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宋朝之所以打不過遼國,除了宋朝衰弱還有什麼原因?

宋朝之所以打不過遼國,除了宋朝衰弱還有什麼原因?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939年,爲了換取遼國對自己的支持,後晉皇帝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即 燕雲十六州)給契丹。石敬瑭此舉讓自己背上了千古罵名,也給後面的中原王朝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爲了從遼軍手中收復幽雲十六州,柴榮、趙匡胤和趙光義三代帝王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直至宋太宗趙光義去世,幽雲十六州都沒有收回來。那麼,對於北宋無法收復幽雲十六州這件事,宋太祖和宋太宗誰的責任更大呢?

傳統的史學界認爲,宋太宗的責任更大。因爲宋太宗連續組織的兩次北伐以失敗而告終,導致宋軍再也無力收復幽雲十六州。但也有的歷史學者認爲,宋太祖要爲宋朝無法收復幽雲十六州負主要責任,到底該如何去看待這個事件呢?

要想揭開這段歷史的真相,我們就得從宋朝的主要對手——遼國開始說起。

在很多歷史愛好者的印象中,漢軍輕鬆碾壓匈奴,唐軍輕鬆碾壓突厥,這成爲了漢唐強大的最直接證據。而宋朝無法打敗遼國,這成爲了宋朝武力衰弱的直接證據。但如果我們以一個客觀的角度仔細剖析遼國和匈奴、突厥之間的差別,我們就會發現,後周軍隊乃至宋軍無法徹底戰勝遼國是情有可原的,因爲遼國的實力比匈奴、突厥要強很多。

漢朝打匈奴的時候,匈奴並沒有形成完全的國家結構。其內部政治結構仍然處於較爲鬆散的部落制階段。相較於漢朝形成的國家常備軍而言,缺少完整國家結構的匈奴也沒有屬於自己的國家常備軍。唐朝打突厥的時候,突厥也沒有形成完整的國家結構,其內部也沒有成立完整意義的國家常備軍。而唐軍對突厥的打擊,自然是典型的降維碾壓式打擊。

和傳統意義上的遊牧民族匈奴、突厥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建立遼國的契丹民族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遊牧民族了。契丹和匈奴沒有形成完全意義上的國家體制,而且也沒有完全意義上的國家常備軍。

但遼國就不一樣了。柴榮北伐收復幽雲十六州的時候,遼國已經形成了完善的國家體制:在行政體系上,遼國擁有道府縣三級的行政體系。遼國還建立了五京體制。更爲重要的是,遼國模仿中原王朝,在中央建立了三省六部機構,這一點是歷史上其他的遊牧民族政權所無法比擬的。爲了統治幽雲十六州的漢人,遼國還採用了南北面官制度,在南面官以漢法統治漢人。到了遼世宗統治時期,遼國將南北面官正式合併,遼國形成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

隨着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遼國的戰爭動員機制也迅速完善起來。遼國設立南北樞密院爲最高軍事機構,其常備軍在20萬人到30萬人之間。但如果爆發戰爭,遼國經過全面的戰爭動員,其最高能動員160萬人的常備軍參戰。這種完善的常備軍體制和戰爭動員能力,是匈奴和突厥想做而做不到的。

在古代中原文明和遊牧民族的決戰中,幽雲十六州沿線的長城防線始終是中原國家抗擊遊牧民族的重要屏障。幽雲十六州失守,中原地區就出現了巨大的戰略真空。由於幽雲十六州對於遼國屏障中原王朝有着巨大的戰略意義,所以在石敬瑭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遼國之後,遼國是絕對不可能放棄幽雲十六州。一旦中原王朝的大軍踏入幽雲十六州,遼軍勢必會集中重兵,與中原王朝展開血戰。

幽雲十六州的丟失讓中原王朝的心裏耿耿於懷。公元959年後,後周世宗柴榮率領大軍北伐。在42天內,柴榮收復了三關三州17個縣。隨後,柴榮決心帶領大軍北伐幽雲,但下級將領卻阻止柴榮的做法。但柴榮依然不聽,執意繼續北上。幸好柴榮在繼續北伐之前突然生病,否則柴榮的北伐會以失敗而告終的機率極大。

爲何柴榮繼續北伐會有可能失敗呢?原因在於:遼國在公元951年就完成了中央集權化的統一,即便後周軍隊收復了幽雲十六州的部分地區,遼軍也會派出大軍不惜一切代價奪回失地。按照當時後周的軍力,後周很難在幽雲十六州長期站穩腳跟。

更爲重要的是,959年距離939年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已經過了20年,幽雲十六州的漢人是否心向中原王朝還真的很難說。

柴榮野心勃勃的收復幽雲十六州功敗垂成,宋太祖的考慮就實際了很多。剛開始,趙匡胤也想用武力收復幽雲十六州。爲此,趙匡胤還率領宋軍進行了兩次北伐。然而,宋軍剛攻打北漢,遼國就派出大軍南下救援北漢,趙匡胤只能率領大軍撤退。隨後,宋軍又在趙匡胤的組織下展開第二次北伐,這次北伐,宋軍佔領有利地形和遼軍展開惡戰,但由於宋軍傷亡慘重,趙匡胤只能率領宋軍撤退。

兩次北伐的失敗讓趙匡胤深知:遼國並非一個能輕易戰勝的對手。在打消軍事手段收復幽雲十六州的設想後,趙匡胤就決定用贖買的辦法收回幽雲十六州。趙匡胤在平定諸國後,將各國的財物放置在一個專門的倉庫裏保存起來。趙匡胤打算攢夠500萬緡錢,就從遼國手裏買幽雲十六州。如果買不回來,就率軍繼續北上開打。

那麼,趙匡胤的設想到底可行嗎?很顯然,不可行。我們在前面提到了,遼國是一箇中央集權制的國家,遼國絕對不可能輕易放棄幽雲十六州。宋軍在軍事上都沒法收復幽雲十六州,還能通過錢買回來?宋朝給多少錢,遼國都不會賣。趙匡胤買回幽雲十六州的想法有些不切合實際。

宋朝之所以打不過遼國,除了宋朝衰弱還有什麼原因?

宋太宗去世後,繼承皇位的宋太宗決定出兵收復幽雲十六州。說實話,宋太宗收復領土的壯志是值得肯定的,宋太宗也是宋朝皇帝中爲數不多的具有開拓精神的帝王。但是,由於遼軍的軍力過於強大,再加上宋朝監軍制度的束縛,宋軍兩次北伐都以失敗而告終。兩次北伐的失敗讓宋太宗徹底清醒——要想徹底打敗遼軍,除非遼國自己走向衰落。

因此,在兩次北伐失敗後,趙光義就在今天的河北省境內修建了水長城,成功頂住了遼軍南下。

宋朝之所以打不過遼國,除了宋朝衰弱還有什麼原因? 第2張

從客觀的歷史看,宋軍兩次北伐慘敗,宋太宗負有一定的責任。但退一步講,即便趙光義沒有犯任何錯誤,成功收復幽雲十六州的部分土地,遼軍也會動員百萬大軍南下吃掉勞師遠征的宋軍。宋軍要想長期佔領幽雲十六州還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畢竟遼國是一個高度統一的封建化中央集權國家。

總而言之,宋朝無法徹底收復幽雲十六州,其主要原因就在於宋朝和遼朝的實力旗鼓相當,誰都無法在戰場上徹底打敗對方。石敬瑭以一己私利割讓幽雲十六州,早已被釘在了歷史恥辱柱上。但無法收復幽雲十六州的責任,還真的不該讓宋太祖和宋太宗來負責。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