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江湖霸主齊桓公能主動“尊王”,背後怎麼回事?

江湖霸主齊桓公能主動“尊王”,背後怎麼回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江湖霸主齊桓公能主動“尊王”,背後怎麼回事?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春秋第一霸主齊桓公,後人評述他的歷史功績之時,常常用“尊王攘夷,存亡繼絕”八字來概括。“尊王”,是指齊桓公率領諸侯朝覲周王室,多次解王室危難;“攘夷”,是指齊桓公急公好義,多次擊退外族蠻夷對周王國諸侯的入侵;“存亡”,是指齊桓公將被狄人毀滅的兩個諸侯國——衛國和刑國在黃河南岸復國;“繼絕”,則是齊桓公主導,讓近鄰魯國擺脫了慶父之亂,重獲新生。

說到齊桓公的“尊王”,對周王室而言,其實是件好事。

齊桓公之前,江湖上“尊王”口號喊得最響的是鄭莊公。可是,鄭莊公口號喊得響,內心裏卻是對周王室深深的蔑視:周王室要分鄭國之政,鄭莊公強烈反對,逼周平王不得不與鄭國交換質子以換取信任;周王室任命了一位“副”執政卿,鄭莊公就兩次派兵攻入周王畿,讓周桓王不得不收回成命;周王室撤銷鄭莊公執政卿之職,鄭莊公乾脆就不再去王室朝覲;王室趁機去討伐鄭國,反而被鄭莊公打得落花流水……。

所以,經歷了這麼多年風風雨雨,特別是在公元前707年被鄭國打敗之後,各諸侯國早就對周王不當回事了。如今,江湖霸主齊桓公居然還能主動“尊王”,被邊緣化數十年的周王室應該感激涕零纔對。

然而,事實卻遠非如此。

周僖王在位時,齊桓公爲了收服宋國,曾經向王室示好,主動來洛邑請求伐宋。隨後,在公元前681年衛國鄄地(山東鄄城縣北)會盟中,周王室也派大夫前往參會,顯示周王對齊桓公的支持。應該來說,在齊桓公稱霸前期,與周王室合作還是較爲愉快。

然而,好景不長。

周僖王雖然“傍”上了江湖霸主,奈何天不佑王室,僅僅繼位四年,他就去世了。周僖王一死,王室與齊國之間的關係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關鍵在於,周僖王兒子、周惠王姬閬太不爭氣了:他剛繼位不久,就巧取豪奪王室大夫財產,結果引發了五大夫之亂。公元前675年,五位大夫不但改立周惠王之弟姬頹爲王,還在衛國、蘇國支持下,將周惠王趕出了成周,長達兩年之久!最後,周惠王還是在鄭國和西虢國的支持下,才得以平息叛亂、重新回到成周,坐上了王位。

王室發生動亂,江湖霸主卻在兩年時間裏都不聞不問,齊桓公“尊王”的光環也就暗淡了不少。但齊桓公根本就在乎這一虛名:當前的江湖,是周王室有求於齊,又不是齊國有求於周王室。

果然,六年後,周惠王主動求上門來了。

《左傳·莊公二十七年》:“王使召伯廖賜齊侯命,且請伐衛,以其立子頹也。”

按《史記·周本紀》記:“惠王十年,賜齊桓公爲伯”。因此,《左傳》所言“賜齊侯命”,就是周王室正式承認齊桓公爲天下諸侯之“伯”,也就是正式承認了齊國的霸主地位了。當然,周王室的交換條件就是:要求齊桓公伐衛,替周惠王報仇。

對齊桓公而言,被王室正式封爲天下諸侯霸主,是錦上添花的大喜事,當然求之不得。

但是,讓齊國伐衛,卻是有那麼一點點爲難。自從宣姜嫁入衛國後,衛國基本就成了齊國“跟屁蟲”,從來沒有背叛過齊國。因此,讓齊國去討伐衛國,確實有些抹不開情面。可是,爲了周惠王送上的“霸主”頭銜,討伐一下衛國又何妨?

