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孫恩之亂的經過如何?又有哪些歷史影響呢?

孫恩之亂的經過如何?又有哪些歷史影響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孫恩盧循之亂,簡稱孫盧之亂,是東晉末年發生的一次民變事件,爆發於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年),結束於晉安帝義熙七年(411年),歷時約十一年。這次民變有五斗米道的背景,但實際起因是人民不滿東晉朝廷的統治,讓領導者可以乘時而起。事件可因領導者而劃分爲“孫恩之亂”(399年-402年)及“盧循之亂”(403年-411年),盧循是孫恩的妹夫。兩次起事均曾威脅東晉京師建康(今江蘇南京市)。

孫恩之亂

孫恩之亂的經過如何?又有哪些歷史影響呢?

孫恩是孫秀家族後裔,其家世代信奉五斗米道,孫恩叔父孫泰因拜杜子恭爲師學習方術而吸引庶人乃至士族人士相信,更因而獲當權的會稽王司馬道子任命爲官員。隆安二年(398年),王恭叛亂,孫泰以爲東晉快要覆亡,故此煽動百姓,招集信衆,並獲很多三吳地區人民響應。事件遭到會稽內史謝輶揭發,孫泰因而遭司馬道子處死。

孫恩及後逃到海上,召集到百多人,於是等待機會復仇。隆安三年(399年),會稽世子司馬元顯下令三吳各郡,公卿以下被轉爲蔭客的官奴都移置建康,稱作“樂屬”以補充朝廷兵員。然而此舉卻令各郡士庶都十分不滿。孫恩看準當時人心不穩,於是起兵叛晉。

初襲會稽

孫恩先與部衆登陸進攻上虞(今浙江上虞),殺上虞縣令,接着就進攻會稽郡城山陰(今浙江紹興),又殺太守王凝之。由於三吳地區少有戰亂,人們都沒備戰,故此各郡縣的駐軍都望風潰散。吳國內史桓謙、臨海太守司馬崇及義興太守魏隱都棄郡城出逃。而當時會稽、吳郡、吳興、永嘉、義熙、臨海、東陽及新安共八郡都同時有人舉兵響應孫恩,孫恩的部衆就因而暴增至數十萬人。孫恩在會稽自稱徵東將軍,強逼人們擔當自己官屬,將他的團體叫做“長生人”,又大行殺戮及四處放火、搶掠。

孫恩之亂的經過如何?又有哪些歷史影響呢? 第2張

由於當時三吳地區已成東晉朝廷的命脈,東晉朝廷即命徐州刺史謝琰率軍討伐孫恩,兗州刺史劉牢之亦率軍進攻三吳。謝琰先下義興郡,迎太守魏隱還郡,後又擊敗吳興郡的孫恩部衆,與劉牢之兩軍共進之下,很快就兵臨錢塘江。孫恩初時自以爲能乘八郡響應的聲勢拿下建康,但至劉牢之率軍渡過錢塘江時,孫恩就帶着二十萬部衆東走,並乘劉牢之軍隊搶奪部衆留下的人口和貨物時爭取時間逃走,終逃到海島之上。接着孫恩於各郡的餘部都被消滅,朝廷因爲擔心孫恩會再來襲,於是留謝琰駐防會稽。

再襲會稽

孫恩於隆安四年(400年)再次進攻,並進軍至離山陰三十五里的邢浦。謝琰雖然一度派劉宣之擊退孫恩,但不久孫恩又再來攻,並擊敗晉軍,終於五月己卯日(7月7日)攻至會稽,謝琰出戰但戰敗,反被帳下督張猛所殺。朝廷對謝琰戰死大爲震動,又派了冠軍將軍桓不才、輔國將軍孫無終及寧朔將軍高雅之抵抗孫恩,戰事一直持續到十一月,劉牢之率軍進攻孫恩,逼其再次撤回海島。

北逼京邑

隆安五年(401年)二月,孫恩再度登陸,進攻句章(今浙江寧波市),爲劉牢之所敗,又再撤回海上。孫恩於是轉攻北面的海鹽(今浙江海鹽)。晉將劉裕於是到海鹽築城抵抗,並屢次擊敗孫恩。孫恩知道無法取勝,於是改攻滬瀆。吳國內史袁山鬆於上一年就已修築滬瀆壘(今上海)以抵禦孫恩進攻,但孫恩還是攻下了滬瀆壘,四千人戰死,袁山鬆亦遇害。

六月甲戌日,孫恩循海道到達丹徒縣(今江蘇鎮江市丹徒區),時已有十多萬兵,千多艘樓船。孫恩臨近的行動震動了建康,朝廷次日就下令建康內外戒嚴,百官入居臺省,城內各軍亦駐守要地[7],豫州刺史司馬尚之也率軍入衛建康。孫恩在丹徒登陸,卻遭自海鹽追來的劉裕率軍擊敗,更有很多人墮崖遇溺,孫恩亦只得逃返船上。孫恩仍自恃部衆人數多,於是不久就決定重整旗鼓進攻建康。建康民衆知孫恩逼近都十分恐懼,而孫恩原想攻其不備,但樓船因爲遇風而要慢行,令到臨近建康時司馬尚之已經入駐建康,劉牢之亦自會稽趕來。孫恩於是不敢繼續前進,反北走鬱洲(今江蘇灌雲縣東北),解除了建康的危機。

轉衰至敗

及後劉裕率兵討伐,多次戰鬥後大破孫恩軍,孫恩實力於是由盛轉衰,被逼沿海退走,劉裕亦率軍追擊,於十一月在滬瀆、海鹽再敗孫恩,孫恩人員的損失數以萬計,被逼再次退守海島。元興元年(402年),孫恩再攻臨海郡,臨海太守辛昺擊敗孫恩,孫恩眼見他的部衆已經所餘無幾,爲免被晉軍生擒,於是投海自殺,時有數百人隨他一同自殺,孫恩之亂至此結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