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古代有沒有“孤兒院”?朝廷是如何處置棄嬰的?

古代有沒有“孤兒院”?朝廷是如何處置棄嬰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代的兒童福利院叫作“慈幼局”。慈幼局可以視爲世界上最早的官辦孤兒院。慈幼局的出現,與我國自古就有的一個陋習有關,這個陋習就是溺嬰。

溺嬰之風在中國由來已久,指的是孩子出生後大人不想養,就放在水裏溺亡。古代的溺嬰行爲多是針對女嬰,早在先秦時期就已有之。《韓非子》中就有“產男則相賀,產女則殺之”的記載。宋代的溺嬰行爲也很常見,蘇軾的《東坡志林》裏記載:“鄂渚間田野小人,例只養二男一女,過此輒殺之,尤諱養女”“近聞黃州小民貧者生子多不舉,初生便於水盆中浸殺之”。古人溺嬰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古代避孕措施欠缺,很多計劃外生子不想撫養;二是古代重男輕女觀念根深蒂固,生了女孩也不想養;三是一些窮苦的人家,經濟拮据,生了孩子養不起。針對溺嬰這種非人道行爲,政府設立了“慈幼局”,用官方撫養的辦法減少溺嬰行爲。

古代有沒有“孤兒院”?朝廷是如何處置棄嬰的?

元明兩朝,官方的孤兒收養行爲一度中斷,直到明朝末年有所恢復。到了清朝,脫胎於慈幼局的育嬰堂開始普及。我們可以通過清朝育嬰堂的運行方式來窺視一下中國古代的孤兒院。

育嬰堂接收嬰兒時會記錄到達時間,嬰兒的五官四肢狀況,還會詢問嬰兒的撿拾地點和撿拾狀態等相關信息,將這些都記錄在“收嬰冊”上。育嬰堂的嬰兒都是從哪兒來的呢?清朝的城市裏有專門的“收嬰設施”,一般是在城門附近安置一個大木箱,人們見到被遺棄的嬰兒就會將其放入木箱中,看守者會將遺棄在木箱內的棄嬰送至育嬰堂,還能因此得到一些跑腿費。這套系統和今天城市裏的“嬰兒安全島”非常類似。

棄嬰者也可以將嬰兒直接送至育嬰堂。棄嬰都是怕人知道的不恥行爲,爲了避免棄嬰者身份公開,育嬰堂設有一種保密的“收嬰設施”。在育嬰堂的外牆,會有一處牆體被掏空,牆體上安裝一個大抽屜。棄嬰者在牆外側將抽屜拉開,將嬰兒放入後關上抽屜。這種抽屜在牆的兩側都能拉開,聽見抽屜裏嬰兒的哭聲後,育嬰堂的工作人員就會在牆內側把抽屜拉開,接收棄嬰。民國時期的畫家豐子愷就曾畫過一幅描繪育嬰堂接收棄嬰的畫作,叫《最後的吻》,畫上就有這種特殊的“收嬰設施”。

古代有沒有“孤兒院”?朝廷是如何處置棄嬰的? 第2張

育嬰堂的開支來自於民間資助和政府撥款,屬於官民合辦的組織。育嬰堂裏的孤兒長大後,育嬰堂還要負責給其安排出路。男孩長大,要爲其找到願意收爲養子或僱工的家庭,且不準由娼妓家認養,也不準被領養去當奴僕。另外,還不允許育嬰堂向領養者索要錢款。女孩長大,則爲其找到願意收爲養女或養媳的婆家。小說《紅樓夢》裏的秦可卿就是孤兒出身,是由其養父秦邦業從養生堂抱回的。這裏的養生堂和育嬰堂是一回事,但清朝叫育嬰堂的更多。

人類社會的進步是循序漸進的,古代也不一定都是黑暗與落後。我們今天努力構建的社會福利體系,很多都能在中國古代找到影子或源頭。與漫長的人類歷史相比,我們現代只是短暫的一瞬。從更高的角度看,古代只是我們的上一秒。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