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西晉發生“五胡亂華”的時候,蒙古不南下呢?

西晉發生“五胡亂華”的時候,蒙古不南下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西晉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自從西周被犬戎滅國以來,中原地區就屢屢受到北方少數民族威脅,甚至被他們取而代之。當中原地區發生混戰時,北方遊牧民族往往會趁機劫掠、騷擾,致使邊境地區戰事頻仍,烽火連天,中原王朝不得不修築長城來防禦他們。歷史無數次證明,長城並未起到應有之作用,一旦中原王朝衰落、混戰,遊牧民族則越過長城,佔領中原地區,成爲本地的主人。例如,唐朝滅亡後,中原地區各軍閥相互攻殺,契丹崛起,獨霸中原;後則是金國崛起,滅亡北宋;再後則是,蒙古崛起,攻滅金國、南宋,一統天下。

當然了,宋朝重文輕武、守內虛外,軍事實力很弱,自然被遊牧民族追着打,最終滅國。若是中原王朝強大,遊牧民族是沒戲的,就算前期佔據優勢,但後期依然會被中原王朝軍隊收拾,這是國力使然。例如,漢朝初建時,東亞霸主匈奴冒頓單于不但將劉邦圍困在白登山,迫使漢朝求和;劉邦死後,冒頓單于還寫情書給呂雉,揚言要聯姻;文景時期,匈奴依然犯邊,前鋒一度抵達長安郊外,氣焰十分囂張。但是,經過幾十年奮鬥,漢朝國力恢復,漢武帝直接派兵征討匈奴,打出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之時代最強音,霸氣十足。東漢時,班超一人經略西域,各國無不臣服。

可以說,只要中原王朝足夠強大,北方遊牧民族是沒戲的。不過,若是爆發內戰就不好說了,北方民族一般都會趁機南下,劫掠中原,甚至霸佔中原。西晉王朝建立後,爲了避免重蹈“曹魏覆轍”,於是封建諸侯,讓宗室成員到各地充任藩王,並賦予他們軍事大權。司馬炎死後,惠帝司馬衷繼位,此人平庸無能,朝政大權落入賈南風之手。賈南風爲人心狠手辣,殘害忠良,並藉助藩王之力來打壓政敵,最終引起“八王之亂”,晉朝陷入內戰。趁着中原大地混亂,匈奴、羯、氐、羗、鮮卑等五個遊牧民族越過長城,滅了西晉,並繼續在中原展開新一輪混戰,史稱“五胡亂華”。此後,中原大地分裂三百來年,直到隋文帝楊堅剿平各大割據勢力,建立隋朝,中原才重新統一。

西晉發生“五胡亂華”的時候,蒙古不南下呢?

1368年,朱元璋命令徐達、常遇春等率步騎25萬北伐,攻入大都,一舉推翻元朝,實現“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之夙願。爲了維護老朱家江山,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利用“胡惟庸案”、“空印案”、“藍玉案”等,誅殺功臣五六萬,開國元勳被剷除殆盡。此外,朱元璋推行“分封”,讓朱家子孫到各地充任藩王,拱衛大明江山。朱元璋的“分封” 是“實封”,即是賦予藩王實際權力,藩王可以統領當地軍隊,必要時候還可以帶兵進京誅殺奸臣。因此,朱元璋死後沒多久,燕王朱棣在北平打着“清君側”之旗號靖難,揚言要進京誅殺主張削藩的黃子橙、齊泰,維護祖宗制度,挑起了內戰。朱棣起兵靖難,持續時間四年,中原大地也是狼煙遍地。但是,四年時間裏,北方的蒙古居然沒有趁機南下進攻中原,而是老老實實的待在草原放牧,實在有意思。

那麼,同是“藩王作亂”,同是爆發內戰,爲何西晉出現“五胡亂華”,而蒙古卻不敢南下進攻明朝,趁機霸佔中原呢?

首先,蒙古勢力大爲削弱,與“五胡”不在一個檔次,已經沒能力南下中原

東漢末年,中原大地陷入混戰,北方遊牧民族得以恢復實力,雖然曹操也曾遠征烏桓,並將其打服,但匈奴、羯、氐、羗、鮮卑等少數民族卻趁機崛起,並霸佔了烏桓地盤。三國時期,魏蜀吳繼續內鬥,無暇顧及北方遊牧民族,“五胡”繼續發展壯大;西晉建立後,政局不穩,對“五胡”多采取安撫政策,並允許他們遷到長城以南居住,試圖同化之。可以說,西晉時期,“五胡”勢力已經十分強大,只要中原一亂,他們就有機會入侵。

反觀蒙古,成吉思汗時代可以打遍天下無敵手,將歐洲騎士團、斯拉夫聯軍、阿拉伯聯軍等強大對手打得滿地找牙,好不威風。可惜,到了明朝時期,蒙古鐵騎已經沒了昔日的威風,實力大爲削弱,並不具備南下中原之實力。朱元璋將元朝皇室趕回草原放牧之後,前後七次派兵征討漠北,追剿蒙古殘餘勢力,在洪武二十年的捕魚兒海一戰中,北元精銳力量損失殆盡,徹底淪爲草原賊寇。後來,朱棣(作爲燕王統帥軍隊)又兩次征討蒙古,草原各部落無不臣服。可以說,經過明初一連竄打擊,蒙古元氣大傷,已經沒了南下之實力。

西晉發生“五胡亂華”的時候,蒙古不南下呢? 第2張

再者,西晉是諸侯王混戰,明朝是朱棣與朱允炆爭奪江山,國力受損程度不同

相對於朱棣“靖難之役”而言,西晉王朝的“八王之亂”規模更大,持續時間更久,破壞性也更大。司馬炎死後,白癡太子司馬衷繼位,是爲晉惠帝,朝政大權落入皇后賈南風之手。賈南風不但長相醜陋,而且爲人歹毒,殘害忠良不說,還非要拉藩王進京參與政治鬥爭,最終引起“八王之亂”。司馬越、司馬亮、司馬穎等各藩王輪番上場,相互之間攻伐不斷,還扶植各自代理人,西晉朝廷陷入癱瘓,全國也是一片混亂,全國精銳軍事力量死於內鬥,這就給“五胡”入侵創造了有利條件。

反觀明朝“靖難之役”,持續時間4年,上百萬大軍在中原展開混戰,按理說破壞性應該很大,其實不然。縱觀“靖難之役”全過程,主要是朝廷軍隊與燕王朱棣軍隊在戰鬥,相互攻殺,其他各藩王則並未被捲入,尤其是駐守北方邊境的藩王,雖說不幫助朝廷,但也未加入朱棣集團(寧王朱權被綁票除外),他們基本上保持中立。此外,屯駐雲南的沐晟(大將沐英之子)坐擁30萬大軍,常年防備西南,戰鬥力相當強。所以,蒙古就算想南下中原,撈取便宜,估計也是有這心沒這膽,畢竟大明國力擺在那裏,來了等於找死,何必自討沒趣呢。

綜上所述,同是出現內亂,西晉出現“五胡亂華”,蒙古卻不敢南下進攻明朝,原因就在於“蒙古”與“五胡”實力不在一個檔次;“八王之亂”與“靖難之役”之破壞程度也不在一個檔次。所以,“五胡”有機會霸佔中原,蒙古只能在草原上放牧,當觀衆算了。明朝後期,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起義軍攻略中原各地,掏空了大明國力,東北滿清才得以順利入關,撿了便宜。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