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劉邦之所以選擇和親,是因爲白登之圍嗎?

劉邦之所以選擇和親,是因爲白登之圍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剛好曾經勸劉邦遷都城的醒目部下婁敬可能是看出了他的心思,於是獻計說:“匈奴單于再兇再猛也是男人,是男人當然都會愛好美女,不如多送公主美女大搞和親,這樣生的下一代就是你的外孫,皇上你就是外公了,大家都是親戚,匈奴人自然也不再那麼嗜血好戰啦,至少會有點投鼠忌器嘛。”

呵呵,這招還真是使得,又是玩的陳平式“美人計”耶,可謂是一脈相承也,還是用美女換和平的那一套,只要能保住江山,美女又算個什麼,劉邦連聲大讚道:“這招高!就這麼辦了!”

話說婁敬這個見皇上也穿得破破爛爛的傢伙,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劉邦也最喜歡有本事有個性的人了,絕對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也),也是劉邦的一個重要謀士,他一生中對帝國最了不起的貢獻有三,即遷都、和親、遷豪三項計策,這三項計策我都聽他的,也對剛剛立國的漢朝的政治穩定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居功至偉也。

劉邦之所以選擇和親,是因爲白登之圍嗎?

不過,有一樣劉邦沒有聽婁敬,也就是追擊韓王信並抗擊匈奴被圍在平城白登山七天七夜差點丟了小命的那一次,起初婁敬是反對劉邦出兵的,認爲此去一定不利於漢軍,因爲匈奴人是使詐高手,居然還應驗了,真是一位奇才也。

說起匈奴,這個曾使劉邦吃了啞巴虧的北方遊牧民族,其實他們在秦漢天下紛爭之際,就趁機加強自己的力量逐漸強大起來,狡猾有加的冒頓單于更是乘着中原楚漢相爭無暇顧及其他戰事之機,悄悄控制了華夏國北部的廣大地區,並擁有40餘萬精銳騎兵,一時兵強馬壯的樣子,成了北方的主要軍事力量。漢一立國,匈奴也成爲了漢朝北方的最大邊患,騷擾不斷,戰事頻頻。

爲什麼劉邦會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山呢?這個問題說來話長,前文曾扒過,我們在此長話短講。

漢六年,野心勃勃的冒頓單于曾發兵圍攻馬邑,韓王信抵擋不住匈奴的鐵蹄蹂躪宣佈投降,而且在第二年勾結匈奴反叛,攻打晉陽,眼看本土都將要受到匈奴威脅,也爲了修理一下韓王信這個反骨仔,劉邦只好率30多萬大軍又御駕親征。大軍到了晉陽,劉邦便派使者入匈奴探聽虛實。不料十分精明的匈奴單于巧妙地上演了一出“隱強示弱”的好戲,故意隱藏如狼似虎的精兵強將,只給前來刺探軍情的漢朝使者看到匈奴的老弱殘兵,讓漢使者留下了匈奴人軟弱無能沒戰鬥力的印象,中了他的奸計,可謂是兵不厭詐也。偵察敵情回來後的使者不知是中了別人的道道,被表面現象矇蔽的使者當然說匈奴弱不禁風一擊即跨,還口口聲聲說是眼見爲實也(那些實是僞裝的),漢軍打過去絕對會摧枯拉朽,而當衆人皆醉時唯婁敬獨醒,他認爲匈奴人輕易就擊敗了韓王信,絕對不會是烏合之衆,這裏面一定發生了我們不能瞭解的詭異變故,所以他力排衆議,認爲匈奴有意誘敵深入,讓漢軍鑽進他們裝好的口袋“伏奇兵以爭利”,出奇制勝也,認爲漢軍絕不可輕率出擊,不然的話會吃大虧。

原本婁敬是對的,劉邦卻被使者的所謂“眼見爲實”所鼓動和蠱惑,不聽婁敬建議輕進的結果大家也知道了,被扮豬吃老虎的匈奴軍隊圍困於平城白登山達7天7夜,靠閼氏說服單于才能突圍而出,最後大敗而歸,才知道婁敬的苦口婆心,悔不該不聽他的話,於是因爲他的高瞻遠矚見識超人,劉邦特意擢升他爲建信侯,還真誠地向他討取對付強悍匈奴之妙計。

