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毛文龍的死真的是“其罪當誅”嗎 毛文龍有沒有被冤枉

毛文龍的死真的是“其罪當誅”嗎 毛文龍有沒有被冤枉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明代毛文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毛文龍到底是怎麼死的?究竟是“其罪當誅”,還是被冤殺的呢

明天啓七年,即公元紀年的一六二七年,八月二十四日,也就是大明天啓皇帝駕崩的第三天,大明歷史上最以“勤勉”著稱的崇禎帝,上位了。

這時候的朝政是被魏閹魏忠賢把持着的。魏忠賢以司禮監秉筆太監提督東廠;他的親信田爾耕爲錦衣衛提督;崔呈秀爲兵部尚書。朝廷內外自內閣、六部乃至四方的總督、巡撫,都遍佈着魏忠賢的死黨。就連當年大力提拔毛文龍,在天啓後期已經失勢的王化貞、王在晉都與魏閹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天啓七年十月十三日,崇禎帝逐去魏閹門下“五虎”之一的崔呈秀,掀開了“倒魏”的大幕。直到當年的十一月初六日,在阜城縣(今河北阜城)南關一個旅社裏,親兵三進的魏忠賢,聽着隔壁房間裏傳來的一曲《桂枝兒》,“自掛東南枝”,死了。

當然,近年來也很有些“君子”要爲魏忠賢洗白,說他不過是給皇帝搜刮銀子用的,有什麼過錯呢?《明史》上就記載的很明確了,說魏黨當權時“民間偶語, 或觸忠賢,輒被擒俘,甚至剝皮、刲舌,所殺不可勝數,道路以目”。也就怪不得時人對他“恨之切”了。

魏忠賢死後,在崇禎帝俞允下,滿朝掀起了揭發和搜捕魏忠賢黨羽的熱潮,一直持續到崇禎二年,“三月辛未,廷臣上欽定逆案詔,刊佈中外,共二百五十八人,以七等定罪”(據《崇禎實錄》),魏忠賢案才終於宣告結束。

毛文龍的死真的是“其罪當誅”嗎 毛文龍有沒有被冤枉

“魏黨”是時人對毛文龍最大的成見

筆者通過上文如此多的筆墨去寫魏忠賢之死,實在是想告訴屏幕前的諸君:在當時,不止是魏忠賢本人,就是魏忠賢的黨羽,也都早已是“天怒人怨”了。其中死了的倒也乾淨,唯獨活着的,卻正應了前些日子甚是火爆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申公豹那一番發人深省的臺詞,“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都休想搬動”。毛文龍的遭遇便是最好的寫照。

毛文龍是否也在魏忠賢當政期間“黨同伐異”暫且不談,只是時人從來都不曾忘記,曾大力提拔毛文龍的故遼東巡撫王化貞、故兵部尚書王在晉,以及他毛文龍本人都與魏忠賢有着千絲萬縷的曖昧關係。只是憚於毛文龍手握東江鎮的軍力,鎮守在邊陲,朝臣會多有顧慮,朝廷亦不敢輕易制裁。

崇禎二年,魏忠賢案終於宣告結束。毛文龍雖然挺過了魏案的牽連,沒有因此丟了性命,卻也在這段時間裏失去了朝廷對他的重用。崇禎帝不欣賞他,此時掌握着軍政的官僚們,對他也頗有偏見,誰讓你當初倚重過魏黨呢?

毛文龍的死真的是“其罪當誅”嗎 毛文龍有沒有被冤枉 第2張

毛文龍的兵額、糧餉問題

如果說“魏黨”是時人給毛文龍扣的一頂成見的帽子;可毛文龍的東江鎮兵額、糧餉不受節制的問題,卻是早在天啓年間的朝堂上,就已經被議論紛紛,爭論不休了。只是一直沒有得到朝廷的妥善處理而已。

崇禎元年,少年天子曾兩次派人前往東江鎮查覈兵額、糧餉,並發現其中確實存在問題。於是便將毛文龍原報的兵額大爲削減,糧餉按照查覈出來的兵額重新撥給,又將往年多領的糧餉扣算做今日糧餉。客觀地講,崇禎帝的此番做法並無不妥之處。