江湖霸主齊桓公能主動“尊王”,背後怎麼回事?

公元前666年,齊桓公帶兵伐衛,在齊軍到達的當天,衛國就潰敗了。然後,齊桓公就宣示了王命,取賂而返。奉辭伐罪之旅進行得如此輕鬆,齊、衛兩國更像是在演戲給周惠王看。

周惠王送出了一份大禮,得到卻是別人的敷衍了事,內心當然不痛快。

公元前655年夏,齊桓公率領諸侯在首止(河南睢縣東南)會盟。這次會盟,齊桓公是有些“膨脹”了,決心要干涉周王室家事。

早在公元前676年,周惠王剛繼位時就娶了陳嬀爲王后,生下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姬鄭和小兒子姬帶。因爲周惠王夫妻更喜歡小兒子,所以隱隱約約就有改立姬帶爲太子的想法。

然而,自東遷以來,周王室已發生過多次內亂,都與父母偏心有關:周桓王寵愛王子姬克,後來姬克聯合周公黑肩試圖推翻周莊王;周僖王更喜歡王子姬頹,姬頹後來又聯合五大夫將周惠王趕出了成周。

齊桓公認爲,如果周惠王違背“立嫡立長”的繼位法則,王室勢必再生內亂。於是,爲阻止周惠王改立太子,齊桓公特地組織了此次首止會盟。在盟會進行過程中,齊桓公與天下諸侯共同向王室求見太子姬鄭,向周惠王施壓!

作爲周王國名義上的最高領袖,卻被底下諸侯強行逼宮,周惠王怒不可遏!

但是,齊國的實力擺在那,周惠王也不敢公開與齊桓公對着幹,只得派出太子姬鄭參加了首止之會,向天下人表明不會再更換太子。在齊桓公稱霸生涯中,這也落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所謂“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正是指齊桓公穩固了周襄王的太子之位!

雖然周惠王在表面上讓了步,但對齊桓公的“霸道”卻懷恨在心。於是,首止之會還在進行時,周惠王就讓周公私下找到鄭文公,對他說:“我協助鄭國跟隨楚國,再讓晉國輔佐,這樣大家都會過得舒心一些!”

爲了對抗“霸道”的齊桓公,周惠王居然寧願聯合以“不尊周”聞名江湖的南蠻楚國,可見周王室對齊桓公有多痛恨了!齊桓公的“尊王”策略,居然“尊”出了如此結果,足以讓天下人笑話了!

這是周王室第一次拆齊桓公的臺,使得原本就對齊桓公不滿的鄭文公逃會,讓齊桓公又多花了兩三年來將鄭國收服!

公元前653年12月,周惠王駕崩,太子姬鄭繼位,是爲周襄王。

周襄王雖然繼位,但是由於弟弟姬帶的勢力強大,他甚至不敢向天下公開發喪,生怕姬帶趁機作亂。爲此,周襄王特地派使者到齊國,尋求齊桓公的幫忙。

江湖霸主齊桓公能主動“尊王”,背後怎麼回事? 第2張

爲穩固周襄王的王位,公元前652年春,齊桓公在洮(音桃,山東鄄城西)召集諸侯會盟,宣佈擁立姬鄭爲王。洮地會盟結束後,得到霸主支持的周襄王纔敢正式爲父親發喪。然而,此時已是來年12月份,距周惠王去世已整整一年!

