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劉洎憂心皇帝的身體,爲何最後卻被皇帝賜死了呢?

劉洎憂心皇帝的身體,爲何最後卻被皇帝賜死了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貞觀十九年(645年)十二月,唐太宗遠征高麗回國,途經定州時,因爲旅途勞頓加上戰事不順心情不好,突然染上毒瘡,病情十分危急。被委以輔佐太子兼監國重任的劉洎和馬周趕來看望,出來時正碰到褚遂良也來探病,劉洎一見褚遂良就哭了起來,說:“聖上的身體真讓人擔憂啊!”憂心皇帝的健康,這話說得沒多大毛病。不過在太宗康復後,褚遂良向他彙報時,這話卻變成了:“劉洎說國家的大事沒什麼可擔憂的,只要像伊尹、霍光那樣輔助幼主就可以了,大臣有不同意的,全部殺掉,自然就搞定了。”太宗一聽就生氣了,召劉洎前來解釋。劉洎自然百般辯解,馬周也爲其作證,可太宗偏偏不信,下詔將劉洎賜死。

劉洎憂心皇帝的身體,爲何最後卻被皇帝賜死了呢?

那太宗爲什麼就相信褚遂良呢?原來在這之前有一個小插曲。太宗出征遼東前,曾特意叮囑劉洎:“我現在遠征,讓你輔佐太子,這是關係社稷安危的大事,非常重要,你一定要理解我說這些話的意思。”劉洎有些開玩笑似的回答:“希望陛下不要擔憂,後方的大臣有罪的,我會及時把他們殺掉的!”太宗聽了,很是不快,嚴肅地對他說:“你的性格怪癖又太剛直,恐怕在這上面要吃大虧,你一定要謹慎!”

因此,太宗認爲:當着自己的面,劉洎都說出過誅殺大臣的話,背後還有什麼事他不敢做呢?

劉洎是荊州江陵人,出身寒門,憑藉才華和努力,纔出人頭地,官至尚書右丞。這讓劉洎覺得除了自己,沒有誰是值得感謝的,因爲這都是自己奮鬥的結果。劉洎在官場素來說話底氣十足,別人不敢說的話他敢說,別人不敢做的事他敢做。

劉洎憂心皇帝的身體,爲何最後卻被皇帝賜死了呢? 第2張

太宗早年勵精圖治,以善於納諫著稱,留下了許多佳話,可皇帝當久了,架子也越來越大,敢說不是的人就越來越少了。耳根太清淨了,太宗也覺得不太正常,就對羣臣說,你們要敢提意見,不要有所顧慮。長孫無忌等都打哈哈:“陛下聖化致太平,臣等不見其失。”唯獨劉洎站出來說道:“近來有人上書,陛下覺着不稱您的心意,就當面詰難,致使上書人慚愧地退下,這恐怕不是褒獎進言的行爲吧。”太宗已經很久沒聽到這樣的話了,雖然覺得有些彆扭,但還是誠懇地表示,一定會改掉這個壞毛病。

劉洎因此得到太宗的重用,這讓他行事處世的風格越發高調起來。有一次,太宗在玄武門宴請三品以上的官員,君臣同樂,酒喝得很痛快。乘着酒興,太宗當衆一展書法,揮筆而作拿手的飛白字,並且表示要把這幅書法作品賞賜給大家。大臣們紛紛跑到太宗面前爭搶。劉洎見狀,擠過人羣,直接爬到御座上,按住太宗的手,把作品搶了過來。大臣們傻了眼,紛紛惋惜,可繼而他們又立刻醒悟過來,大叫:“劉洎登上了龍椅,罪當處死!”劉洎的行爲確實夠得上“大不敬”的罪名了,只是當時太宗心情好,用一句玩笑將此事輕描淡寫地化解了,不過在他的心裏,還是留下了一絲陰影。

劉洎在監獄裏,似乎有所悔悟,想對皇帝解釋幾句,就向憲司索要筆墨。但憲司沒敢給他,劉洎因此遺憾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後旅程。太宗對於劉洎的死也很糾結,最後把怒火都發到了憲司身上,將他嚴厲治罪了事。然而斯人已逝,一切都無法挽回了。

劉洎之死固然有點兒冤枉,然而他自己就沒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嗎?無論在什麼樣的社會中,當一個人走到成功的高處,就很容易成爲衆矢之的,此時最明智的做法,不是炫耀自己的成功,把自己擺上紅紅的靶心,而是要放下身段,低處做人,低調做事,否則就難免會留下劉洎式的千古遺憾。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