而毛文龍卻不曾意識到,當他將手伸到“窮得叮噹響”,又“摳門兒”的不行的崇禎帝的口袋去揩油的時候,皇帝和滿朝文武,能容得下他麼?何況此時正是外有強敵,內有民亂,時局艱難,崇禎帝都恨不得將一分錢砸八瓣兒花呢。

事實上毛文龍非但沒有任何收斂,反而屢屢向崇禎帝“辯解”,盡述東江鎮極度缺餉的窘境,哀求崇禎帝多給糧餉。比如,他就曾上奏本稱,“旋諭飢軍以朝廷之法度,千方撫慰,始稍帖服。臣不得已而駕數艘坐於廟島,專候皇上敕下,請春夏二季糧餉,以安幾變之人心,以圖進剿。”其中,筆者讀到的可不盡是“哀求”,更多則是赤裸裸的“威脅”與“恐嚇”。

這又怎麼能夠令生性多疑的崇禎帝放心呢?非但如此,毛文龍還以糧餉不足爲藉口,開脫自己“數年無功、枉費糧餉”的罪責。如他在奏本中所言,“年復一年,大功未就……只因糧餉不敷,士皆菜色,馬匹甲冑器械全無,驅空拳枵腹之衆而當強虜,勢所不得也。”

毛文龍的死真的是“其罪當誅”嗎 毛文龍有沒有被冤枉 第3張

毛文龍不受袁崇煥節制

崇禎元年,崇禎帝再次起用袁崇煥督師薊遼。關於袁崇煥的能力戰功,咱們也可以暫且不談,因爲這裏面難免就有些,皇帝有意在用袁崇煥去制衡,壓制毛文龍的想法的。

袁崇煥上任伊始,便通過增餉整軍、撤換軍將等手段,“完成了對所轄遼東、登萊(山東的登州府、萊州府)、薊州等地區軍政權利的一統,也完成了對所轄薊遼地區的大軍整頓和軍事部署”(據周喜峯,《論袁崇煥的兩次督師遼東》)。唯獨到了毛文龍這裏,他的整體性部署就推不下了。

起初袁崇煥是寄希望於制服毛文龍,爲己所用的。於是向崇禎帝建議,嚴令禁止海船在登萊起航、停泊。渤海的海陸航線調整爲從覺華島上岸,至山海關或天津,再從旅順轉航至東江鎮。並且,朝鮮嚮明廷進貢的路線也要照此方案執行。按照新調整後的方案,毛文龍的糧餉就得經由袁崇煥來調撥,自己自然也要受到袁崇煥的節制。

倘若毛文龍能夠自己意識到,他在朝堂上早就不招人待見了。出於讓皇帝釋疑,朝臣們放心,這對於毛文龍來講,倒不失是一件好事。只是毛文龍卻無法接受,不止向崇禎帝上奏本反對,甚至直接指責袁崇煥等官僚對自己的故意打壓,崇禎帝對袁崇煥的偏袒。

如其奏本上所說,“以臣枵腹之卒二萬八千而欲取勝數十萬之衆,使天下人聞之,疇不笑臣之不能料敵如此,國家之誤用微臣如此哉……究其根,實文臣之誤臣,而臣之誤國也……不知計部之慾殺臣,不知計部之慾陷十萬之生靈也……諸臣獨計條臣,不計除奴,將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於同室,此臣之益未解也。臣屢疏直戇,非不知得罪朝臣以速臣命,但臣之心只以封疆爲重,君恩爲重,不得不籲天頻訴也。”

如此以來,崇禎帝、袁崇煥,怕是都容不得他了。

結語

於是便有崇禎二年六月初五日,袁崇煥借與毛文龍交接糧餉的機會,當衆宣佈毛文龍當斬的“十二大罪”,誅殺了毛文龍。

袁崇煥扣給毛文龍的“十二大罪”或有牽強之處,而毛文龍在崇禎初年已經招致了整個朝堂的怒怨,怕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崇禎帝初聞毛文龍死訊時是“意殊駭”,隨後又對袁崇煥的做法表示了認同;就連滿朝文武也都認爲毛文龍“其罪當誅”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