婁敬於是詳細地爲劉邦分析了當時的天下形勢,認爲“天下初定,士卒罷於兵,固不可以武勝也”,也就是說天下初定,大家都剛剛從炮火中爬出來,都有點厭倦了打仗,而且因爲長期內戰讓物資匱乏天下空虛,只需要以和爲貴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發展生產,根本不可能再窮兵黷武,於是給劉邦提出了以上所說的“和親”政策, 也就是說把漢嫡長公主嫁給匈奴單于,實行“和親”方是上策。尤其是婁敬從匈奴實地考察回來後,認爲匈奴確實勢力很強大,而且其部族離漢都城長安較近的只有700裏,一天一夜馳馬狂奔鐵蹄即可到達,這樣對漢朝國家安全威脅實在是太大了,爲了緩解這種威脅,那就送美女吧,換句話說也就是用“美人計”換和平了,取一種懷柔姿態。

於是,對抗當時十分強大的匈奴頗感吃力的劉邦便採用了婁敬的建議,與匈奴結“和親之約”,漢把宗室女作爲公主嫁給單于爲閼氏,每年奉送給匈奴大量的絮、繒、酒、米等物品,並與匈奴進行邊貿活動,從而大大緩解了邊防壓力。後來“和親”之策也成爲了漢朝對匈奴長期實行的一項基本國策,確實也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既然說到“和親”這個如雷貫耳的歷史名詞,我們還是願意在此多費點歷史口水的,因爲由劉邦的出色平民謀士婁敬提出和策劃的“和親”,可以說是一個有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式政治事件,也成爲以後的經典性歷史事件,因爲就在於它的獨特的開創性,也就是說大規模的持續“和親”政策是始於漢的,儘管對此一直爭論不休,說不好定論,不過史料上也確實沒有多少這方面的記載,但說大規模和親自漢始是應該是對的。

當然,和親在歷史上也曾經發生過,小規模零星的和親會經常發生,而最早的和親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51年的周襄王時期。

據說,那時候周襄王想攻打鄭國,但又怕力量不夠,於是便娶狄女爲王后,結爲親家,以此與戎狄軍隊結成盟軍共同伐鄭,以姻親來結成軍事同盟加強軍事力量,這是一種有很明顯政治目的的結親行動,雖然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也不算是假結婚,但和那種真正意義上的以結婚生子傳宗接代的民間純傳統婚姻(當然和親也可以生子)是有很大的不同,這可能是歷史上較早出現的“和親”事件,就在於它的最直接的政治目的,說白了也就是以婚姻和美女胸脯大腿換取平安,換取國家的政治和軍事壓力的減輕,這種典型的政治婚姻也是一種赤裸裸的政治交易行爲,基本上和愛情無關。

那麼“和親”從字義上來說,那當然是以國家和平的名義進行的國家層面的婚嫁親事外事活動。因而具有十分明確的政治目的,是爲統治階級服務的。歷史上對和親有褒有貶,認爲好的說是促進了各民族的友好往來和社會經濟文化進步,有利於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認爲不好的說這是一種屈辱妥協、投降賣國的政策,至少在犧牲公主的個人利益方面就沒有立場和人情味。

哈哈,這世事就是奇啊,什麼簡單的事情到了不同的人那裏都會變得複雜變得莫衷一是起來。

和親於其形式來說大抵有兩種,通俗點說,也就是高攀和下嫁兩種。當國力較弱時爲了取悅強敵和緩和民族矛盾,主動採取送上門的方法(這就有一種高攀的味道)換來喘息機會;而當國力強盛時,爲了向周邊比較弱小的民族示好,在對方的要求下,有目的性地下嫁公主,促進民族友好交流,尤其是對異族統治者的懷柔政策,以達到“以夷制夷”的效果。

所以這種和親的政治功用十分顯而易見,說心裏話,只是有時候就苦了那些爲國家前途命運而犧牲自己感情甚至於幸福的皇室公主,政府因送美女而減少了政治壓力,那麼那些被送給胡人單于的公主又遭受了怎樣的個人生活壓力?畢竟大家生活習慣、生活背景有着明顯的不同,這個箇中甘苦也只有當事人才知道了,所以說連皇帝貴族的女兒都不能主宰自己的幸福,成了政治鬥爭和軍事角力的犧牲品,你說她們的幸福指數又有多高?

唉,沒辦法了,人都沒有絕對的自由,打天下時連劉邦的命都可以隨時可能被敵人索去,就更加不用說私人感情了,要幹事業,有時候是要有所取捨的,誰叫美色也是生產力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