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被高估的三國將軍,揭祕歷史上呂蒙的真實爲人

被高估的三國將軍,揭祕歷史上呂蒙的真實爲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呂蒙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呂蒙是東吳四大都督中最被高估的,如果說在戰術上,呂蒙還有襲取荊南,白衣渡江的表現;在戰略上,呂蒙就表現的不盡人意甚至可以說是鼠目寸光了。當時關羽已經吸引了曹操集團大多數部隊,合肥一線防守空虛,此時正是江東集團奪取合肥的最好時機。後來的歷史也證明了,這是奪取合肥的唯一機會,孫權集團一旦奪取合肥,魏國淮河以南無險可守,只要奪取合肥,淮南地區就是東吳的了。

被高估的三國將軍,揭祕歷史上呂蒙的真實爲人

淮河對東吳更重要

古人言“守江必守淮”,淮河掌握在魏國手上,長江一線沒有戰略緩衝,魏軍可以長驅直入進攻江東,在蜀漢滅亡之前,魏國要進攻江東那次是從荊州主攻的?淮河掌握在東吳手上,下可作爲戰略緩衝抵抗魏國進攻長江,中可以淮河爲跳板進取青州徐州等地蠶食魏國,上可向西進取中原謀取天下,荊州固然重要,淮南就不重要了麼?孫權五次進攻合肥,諸葛恪也兩次進攻合肥,不正體現了淮南的重要性麼?某些給呂蒙洗白的人,說東吳以水軍爲主,淮南地區一馬平川,東吳打下了也守不住。但是一旦奪取淮南,淮河就是最好的防線。打下了淮南,固然不一定能夠守住,但是至少給東吳統一天下創造了機會。難道因爲知道挑戰魏國統一天下難度大,就應該坐以待斃,利用長江防線自守麼?那這樣,在赤壁之戰之前,面對強大的曹操,就應該束手就擒。筆者是很討厭這種類似宿命論的論調的,在此引用諸葛亮後出師表中的一段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

不能因爲統一天下希望渺茫,就放棄統一天下的機會呀。

背信棄義失去民心

三國演義中說“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然而歷史上,劉備並未借荊州,也沒有有借無還,劉備唯一從孫權手上借到的,只有南郡的一部分——江陵。後來湘水之盟,劉備已經和孫權約定:荊州的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屬孫權,零陵郡、武陵郡、南郡屬劉備,這時候已經沒有所謂的借南郡的,新的條約已經覆蓋了舊的條約。所以,呂蒙此舉,實在是背信棄義,這樣一來,必然失去民心,更加無緣統一了。

被高估的三國將軍,揭祕歷史上呂蒙的真實爲人 第2張

東吳至此無緣統一

很顯然,襲取荊州,只不過是鞏固了長江防線,提高了東吳自保能力,對於進取天下並無益處。更何況,東吳和蜀漢實力加起來都遠遠不如曹魏,兩國本來就是脣亡齒寒,吸取荊州表面上提升了東吳實力,實際上卻削弱了東吳與蜀漢的整體實力。因爲荊州失守,夷陵大火,蜀漢一蹶不振。東吳又如何獨善其身?奪取荊州的確爲東吳續命了幾十年,但是放棄統一天下的機會只爲給東吳續命幾十年,這筆買賣,真的值得麼?

當時曹操集團處於最虛弱的狀態:漢中之戰,劉備固然慘勝如敗,曹操固然已經遷移人口,不可否認的是,曹操集團由咄咄逼人的守勢轉爲戰略防守階段,東三郡之戰,劉封、孟達兵不血刃奪取三郡,打通了荊州益州的聯繫。樊襄之戰,天時也好,人謀也好,總之結果是漢水暴漲,關羽擒于禁、斬龐德,降胡修於宛城,困曹仁於樊城,許都以南羣雄響應,曹仁都準備撤離樊城,還是滿寵勸說曹仁,說如果他撤退了,黃河以南都非國家所有,曹仁才堅持抵抗的。漢中、東三郡、樊襄,曹操集團三戰三敗,幾乎準備遷都避關羽鋒芒,這時候是曹操最虛弱的時候,如果呂蒙選擇進攻合肥,一定能夠再給曹操補上一刀,可是呂蒙卻揮刀砍向盟友,使得曹操緩過氣來。

正因爲呂蒙戰略上的短視,導致東吳徹底失去統一天下的機會,被曹魏死死的摁在合肥,只能一年不如一年的等着被魏國吞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