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古代有父親節嗎,古人如何給父親過節?

古代有父親節嗎,古人如何給父親過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有父親節嗎,古人如何給父親過節?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古代有父親節嗎,古人如何給父親過節?

1、古代的父親節

父親的生日

古人喜歡將父親的生日作爲“父親節”,一般要舉行家宴,還有“聲樂”助興。兒女們要親自爲父親製作生日湯餅,又名“水引”,就是現在流傳下來的壽麪。《紅樓夢》裏寫賈敬的生日宴飲時,兒子賈珍“先將上等可吃的東西,稀奇些的果品,裝了十六大捧盒”,還找來戲班舉行大型娛樂活動,極盡奢華。

父母的“天倫日”

父母的結婚紀念日,在如今很流行,兒女們也很看重。在古代,這個節日叫做“天倫日”。父親作爲一家之主,具有絕對的權威。每逢這個節日,成年的子女要舉行家庭禮儀,行“九拜”大禮,祝福父親得享天倫之樂,感謝父親賜予的血脈之恩。南宋陸游曾撰文敘述,在每年他與妻子的大婚紀念日時,其長子陸子虞都要將其他的兄弟姊妹們召集起來,一起向父親跪拜稽首。陸游那首著名的絕筆詩《示兒》就是在他有生之年的最後一個“天倫日”裏寫的。

父親的“科甲日”

還有一個重要的日子,就是父親的“金榜題名日”,讀書人稱爲“科甲日”,即考取功名的那一天。讀書人會一生銘記這個日子,而他們的兒女更不會忘記。每當這一天到來,孩子們都要爲父親舉行慶祝活動。北宋蘇軾被貶嶺南任職時,他的大兒子蘇邁就曾從京城千里迢迢趕到那裏,爲父親慶祝“科甲日”。

八月八日

追溯到1945年8月8日,上海各界文化名流聯名請上海市政府轉呈南京中央政府,定與“爸爸”諧音的八月八日爲父親節,市民們積極響應,熱烈舉行慶祝活動。其實這個規定比較符合我國文化,因爲加入了漢字的諧音,並且八月八日的兩個“八”重疊在一起經過變形就是“父”字,只可惜並未延續到現在。

如今的“父親節”,除了熱鬧,收到一句“父親節快樂”的祝福語之外,還能收到什麼?除了商家爲撈銀子,把父愛親情盡情炒作一番之外,父親節還給父親們帶來了什麼?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話題。

2、古人的父親節:設立天倫日科甲日

古代人過父親節有着很深厚的文化背景,由於中國社會長期被儒家思想所影響,儒家文化又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框架下嚴格規範人們的言行舉止,所以中國古代的平民百姓就非常的重視"父權"。也非常的重視孝順長輩。在我國古代的著名儒家著作《論語》中,孔子就對自己的學生講過:做人要看重實際的品德,孝敬父母要盡心盡力,對國家和君主也做出有益的貢獻。

總而言之,我們從儒家文化影響下的中國就能看得出來:古代人每時每刻都在提倡"孝順父輩",爲了讓孝順父母在實打實的日常生活中進行,古人會選擇一些特別的日子給父輩過"父親節"。這樣的父親節更有濃濃的親情味道。

首先,古代人會選擇父親的生日來來過"父親節"。在我國古代的名著《紅樓夢》中就有這樣的故事:賈府長輩賈敬要過生日了,這是個非常重要的日子。賈敬的生日還沒有來,賈府上上下下就開始準備了。儘管當時的賈敬沒有出席宴會,但賈府裏請來了非常著名的戲班子爲賈敬唱戲,賈敬的孫子還帶着很多禮品來到道觀,以顯示自己對祖輩的孝順之心。

