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秦始皇陵裏的兵馬俑原本是有顏色嗎?

秦始皇陵裏的兵馬俑原本是有顏色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氣勢磅礴的秦兵馬俑,吸引着無數遊人前去參觀,它們與真人大小無異,形態逼真,彷彿不是工藝品,而是一個個真人矗立在那裏。看到兵馬俑一身單調的土黃色,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個疑問:難道兵馬俑不帶顏色的嗎?其實很少有人知道,秦兵馬俑是有豔麗顏色的,它們在出土後,顏色會很快消失,隨着科技的發展,專家卻用這招留住了兵馬俑的顏色。

秦始皇陵裏的兵馬俑原本是有顏色嗎?

震驚世界的秦兵馬俑是如何被發現的?據說發掘的過程非常有趣。在秦兵馬俑博物館北邊的山村,有一位叫楊天德的老人,他年輕的時候,村子裏經常有人打井,泥土挖深三、四米後,總有一些瓦人的四肢、頭顱等摻雜其中。迷信的村民害怕不已,認爲自己得罪了瓦廟裏的神仙,故此,一提到打井,就非常忌憚。直到20世紀70年代,村民再次打井,終於掀開震驚世界的寶庫。

楊天德記得非常清楚,那是1974年的春天,大旱,村委會考察了村邊西畔上的地形後,在這裏畫了幾個圓圈,隨後,村長帶領着青壯年在畫圈的地方開始挖井,當鐵鍬一敲一敲往下挖的時候,小夥子們卻感覺地下的土塊非常堅硬,挖上來的泥土像是燒過的磚窯一樣,鮮紅、硬邦邦的,青壯年明明一把子力氣,越往下挖,卻越覺得手臂被震得發麻,讓他們再往下挖幾米,卻赫然出現一隻瓦甕,緊接着,他們刨掉了四周的紅土,發現了一個帶着鎧甲的“瓦人”的胸腔,繼續挖,又出現瓦人的胳膊、大腿……村民驚訝得呆若木雞。

消息傳出之後,有經驗的人聯繫了文物局。國家文物局和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陝西的文物考古專家考察了掘井現場,並決定由當地陝西文物考古部門組織考古隊進行勘察和發掘。在一號俑坑挖出陶俑陶馬共6000餘件,戰車數十乘和各種青銅兵器數10萬件。秦始皇陵兵馬俑終於在沉睡了兩千餘年後,破土,以它雄奇威武的風姿,震撼了全世界。

如果翻看兵馬俑剛出土的照片,就會發現它們顏色各異,栩栩如生。參與挖掘的考古專家回憶:“兵馬俑最初出土的時候,有的顏色保留多一點,有的保留少一點。陶俑身上的衣服和褲子顏色是不一樣的,很講究搭配。比如說上面穿的袍子是紅色,下邊穿的褲子一定是綠色或者藍色的;又比如說它穿着紅色的袍子,袖口壓着花邊,那麼紅色的袍子一定要有綠色或紫色花邊的袖口,可以看出那時的工匠真的有一顆“愛美”的匠心。”

爲何兵馬俑出土後,顏色很快消失,變得灰頭土臉?考古專家也進行了仔細地調查。原來,秦代工匠在燒製後的陶質兵馬俑上,用生漆層塗抹,再總礦物顏料塗刷。可是生漆底層對含水量的變化非常敏感,會在失水過程中劇烈變形,地下埋藏的環境本來很潮溼,當兵馬俑被挖掘,突然暴露在外界乾燥環境下,失去了含有水分的環境,底層生漆層連帶着整個彩繪層,都發生“起翹”和“脫落”的現象。

在技術不到位的年代裏,人們的保護意識也沒有很強,兵馬俑陸續暴露在空氣中,都失去了顏色。隨着兵馬俑在全世界的影響力逐漸擴大,人們才意識到保護顏色的重要性。

如何保護兵馬俑的顏色不消失?專家認爲:色彩不消失的關鍵,就是生漆層不變質。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文物保護科研人員採用顯微斷面觀察和顯微攝影技術,對秦俑彩繪的層次結構進行全面、系統地剖析研究,首先確定了彩繪底層和褐色有機層的主要成分爲中國生漆。同時,他們應用系統微量化學分析方法,初步斷定——秦俑彩繪顏料粘合劑爲動物膠。於是,科研人員又運用激光全息攝像儀器測試、彩繪材料分析等項研究,揭示了彩繪損壞機理。

秦始皇陵裏的兵馬俑原本是有顏色嗎? 第2張

2001年,《秦俑彩繪保護技術研究》項目通過國家文物局鑑定,被認爲“在以生漆爲底層的彩繪文物保護領域中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如今,已有十餘件彩繪兵馬俑通過該技術得到了保護。目前採取的一種有效保護措施爲:發掘後通過物理補水,另外使用化學試劑(聚乙二醇)保溼,並配合使用乳液類加固劑加固和保護彩繪。目前採取的彩繪保護技術是當前最佳的技術處理方法,該技術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並且在全國範圍內得到推廣應用。

下如此大的功夫去保護秦兵馬俑,真的值得嗎?歷史告訴我們:當然值得。兵馬俑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寶貝,它的工藝、歷史地位和世界影響,超越了物品本來的價值,帶給我們更多精神和藝術上的享受,我們一定要好好地保護它。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