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爲什麼蜀國總是北伐?背後有什麼原因?

爲什麼蜀國總是北伐?背後有什麼原因?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三國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爲什麼蜀國總是北伐,卻不進攻東漢中的上庸房陵?

蔣琬就認真考慮過沿漢水進攻上庸的問題。不過,還未來得及實施,就被懟了回去。

仔細看當時、當地的形勢,我們只能說:幸虧蔣琬的計劃未能實施。

水流湍急的漢江上游,航運困難,利進難退。

琬以昔諸葛亮數窺秦川,道險遠艱,竟不能克,不若乘水東下。乃多作舟船,欲由漢、沔襲魏興、上庸。會舊疾連動,未時得行。而衆鹹謂如不克捷,還路甚難,非長策也。於是遣尚書令費禕、中監軍姜維等喻指。——《三國志.蔣琬傳》。

看來,蔣琬吸取了諸葛丞相數次北伐無功,都是因秦嶺難行,決心轉變進攻方向:沿漢水東下,取上庸地區,再窺襄樊。而衆人都認爲:如不克捷,還路甚難,堅決反對。

我們先看“還路甚難”的問題。

從漢中到上庸,走的是漢江上游。漢江上游到今天,仍然是漢江航運中航運條件最爲艱難的一段。他所流經的山地中,大部分是峽谷,水流湍急,礁灘甚密,河牀最窄處只有50米。

因此,如果阻止得當,不怕險阻,順流而下,倒是可能。但是,在沒有機械動力的時代,要逆流而上,就十分困難了。

當初,劉封自漢中東下取上庸,是因爲孟達已經從秭歸方向攻取了房陵港,劉封在東面、南面已經有了落腳點,不需考慮退路問題。

爲什麼蜀國總是北伐?背後有什麼原因?

如今,這一條件已經喪失,蜀軍如從此東下,一旦不利,將面臨與夷陵之戰中的劉備相似的局面:難以退卻,全軍覆沒。

附近地區魏軍實力雄厚,攻取概率不大。

劉封、孟達攻取上庸時,曹操集團在南陽、襄陽地區的力量極爲薄弱。

由於不斷抽掉力量在淮南、漢中地區作戰,當時,即便是襄陽,曹仁軍都不過幾千人。因此,劉封、孟達攻上庸時,主要是與地方武裝作戰,未遭遇曹軍主力。可是,時過境遷,此時的襄陽地區,魏軍實力已十分雄厚。

值得一提的是:這段時間,司馬懿被曹爽壓制,雍州地區的兵權一度讓給了夏侯玄,他本人在荊州、淮南戰場多次與吳軍作戰。

因此,如果蜀軍進犯上庸,遇到的對手,很可能仍然是司馬懿。

爲什麼蜀國總是北伐?背後有什麼原因? 第2張

司馬懿,早已經證明了他的效率:大軍自宛城到上庸,8天。

孟達反叛時,蜀軍尚且趕不及收復上庸,如今歲月靜好,蜀軍真的有把握攻取上庸嗎?

因此,如果蜀軍再攻上庸,基本沒希望攻取上庸,而且,還很可能全軍覆沒。而且,魏軍在關中的實力也已雄厚,曹爽正琢磨着伐蜀立功。他在244年就發起駱谷之役。即便蜀軍不遭重創,大軍深陷上庸戰場不容易回來,曹爽再要伐蜀,恐怕蜀漢面臨的危機要大得多。

敏感的吳國

三國的事情,肯定不能漏了吳國。果然,蔣琬進取上庸的準備,引起了吳國的警惕。蔣琬爲了實施東下,開始多作舟船。西陵、江陵地區的守將步鷺、朱然猜忌:你蜀國是要和魏國打仗,現在造船是幾個意思?同時,他們還說:從蜀國過來的人,都說蜀國是要準備違盟東下。

爲什麼蜀國總是北伐?背後有什麼原因? 第3張

幸虧孫權腦子清醒:放心吧,沒事!我擔保:蜀國一定不會來搞我們。

儘管孫權的清醒,使事態沒有嚴重。但是,這也說明:吳、蜀雖是盟友,但彼此戒心仍然很重。同時,蜀攻上庸、襄樊對吳並沒有好處,蜀軍在這些地區的軍事行動,想要得到孫權的支持是不可能的。而沒有吳國的幫助,蜀漢即使獲取上庸,也不大可能有所發展,不過是替吳國分擔一點襄樊魏軍的壓力而已。

而對蜀漢來說呢?東三郡貧瘠,得之不足以強大國力,反而因爲上庸與漢中的運輸條件限制而拉長對魏防線,得不償失。

總之,因爲魏國在附近實力雄厚,蜀如果真的大舉進攻上庸,魏軍可以迅速救援,蜀軍取勝的概率很小。同時,因爲漢水上游特殊的水流條件,蜀軍一旦不利,很難退軍,極可能再次遭遇夷陵之禍。而就三國形勢而言,蜀漢奪取東三郡,與盟友吳國過早進入“利益爭奪區”,對北伐大業來說得不償失。這樣的答案說出來後,大家別不信。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