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馬援與公孫述自幼交好,爲何卻去投奔劉秀呢?

馬援與公孫述自幼交好,爲何卻去投奔劉秀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建武三年(27年),盤踞在天水(今甘肅通渭縣)的軍閥隗囂不知道是該投靠在洛陽登基的劉秀,還是該依附在成都稱帝的公孫述,便派馬援爲使者,近距離地觀察一下,看誰更有帝王氣象。

馬援先去了成都,因爲他和公孫述不僅是同鄉,還是從小一起光着屁股長大的好朋友,感情十分深厚。在他的想象裏,兩人見面後就算不至於“執手相看淚眼”,也一定會分外親熱。可實際上,等待他的卻是另一番情景。

公孫述身穿耀眼的龍袍,高坐在金鑾寶殿之上,兩旁武士林立,戒備森嚴。禮賓官引導馬援晉見,並依照規定的宮廷禮節參拜,沒等說上幾句話,就送他到賓館休息,並給他趕製布質的平民服裝及冠帽。隨後,公孫述準備在皇家祖廟中召集文武官員,以及他的老朋友。等到大家都準備就緒,公孫述的御駕才從皇宮出發。盛大的皇家衛隊之前,由天子專用的繡着鸞鳥的旗幟和一羣驅逐妖邪的騎士作前導,全城都已戒嚴,老百姓被驅逐。公孫述在御車之上,不斷向左右屈身恭迎的官員點頭致意,之後開始的宴席上,文武百官的陣容也極爲盛大。

跟隨馬援出使的隨從們從沒見過如此大的排場,臉上寫滿了羨慕之情。公孫述對老同學還是很夠意思的,當即要封馬援爲侯爵、大司馬。馬援的隨從們大喜過望,都盼望能夠留下來。馬援卻笑着說,自己還有使命在身,當官的事過後再說吧。

馬援與公孫述自幼交好,爲何卻去投奔劉秀呢?

馬援的第二站是洛陽,劉秀的實力遠在公孫述之上,他不知道這個皇帝會弄出什麼把戲。到了洛陽後,等了很長時間,纔來了一個宦官引導他入宮,既看不見威風的武士,也見不到助陣的大臣。而劉秀則連標準的工作服—龍袍都沒穿,僅用布包頭,像接見一個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一般,在宣德殿走廊裏笑臉相迎。

馬援說:“我跟公孫述自幼交好,可我到成都時,公孫述卻高坐在金鑾寶殿上,命武士戒備森嚴,而後才傳喚我進去。現在我遠道而來,陛下怎麼知道我不是刺客,竟這樣隨意地跟我見面?”劉秀笑着說:“你不是刺客,只是一個說客。”兩人相顧大笑。劉秀接着說:“先生遨遊在兩個皇帝之間,使我慚愧。”馬援拜謝道:“這不奇怪,當今之世,不但主上選擇臣子,臣子也選擇主上。”

劉秀深爲讚許,對馬援也非常賞識,大有相見恨晚之感。馬援在洛陽待了很長時間,劉秀接見他達數十次之多,每次談話都非常輕鬆,並且無所不談,有時竟會從早談到晚。

馬援與公孫述自幼交好,爲何卻去投奔劉秀呢? 第2張

第二年,馬援回到天水,隗囂詢問他的觀感。馬援答道:“現在天下一片混亂,勝負未定,公孫述不知道招攬天下的人才,排場雖大,器識卻小,我看他不過井底之蛙,不會有什麼作爲。劉秀不拘小節,對人開誠佈公,從不高高在上耍弄皇帝的威嚴,我看他心胸坦蕩,器識宏大,前世君王沒有人能跟他相提並論。”

九年後,公孫述兵敗身死,劉秀卻復興了漢朝,史稱“光武中興”。

當一個人需要外在的排場爲自己撐起臉面和威嚴時,排場越大,越顯出他的器量狹小和見識短淺;而越是能謙卑地低下頭的人,背後蘊藏的,往往是恢宏的器量。宋代學者劉摯說:“士當以器識爲先。”一個人的器度與見識,決定着他成就的大小,甚至事業的成敗。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