫的另一幅作品《秋庭戲嬰圖》,表現了2位孩童在秋天的庭院裏玩耍,裏面非常清楚地展現了宋代孩子們的玩物——小姐弟趴在圓墩上玩“推棗磨”。而旁邊另一個圓墩上則堆放着人馬轉輪、八寶紋紙格、玳瑁盤、小陀螺、紅色佛塔、棋盒。地上還散落了一對小鐃鈸。

山亭兒:泥制風景建築等小玩具的統稱;黃胖:泥娃娃;鴨卵、雞雛:泥制小雞小鴨;打嬌惜:古代小孩兒玩的陀螺

琉璃壺養小魚: “映光魚隱見”(宋,范成大),“琉璃壺瓶貯水養魚,以燈映之”。

另一幅相傳也爲蘇漢臣所作的《嬰戲圖》,圖下方的兩個小孩子在玩的就是“打嬌惜”(玩陀螺),而牀榻上的三位則在觀賞瓶中的小魚兒……

結語

有宋一代,經濟、文化高度發達,就連兒童玩具也是空前豐富,製作精良。宋人善於創造財富,也善於享受生活,及至懵懂孩童,也能擁有這讓人眼花繚亂的玩具天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