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民族英雄:于謙是怎麼機智化解明朝午門血案的?

民族英雄:于謙是怎麼機智化解明朝午門血案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于謙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明朝午門血案,是發生在明朝正統十四年八月庚午(1449年8月23日)北直隸京師午門的一起血案。

此案爲朝廷官員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當着監國郕王朱祁鈺的面,錘死王振同黨錦衣衛都指揮使馬順等三人,此血案爲明朝歷史上唯一的一起惡性朝堂鬥毆事件。因兵部侍郎于謙的急中生智化解了這次事件,參與此事的官員都沒有受到懲罰。

民族英雄:于謙是怎麼機智化解明朝午門血案的?

1449年8月,明英宗在王振的慫恿下,親征蒙古瓦剌,在土木堡被圍俘虜,明朝三大營精銳全軍覆沒,百官喪命。蒙古也先乘勢進入明朝內地,圍困北京城。

監國郕王朱祁鈺召集羣臣在商量備戰之策的時候,明朝廷臣呼籲嚴懲“土木堡之變”的禍首王振和他的餘黨的行動也開始了。

1449年8月23日,郕王朱祁鈺攝朝朝議時,大臣陳鎰上奏請求誅殺王振全族,廷臣紛紛響應,事件導火索被點燃,朱祁鈺沒有當機立斷,廷臣則抗議不依。

朱祁鈺害怕了,準備離開,但大臣們緊緊跟着他。

朱祁鈺無奈下令籍沒王振家,並派錦衣衛指揮馬順去執行。衆大臣稱:“馬順是王振黨羽,應當遣都御史陳鎰。”

民族英雄:于謙是怎麼機智化解明朝午門血案的? 第2張

當時太監金英傳旨,令百官退下。衆人卻欲毆打金英,金英脫身而入。

這時,馬順站出來喝斥百官,大臣王竑突然跳出來帶頭在朝廷上猛擊馬順,衆大臣也一擁而上,馬順被當場打死。

衆人又向郕王朱祁鈺要求懲治王振黨羽毛貴、王長隨兩人,金英於是將兩人踢出,隨即兩人又被羣臣羣毆致死。

接着一些大臣居然將三具屍體掛到東安門上示衆,軍隊士兵看到後競相擊打不止。

隨後,抓捕王振侄子錦衣衛指揮王山,在背後反綁他的雙手跪在朝堂之上,大臣紛紛怒罵他不止。

到這時朝堂之上成了殺人案現場,而士兵也氣勢洶洶地欲加入誅殺之列,朝廷的禮儀和威儀一時蕩然無存。

而文武百官打死馬順等人後,逐漸恢復了理智,也開始感到了害怕。

郕王朱祁鈺見到這種情形更是害怕了,想趕快離開這是非之地。

這時名臣兵部侍郎于謙擠到了郕王身前,扶臂勸說道:“馬順等人罪當死,不殺不足以泄衆人憤怒。況且羣臣心爲社稷,沒有其他想法,請不要追罪於各位大臣。”衆人聽後這才平靜下來,失控的局面才得以恢復正常,而此時于謙的袍袖已經裂開。

民族英雄:于謙是怎麼機智化解明朝午門血案的? 第3張

郕王朱祁鈺見狀,聽從了于謙的建議,降下令旨獎諭百官歸蒞事,馬順罪應死,不再追論。衆人才放心拜謝後離開。

于謙出來後,吏部尚書王直握着他的手感嘆道:“國家正是倚仗您的時候。今天這樣的情況,即使是一百個王直也處理不了啊!”

後來,陳鎰奉令旨查抄王振及其黨羽彭德清等人的家,地產和財物都充入國庫。

王振的侄子王山則在集市中被凌遲處死,王振全族被誅。太后命于謙爲兵部尚書。

憑藉明朝午門血案,明朝中央將王振黨羽清除乾淨,明朝文武百官全部回到京師保衛戰的準備工作中,團結一心終於贏得了京師保衛戰的勝利,可以說午門血案的處理結果爲京師保衛戰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後來的京師保衛戰也是于謙組織的,爲保衛危急時刻的國家不至於滅亡,忠臣于謙功不可沒,他的大局觀、膽量和機智都讓人欽佩。

後來于謙被人誣陷含冤被害,憲宗時平反昭雪。

《明史》這樣稱讚他“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

于謙與岳飛、張煌言並稱爲“西湖三傑”。

最後讓我們以小時候就學過的于謙的那首著名詩作《石灰吟》來結束本文,這也是于謙一生的真實寫照: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