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韓信爲何下場如此悲慘?只因他沒聽張良的勸告

韓信爲何下場如此悲慘?只因他沒聽張良的勸告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而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人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劉邦建國後大封功臣時對漢初三傑的評價,可以說沒有此三人,劉邦不可能取的天下。然而世事無常,建國僅僅幾年之後,劉邦就對三傑之一的韓信起了殺心,先是將齊王改封爲楚王,後又在雲夢澤擒拿韓信,將韓信降爲淮陰侯,最後在評定陳希叛亂時呂后和蕭何聯手將韓信殺死。

韓信爲何下場如此悲慘?只因他沒聽張良的勸告

張良出謀劃策,往來着眼於長遠,這就決定了他思考問題的高度和深度事實上,張良不僅僅思考國家和軍隊大事善於從大處着想,他對待功名利祿和個人進退也比其他人有智慧,當韓信向劉邦討封假齊王時,張良在功成名就之時選擇了隱退,他放棄了劉邦對他的高官厚祿,志願到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去,臨走之時,不忘旁敲側擊和提醒前來送他的韓信,可惜韓信卻不以爲然,仍然還要當他的楚王。

韓信爲何下場如此悲慘?只因他沒聽張良的勸告 第2張

暴秦滅亡,西楚垮臺,封賞功臣,這些必要的曲目過後,聰明的張良又在關鍵節點把握了自己的人生走向——淡出。張良推辭齊地三萬戶的封賞,申請留地做爲食邑,留地是哪,他與劉邦相遇之處。這是神來之筆啊,讓這個老流氓始終記着過往感情,不是不想走,而是你想留。誰還好意思對他下手。隨後的日子,張良如淡淡的影子只在人們心中縈繞卻現不顯現身形,直到病逝。傳說中的張良更加神奇,傳說裏他選擇了不要股份的那種祼辭。對。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隨道家仙祖赤松子雲遊天下仙修了道去了。我倒更願意接受傳說。

張良作爲漢朝的經典人物,從最初的貴族世家到勇於復仇的戰士,經過黃石公提點後成長爲隱忍謀士,爲劉邦獻上了許多機智謀略,在漢朝成功建立後又選擇退出。回顧他的一生可以說是非常傳奇,而且能和孔子等人並列,成爲備受大家崇拜的人,都得益於通透的思維以及君臣之道,這也是爲什麼在功臣被屠殺的漢初,張良卻免遭殺害的原因。反過來說如此足智多謀又深知君臣相處之道的張良,是不可能爲了韓信求情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