姬鄭爲太子時,齊桓公就幫他穩固了太子之位;如今他正式登基爲王,齊桓公又不辭辛勞地再次舉行盟會,穩定了他的王位。照理來說,周襄王應該對齊桓公感恩戴德。

表面上,確實如此。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組織了著名的葵丘(大約是河北臨漳縣西)之會。在葵丘之會上,周襄王派出太宰孔出席,並當衆賜予齊桓公胙肉。太宰孔當衆宣佈:“天子祭祀文王、武王后,派宰孔將胙肉賜給伯舅。”“伯舅”,是周襄王對齊桓公的尊稱。祭祀文王、武王所用的肉,在周時非同一般,官方名爲“文武胙”。“文武胙”,僅賞賜給那些地位、身份、貢獻都不同凡響的諸侯。

周惠王在世時,封齊桓公爲諸侯之長,卻從沒賜過他“文武胙”。周襄王爲感激齊桓公,不但賜予他“文武胙”,還賜予齊桓公“彤弓矢”和美玉裝飾的大車!(《史記·齊太公世家》)賜予齊桓公“彤弓矢”,就意味着齊桓公已獲得了專伐諸侯之權!這可是齊桓公夢寐以求的權力——當年率諸侯伐楚時,如果有了這件寶貝,管仲也用不着翻出幾百年前的舊帳來糊弄楚國蠻子了!

周王室與齊桓公之前舊日的那些恩怨,隨着周襄王上臺,似乎都煙消雲散了。

然而,就在太宰孔宣旨完成後,周王室就第二次拆齊桓公的臺了。

在太宰孔返回洛邑的半路上,碰到了準備前往葵丘參加盟會的晉獻公。

一番寒暄之後,太宰孔直接了當地勸晉獻公:“您可以不用去參加盟會了。齊桓公好大喜功,致力於動武而不休德。他喜歡施捨小恩小惠,諸侯進貢少、齊國還禮卻重,褒獎歸順齊國諸侯的同時,也讓背叛齊國的諸侯羨慕。每次盟會,他都簡化儀式,多給諸侯好處,以體現他的誠信;他召集過三次盟會,保存三個亡國,以體現他的熱心。他北伐山戎,南攻楚國,向西則召集了此次盟會。這就如同蓋房子,屋頂都已蓋好了,還能再加上什麼呢?我聽說,施惠難以普遍,受恩之人就很少會報答。施惠不衆,施惠不報,都會結下怨恨。可齊桓公卻希望施惠如放債一般得到回報,這恐怕行不通。他哪裏還能顧得上晉國呢?您放心回去吧,將來有你出力之處!”(《國語·晉語二》)

齊桓公之所以要把此次盟會放在葵丘,就是爲了吸引周王國西北的諸侯國前來參會。這其中,齊桓公最想順服的諸侯,莫過於日漸強大起來的晉國!可是,太宰孔剛在葵丘之會上宣佈了周王室對齊桓公的賞賜,回過頭就勸晉獻公不要參加葵丘之會、拆齊桓公的臺,可見周王室對齊桓公的不滿根本就沒消除過!

這次齊桓公究竟是怎麼得罪了周王室呢?

太宰孔的一句“齊侯將施惠如出責(債)”,道出了箇中緣由。齊桓公三番五次幫周襄王,也不過是他放給周襄王的“債”。既然是放債,就必然得到回報。葵丘之會上賜予齊桓公的“文武胙”、“彤弓矢”、“大路”,都是周王室與齊國的一次政治交換,而不是周王室真心想賜予!——齊桓公可不是“活雷鋒”,會免費幫別人忙!

正是齊桓公這種赤裸裸的施惠望報心態,讓周王室對齊桓公高度不滿,所以纔在葵丘之會進行時,再次拆他的臺,阻止晉國參會!

齊桓公的“尊王”,不過是一種政治姿態,內心裏他與鄭莊公一樣,充滿了對周王室的不屑。正因爲如此,齊桓公與周王室之間也不可能產生真正的信任,雙方都不過是在利用彼此,關係時好時壞也就正常了。所以,纔會有周王室兩次拆齊桓公的臺——關係極差時,周王室甚至寧願與“不尊周”的楚蠻合作,來對抗齊國!

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正如同太宰孔所說,齊桓公太喜歡動用武力來宣示他的“霸道”,卻很少真正地以德服人。這也許是葵丘之會後,齊國霸業難以進一步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