除了父親的生日,父母結婚成親的日子"天倫日"也是古代人心中的"父親節"。在"天倫日"這一天,兒女們要以實際行動爲父親盡孝。其在形式上主要表現爲兒女對父親的九拜大禮。在古代文化中,"九"是個非常神聖的數字,皇上在古代被稱爲"九五之尊",而子女對父親在"天倫日"這一天做九拜,這就充分地說明一點:古代的"孝文化"對當時年輕人的影響真的是非常的深入,古代人將父權也擡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在古人看來,父親就是家裏的"皇上"。

除了父親的生日、天倫日,到了兒女過生日那天,兒女們也要來拜見父母,以顯示自己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

另外,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日子是古代人心中的"父親節",這個父親參加科考金榜題名的紀念日——科甲日。這個日子值得所有的讀書人一輩子銘記,而讀書人的子女自然也不會忘記。到了每年的科甲日,朝廷官員的子女就會以各種方式慶祝父親在"歷史上的今天"金榜題名,比如,蘇軾被朝廷貶官到廣東之後,其長子就來到廣東嶺南地區爲父親慶祝"科甲日"。

從父親生日、天倫日再到科甲日,古代的"父親節"擁有着很濃重的親情味道。這樣的節日儘管在今天看不到影子,但我們依然能夠從古人的身上看到他們對"孝文化"的高度重視。

古代有父親節嗎,古人如何給父親過節? 第2張

3、古人如何給父親過節

以儒家文化爲本、注重孝道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爲父親過節的傳統,只不過並不是在特定的某一個日子。

在古代的倫理關係裏,“父權”是極重要的,代表着權威。著名的“齊景公問政於孔子”中,孔子說了句千古名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便顯示出了古代“君權父權”至上的道理。

通過孝道把父子的關係推及到君臣,“事父以孝,事君以忠”這便是中國古代的傳統倫理道德思想。

《論語》中,孔子的學生子夏曾說過:“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看重實際的德行,輕視表面的姿態。侍奉父母要盡心盡力,爲君主做事要奉獻自身。

所以古代時時刻刻提倡“孝”的禮儀,反而不會畫蛇添足地特定某日爲“父親節”,更多的是以父親爲主的節日。

在《紅樓夢》第十回裏便描述過這一場景:賈珍的父親賈敬要過生日了,像賈家這種豪門望族,父親過壽是件大事,晚輩在很久之前便要開始張羅。

雖然賈敬在道觀裏修行,並未出席,但府中依然請來戲班大擺排場,極盡奢華。而且孫子賈蓉帶領下人,捧着六大禮盒的珍貴壽禮送去道觀。這些禮數,透露出古代倫理細節上的講究。

孔子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由古至今,即使在現代,這句話也可作爲子女孝順的根本。

父母的生日不可不知,一方面以父母能有如此高壽、自己長大了而高興;另一方面則因爲他們年事已高,需要人照顧而憂懼。

做子女的每年生日到來,要先拜父母,這叫做“不忘本”,在父親的安排下拜祖、拜廟、拜師等,然後才能慶祝自己的生日。所謂“百善孝爲先”,子女生日也要以父母爲先,這纔是盡孝的本質。

“科甲日”是他們功名事業的起點,“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文人會一生銘記這個日子,而他們的子女們更不會忘記。每當這一天到來,都要爲父親舉行祝福活動。歷史記載,蘇軾被貶嶺南任職時,他的大兒子蘇邁就曾從京城千里迢迢趕到那裏,爲父親慶祝“科甲日”。

而到了近代民國時期1945年8月,歷時八年之久的抗日戰爭接近尾聲,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無數將士爲國捐軀、悲壯就義。

當時,上海的一些社會名流發起倡議,建議將每年的8月8日定爲“父親節”,藉此紀念和頌揚在戰爭中爲國犧牲的烈士們。

後來民國政府便將8月8日正式定爲中國的父親節了。發起者之所以定8月8日爲父親節,是因爲與“爸爸”諧音,且“八八”兩字連綴起來像是中文的“父”字。直到今天,中國臺灣的父親節日期仍然是每年的8月8日。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